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一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67.简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看下边这段话:

    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

    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用的语言不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因此,在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时,作了如下改动: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样,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要使语言简明,首先要围绕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节。看下边这段话:

    ②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到宫廷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

    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不方便”,有前三句就够了。最后一句顺着第三句说下来,但并不能表达全段的中心。

    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复。例如:

    ③……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多少?”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

    “五元。”

    “一夜天?”他冒汗了。

    “是一夜五元。”

    陈奂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城卖油绳,不小心发高烧,被县委书记发现,把他送到了县委招待所。这是他第二天醒来后去结账时,与服务员小姐的一段对话。对话的语言非常简单,无论是陈奂生还是服务员,把凡是能省略的成分都省去了,只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信息。下边这几例就有些嗦:

    ④我记得喜鹊开始在腊树上安家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

    ⑤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例④是相同词语简单重复。例⑤的后一个分句已承前省略了主语“整个城”,所以后边的“将这个城市”也是不必要的重复。例⑥既然有“招揽主顾”,就不必说“去买他们的东西了”。

    再次,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要滥用。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例如:

    ⑦“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

    “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例如:

    ⑧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

    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

    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例如:

    ⑨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做斗争。

    ⑩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

    例⑨“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可以换成“有史以来”。例⑩“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例如:

    ⑾爸爸说,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头就看见我了。(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⑿他不能、不肯、也不看别人的苦处。(老舍《骆驼祥子》)

    例用“一……就……”的紧缩复句,例采用合说的形式,都很简明。

    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不能为了简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甚至让人误解。例如:

    ⒀因为摔伤腿,我要和妈妈一块上医院治疗。

    ⒁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鲁迅《藤野先生》原稿)

    例是谁“摔伤了腿”,句中没有交代,这样简倒是简了,但别人怎么理解呢?例最后一句定稿时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原稿词语虽少,但没有“花下”,上一句“樱花”就无所依附;没有“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改句增加了字数,表意更加完备。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