·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专题教案 >> 作文讲座 >> 正文 | 今天是: |
点染纷繁的事物——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训练 | |
作者:袁龙琼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9 | |
在我的塑料文具盒里,放着一枚我最珍爱的扇贝,每当我看到它时,就好像又来到广阔无际的大海边,又看到了海边那个穿红褂的小妹妹…… 记得,那还是前年,在海滨度暑假的最后一天黄昏,我和几个伙伴一起赶到农贸市场,想买几个近处海滩拾不到的贝壳,带回北京送给朋友。 海滨的农贸市场,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天地。在卖贝壳的行列里,有一个穿大红褂的女孩,看样子只有十一二岁。她不像别人那样高声地叫卖,而是一面用手搬弄着脚趾头,一面张大眼睛,专注地看着来往的人和车。不知是她的衣着,还是她的神态吸引了我,我和伙伴们说:“走,买她的去。” 她的摊子上,整齐地码着一小排“猫眼儿”和一小排扇贝。她见我们要买,很高兴,一个劲地让我们挑选。 我一面挑,一面打量着她那黑红黑红的小脸,问:“是你家里让你出来卖的吗?” “不,不是。这都是我自己拣的,卖了钱也归自己,秋天开学好交学费。”小姑娘自豪地说:“我自己的都攒齐了,现在给弟弟攒。” 我觉得这孩子挺可爱,便拣了四枚好看的扇贝,给了她四角钱,和伙伴们一起满意地离去了。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美滋滋地欣赏着扇贝。突然,我发现一只暗红色的扇贝缺了一个小角。只怪我当时只顾选颜色,没发现残缺。带这么一个扇贝回北京,算怎么回事。伙伴们要我回去换,我同意了,但心里却嘀咕:小姑娘挣点钱那么不容易,她肯让我换吗? 天将黑了,市场上人已不多了,红褂小姑娘也正在收摊了。当我们向她说明来意时,果不出我所料,她为难地说:“没的换了,刚才又来了一个老大爷,都买走了。” 我看着她那鼓鼓的小包,不相信地说:“只换一个。要实在不肯换,我多给你些钱,再买一个成不?” 听我说完,,小姑娘突然红了脸,低垂着头:“没了,真的没有……明天下午,你再来……” “明天下午?哈!明天早晨七点,我们就‘开路’了!”我有点恼火,乡下人,真小气!不给换就算了!我们懊丧地走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提着大包小包来到了汽车站,等候开往火车站的汽车。 “大姐——”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我猛一回头:噢,红褂小姑娘!她气喘吁吁,额头上还沁着一层细汗。 “给你——”她向我摊开了小手。 呀!好漂亮的一枚扇贝! “你们走得早,现去赶海拾怕来不及,就给你这个吧。”她说着,把扇贝塞到我手里,笑了笑,拉起一个小男孩走了。 这突然发生的事使我有些不知所措,当我低头看那扇贝时,惊呆了。这不是一枚普通的扇贝,扇贝背面像珍珠般地闪着蓝莹莹的光。正面像孔雀展开的尾巴。整个扇贝洁净光滑,显然是经过千百次地抚弄和摸搓。 啊,这一定是小姑娘的爱物!我恍然大悟…… 然而,当我抬起头,想对那个小姑娘道谢的时候,她已经走远了,在蓝色的大海边,只剩下红红的一个小点。 事情过去快两年了,我却久久地不能将它忘怀。我把那枚美丽的扇贝珍藏在我的文具盒里,天天带在身边,好让它时常提醒我:要像海边小妹妹那样,做一个有大海一样坦荡胸怀的纯朴的人。 (选自《作文成功之路》2003.5 作者:李美兰) [例文评点] 全文以“扇贝”为线索,通过“我”与“红褂小姑娘”买(卖)扇贝、换扇贝、赠扇贝等故事,刻画了一个美丽善良的“红褂小姑娘”的形象,表现了小姑娘沉静、勤劳、善良、通情达理的美好品质,与“我”的褊狭、自私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一篇以物忆人的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富有启迪性,“呼吁要做一个有大海一样坦荡胸怀的纯朴的人”。 [例文参读] 竹叶牵动我的情思 今年,院子里的竹子又长高了一截。一片片叶子随风舞动着。总是那么深情,那么含蓄,如同爷爷对我的爱,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悠悠情思。 浪漫美好童年里的主角总是我和爷爷。每天傍晚,当余晖安详地洒在院子里的时候,爷爷总会踏着草鞋带给我一捧红得诱人的桑果。我总会用甜甜的稚音叫着爷爷。可爷爷偏要把那一棒桑果举得高高的,叫我够不着。于是,我就从竹子上摘下大堆大堆的竹叶对爷爷说:‘好爷爷,我用竹叶换你的桑果好不好?”