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R8228   醉翁亭记
作者:冯大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5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读。比读就是比较阅读,它已经成为阅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外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单元数篇“记”的散文形式,既有同,又有异,很适合这种教学形式(本课主要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教学步骤:

一、导入: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下简称《岳》)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下简称《醉》)都是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而且这两篇散文都是作者因倡导改革当时弊政而被贬官降职后的作品。这两篇佳作在立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既有相近之处,又有迥然不同之点,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各具其妙。今天,我们把这两篇世人公认的优美散文放在一起来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准备活动:

1.学生泛读《醉》文,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懂大意。

2.学生细读《醉》文,梳理结构层次,把握题旨。

3.欣赏两篇散文的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三、比读步骤:

1.学生分小组讨论两篇散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点。教师巡回指导和启发(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电子阅览室进行,教师应提供相应的网站或制作专门的网页,以供学生比较)。

2.各组代表发言论述本组集体意见或分歧。

3.教师总结讨论情况并归纳两篇散文的异同。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A.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地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章已经写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铺陈的,却非要旨,但也并非闲笔;郑重感慨议论的,貌似正确,却又予以否定,最后才引出正论,精辟入理,一鸣惊人。《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B.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散相间,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C.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由此可见,《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堪称两首异彩纷呈的名曲,是散文艺苑中明艳绚丽的奇葩。

四、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抓文脉记诵)。

1.熟读课文,梳理文脉: 亭的环境: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亭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风景画: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习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

点明主旨:乐其乐(与民同乐)

2.按照上述顺序逐段背诵,然后完整背诵。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品读就是对作品的美点亮色通过咬文嚼字、细嚼慢咽等方式细细地品味从而获得艺术美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它虽然是对局部美点亮色的品味,但也必须对作品整体把握,否则是无法体会其妙和感悟其精的。作为散文艺苑中的珍品,本文亮色美点甚多,宜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分类进行。

教学步骤:

一、细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文意。

二、朗读(个人读、齐读、男女分声部读),在读中先分后总,整体把握课文。

三、咬文嚼字、分类品读。

1.品味实词美。如“衔远山,吞长江”中加点的词。

2.品味虚字美。如21个“也”字和21个“而”字。

3.品味句子美。如句子的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4.品味结构美。如金线串珠(“乐”字贯穿全篇),曲径通幽(首段逐步推出“醉翁亭”)。

5.品味意境美。如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

四、教师小结。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