……终于,咱们爷孙俩闹够了。我满足地吃着可口的桑果,爷爷就用竹叶给我编织一个没有花的花环。 不知为什么,爷爷总是特别喜欢竹,说竹子有许多好处,可是,爷爷更喜欢竹叶。他常常将竹叶摘下来放在唇边,吹成纯朴的歌谣。然后爷爷给我讲他那沧桑的经历:爷爷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冬天。家里冷得像地窖,没有柴可以生火取暖,最后是爷爷拾了许多枯竹叶烧了,才勉强挨过寒冷的冬天。所以爷爷非常喜欢竹叶。喜欢它的奉献精神。 终于,爷爷再也看不见他心爱的竹叶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万分悲痛的我,也爱上了竹叶,爱上了它的奉献精神。 当我知道刘奶奶家瓜地里的瓜全熟了,可没有人手去摘的时候,我想到了竹叶,于是我去帮刘奶奶到地里摘了很多瓜,使瓜不会烂在地里。这时,我仿佛看见爷爷笑了,竹叶笑了。 当我看见家庭贫困的同学冬天没有棉衣、棉鞋穿时,我想到了竹叶,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我的衣服、鞋子都送给了他们。我又仿佛看见爷爷笑了,竹叶也笑了。 …… 就这样,那纯洁的竹叶无时无刻不支配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每一缕情急。一直激励着我、感染着我,也启迪着我。 (选自《作文指导报》2003.10.17 作者:陈靖) [例文评点] 本文文笔优美,溢满真情。作者描摹了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祖孙二人逗闹的欢乐场面、有爷爷凄楚难忘的往事、还有爷爷和竹叶共有的奉献精神对“我”的深远影响。小小的竹叶,爷爷用它给“我”带来欢乐,它曾是爷爷家的救星,更是爷爷教育“我”的榜样,本文借竹叶全面地摹写了一个慈祥、平凡而又伟大,以自己崇高人格教育熏陶子孙的老人形象。 [文题之六] 1.题目:品读_________ 要求:1.可在横线上填镜子、船、康乃馨、泥土、螃蟹……等事物,使文题完整。 2.要细细品读事物,从中感悟人生哲理。 3.字数600字左右。 [构思点拨] 写物,如果仅停留在描写其形,神的基础上,文章往往有些肤浅。如能在描写、抒情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阐发哲思的火花,由物及理,往往会令人为之一震,文章也因此而更有深度。写这类由物及理的文章,可以抓住需要摹写的事物,抓住其能点示哲理的地方,反复点染,然后水到渠成地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也可以运用散点铺排的手法,写多种事物,揭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进一步揭示其蕴含的人生道理;还可以通过两个事物的故事,在对比中展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不同结局,从而给人以人生启示。 [例文参读] 品读镜子 在广袤的宏观世界,这个伟大的“镜”家族成员都各有特色,值得细细品读一番。 在生物课上,我们要进入那微小的世界,于是乎我们就认识了显微镜,借助它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更深入。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用它——望远镜来寻找远方模糊的视觉对象,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在生活中,我们为了自己的形象,于是乎也认识了平面镜——它可以帮我们正衣冠、去污点。 在闲暇时,我们为了娱乐,为了开怀一笑,于是乎也认识了哈哈镜。但它只是提供我们饭后的谈资,闲暇时的娱乐工具。 做人,就要像显微镜——洞察入微。这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要求我们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物辨认得更透彻。 做人,要学望远镜——站得高,望得远,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我们只有擦亮眼睛,目光远大,才能尽览天下美景,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 做人,要学平面镜——真实地表现自我,把事物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展现出来,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都可以通过它得以辨别。因为它不会为我们隐瞒一丝一毫,它不会那么圆滑世故。 做人,千万不要学哈哈镜——圆滑世故,本末倒置。这是“镜”家族中一个最不可信赖的成员。只要往它面前一站,或把你变得头方身圆,或让你挺着个啤酒肚,它让你变得面目全非,只会一味地阿谀,来博得你的欢心。它表现得那么老练,不能让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有镜来指导的生活是不会美丽的。让我们以镜为鉴,创造美的生活吧! (选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2003.7-8 作者:钟娟) [例文点评] 这篇美文运用散点铺排的手法,由“镜子”展开联想,引出显微镜、望远镜、平面镜、哈哈镜的特点,然后进一步揭示从中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像显微镜——洞察入微”、“学望远镜——站得高,望得远”、“学平面镜——真实地表现自我”、“千成不要学哈哈镜——圆滑世故”。本文巧妙整齐的结构,新颖深刻的感悟,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怦然心动。 [例文参读] 品读金银花 远处,荆棘丛中,一片白色和黄色相互错杂,并散发出缕缕清香。我禁不住好奇,穿过密密麻麻的荆棘丛,来到它的面前。 “金银花!”我呼叫起来。这里会有金银花,我不禁纳闷。 只见金银花的花朵修长,顶端微微向周围散开,像一位害羞的纤纤少女。里面的花蕊纤细而不软弱。周围有少许绿叶,在这绿叶的呵护下,金银花更显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细腻而美妙! 金银花的颜色有白色和金黄,白色的像一位扑着翅膀的天使,清新自然,如同皎洁的月光一般,金黄色的似太阳一般,给人以热情之感。也许这白就是月亮的素衣,金黄是太阳的外套吧!而这片片绿叶,则是大地的围巾。小小的一朵金银花真是“集天地之灵气,取大地之精华”的上天的宠儿。看着它在微风中微微抖动,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它虽没有牡丹的娇艳,却有着天空的色彩,没有百合的醉人香味,却有着大地那朴质的味道。 我知道金银花有许多用途,清热降火……可是,这上天的宠儿竟会在这儿生长,在这田埂小道上生长,在荆棘丛中生长。 也许,有过多少次被狂风肆虐过,也许,有多少次被大雨抽打过;也许有多少次被荆棘刺痛过啊!可你,却无视他们的凶残,在那儿开出这一朵朵白的,金黄的小花,增添了几许清香,活出了一个自己的舞台。 没有了温度,你照样开放,而且很灿烂。莲花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称,可她没有受环境的污染。而金银花却战胜了它周围的荆棘,它战胜了生长,它战胜了一切一切,最终开出了这美丽的花,坚强的花。 无论环境条件有多么差,哪怕周围荆棘广布,只要你像金银花一样,你也会成为上天的宠儿,也会开出它一样美丽的人生之花来。 (选自《作文评点报》2003.11.10 作者:魏佳佳) [例文评点] 本文运用了咏物寄意的写法,描写了荆棘丛中那修长秀丽而又散发幽香的金银花,然后集中笔力突出它生存环境的恶劣,突出它勇敢战胜困难、绽放胜利之花的斗争精神,呼吁人们向金银花学习,绽放美丽的人生之花!本文文笔优美,描写细腻而传神,抒情议论真切自然,有感染力。 [魔师点化] 这类由物及理的文章,首先应巧妙地寻找物的引申点,怎样自然地引申出自己的感悟,切忌生硬。其次悟点要选择得好,既能跳出俗套又能紧密联系事物,悟点新颖,使文章自然深化一层。 【专题精练】 [文题之一] 最后飘下的那枚红枫叶 要求:1.描摹事物,寓情于物。 2.不得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应试指导]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要求写作者围绕那特定对象——最后徐徐飘下的枫叶运思,抒写自已的真情实感,应力求曲折动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运思:如描写枫叶飘落的情景,联想到它曾为树木、为果树付出的一切,想到为学生付出了全部心血的教师,来赞美落叶精神的可贵;如写枫叶落下而触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联想到来年的新叶,阐述只要以诚待人,就会产生新的友谊等等。 [文题之二] 怀念___________ 要求:1.可在横线上填充兵器、蜡烛、童年的玩具等,使文题完整。 2.由物忆事,写人,表达深情。 3.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应试指导] 这篇文章应以“怀念”之情为全文的感情基调,回忆难忘的往事,睹物思人。如由“葵花籽”联想到深深的母爱;由“城墙”回忆快乐的童年,追忆儿时的伙伴;由“灯光”回忆那苦中有甜的初三岁月等等。应抓住融发感情点的物,细腻描叙,直抒满腔真情。 [文题之三] 现在,电视已走近千家万户,电视在不断更新换代,电视节目精彩纷呈,视频技术蒸蒸日上,面对你身边这个变化多端,亲密无间的朋友,你有何感融、请以“电视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应试指导] 这篇习作,可从不同角度构思,力求有新意,或以第一个称自述电视机的组成、换代和所用的高科技手段;或以日记式写“我”与电视机之间的故事;或写农民竟先购买高档电视机反映人们正逐步步入小康社会……等等。 总之要观注身边的人和事,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文题之四] 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的桥,独立桥,石板桥,立交桥,斜拉桥…… 古今中外画家爱桥,觅桥,画桥。如宋朝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当代画家吴冠中也曾描绘过各种各样的桥。 文学作品中也常常离不开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应试指导] 这篇习作,可以说明事物,写桥的结构特点,桥的飞越发展,来反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关心人民疾苦,为民着想的举措;可以以物喻人,由现实中的桥想到像桥一样无私奉献的人们;可以写成散文,以桥为线索忆人忆事,思接千载,跨越时空,由此及彼,托物言志;可以写成小说,写桥边发生的一幕幕悲喜交织的故事,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还可以由实到虚,由生活中的桥到沟通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建立国家关系的友谊桥梁等等,文章构思可不拘一格,写自已所长。 [文题之五]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唱过多少支歌啊!一首歌,往往饱含着一份情感,讲述着一个故事,传送着一种精神。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度过了美丽的童年,步入了多彩的青少年时期,以后的岁月里,我们也离不开歌声。请以“歌”、“歌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应试指导] 从出生后妈妈的《摇篮曲》到电视、影碟等中的金曲,乃至明星现场演出中的成名曲等,歌声常常伴你左右。这篇作文可以写一首拨动自己心弦的歌,交代它使你痴迷的情景,原因等;可以以歌为线索,串起一个或多个难忘的故事,可以由物抒情,由物写人;可以介绍一首歌的内容及风格,以及它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就某首歌谈谈自己从中获取的力量和得到的启示等等。 [文题之六]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令我们陶醉,请以“陶醉”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应试指导] 大自然中的事物,以美丽的外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净化着我们的灵魂,给我们以美的感受和心的愉悦,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被它们所陶醉。 面对上面考题,我们应发散思维,想到大自然中那些使你赏心悦目的事物,然后选择其中最夺目的一样或多样,融描写、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点出它或它们令你陶醉的原因或故事,抒发你对它或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情感要真切浓郁,让“陶醉之情”自然地溶进笔端,流露在字里行间。 |
|
文章录入:周崇典 责任编辑:周崇典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