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七下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
作者:张五芳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 ||||
单元概述 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由形形色色的人演绎的历史,处处焕发着绚丽的光彩。本单元给我们带来两位女性形象及三位男性形象,让我们透过他们的生活点滴,去了解更多本民族与外民族的历史,他们不但使我们了解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也使我们领略人心深、广、厚的另一面。历史,总是由这些善良而智慧的人撰写的!通过人物风采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叙事写人的多种角度与方法,更可以得到人性美的陶冶与感染。 教学目标 ① 尽量多地用朗读法,读出文章的要点。 ② 运用圈点勾画法,品悟写人叙事的妙法。 ③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同一人物进行描写的技法。 ④ 结合文本内容,学当小记者,并进行实践采访。 ⑤ 懂得培养记忆能力的重要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加强背诵与记忆。 教学设想 《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送给深爱着自己的祖母的赞歌。它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读祖母的头发、嘴唇、眼珠、鼻子、声音乃至动作。在孩子的好奇的眼光里,祖母就是那“肥肥胖胖”,“举动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的可爱的动物”。作者的轻快的笔峰,绘就了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祖母形象。 学会“读人”,是初一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写人”的基础。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来捕捉写人的精彩句段与手法,体悟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是学习本文的当务之急。 《一面》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一代文豪鲁迅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一面。文中,环境点染,人物衬托,正面交锋,均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三次由远及近地写人方法,极像电影拍摄的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使我们对主人公的个性了解越来越深。 《我的老师》则以“糖葫芦串”的结构,成功塑造成了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通过一个独特的切口:建筑物来展示主人公贝聿铭优异的建筑才能与个性化的建筑艺术,展示了 《赵普》截取了主人公一生中的两个细节: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借助细节描写来凸现人物个性,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同时要指引学生学会怎样去捕捉生活及人物的细节,积累细节,从而随时应用到创作中去。 诵读欣赏重在朗读,读中品悟,读中记忆。反对死记硬背,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解读古诗,鉴赏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强调记忆的重要性。 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要求明确观察力也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力的培养,即是培养敏锐的智力。带着这样的动机,教给学生观察人物的具体方法与对策,并尝试把观察到结果写到文章中去,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展示一个人的不同方面,进而提示人物个性。个性就是特色,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特色。 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可以根据“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先作模拟采访,如采访所写,了解鲁迅“一面”给他的深刻影响;采访贝聿铭,了解其求学经历及建筑生活与风格。在些基础上,对校园、工厂、银行等单位作实地采访,做一回真正的小记者。 课时按排 《童年的朋友》 (两课时) 《一面》 (两课时) 《我的老师》 (一课时) 《展示华夏文文化魅力》 (两课时) 《赵普》 (一课时) 诵读欣赏 (一课时) 写作 (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课时) 任务简析 本方案尝试用“倒吃甘蔗”法来解读文章,理清文脉;并学会从外祖父、母亲、舅舅的角度来描写外祖母,以此比较得出以孩子的角度来写外祖母的好处! 教学目标 1、 能抓住一个“最”字为切点,解读文章,理清思路。 2、 能转换角度改写文章。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以“我”(孩子)的角度来介绍外祖母这位特殊朋友的方法与好处。尝试用外祖父、母亲或其他人的角度来写童年的朋友或以外祖母来写“我”,通过此类改写比较创作的特色! 课前准备 整理文中佳词;解读参考用书;选读《童年》片段,了解外祖母、外祖父,母亲形象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诵读课文,理清文脉,弄清写作角度,尝试换角度改写新篇。 教学设计 è 倒吃甘蔗理思路 1、 朗读结尾段,找出关键词——“最”。 2、 阅读前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角”“最珍贵”的人? 参考: ①、“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抬梳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可见祖孙关系密切,是“我”最了解的人。 ②、因其密切,“我”对外祖母的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从第1、6两段由粗到细的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③因其密切,外祖母总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腔调与“我”对话,她也因此而成为我“最知心”的人。 ④当“我”孤独无助时,外祖母出现了,她仿佛是一盏明灯,给我光明,带我前行。她又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人。 3、 浏览开头与结尾句“我醒来时,……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从开头的“醒来”即能看到外祖母,到结尾,外祖母对我的“叫醒”,可 出外祖母非但是“我”生活的伙伴,也是我精神的伴侣,甚至引导人。 4、 小结:文章的思路是“我”从睡梦中“醒来”,来到现实生活中,见证了外祖母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与个性特点,这样一位独特的外祖母非但唤醒梦中的“我”,也唤醒了精神中的“我”。全文正是这样由浅入深式地把外祖母一点一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è 诵读佳段析形象 朗读,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外祖母? 外貌:头发、眼睛、牙齿、皱纹、体态 朗读1、6段,透过语言文字,说说外祖母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她是一个最温柔、最善良、最无私的人。
è 巧选角度出佳篇 1、 描写一人一物,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进行,但唯有某一个角度对于此人是最为贴切与合适的。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者选取林黛玉这个独特的人物视角,来全方位地介绍贾府上下,别具一格。一是林黛玉初来乍到,对贾府一切充满好奇,当然也就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把贾府看了一个遍。二是黛玉出自名门望府,对贵府中的一应器具,均能叫出名来,换用其他角度的人万万不能的。三是从黛玉的视角来观照贾府一应人等,真实、自然、全面。所以,以林黛玉为视角来写整个贾府是再巧妙不过了! 2、 看看文章是以什么角度来写的,有什么好处? 参考:文章以“我”,即一个孩子的角度,来静观外祖母的一言一行,自然,真实,从这个角度,更能体现出外祖母虽然经济不富裕,生活不顺心,但是依然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我”!而“我”作为一个孩子,在没有其他亲人关顾的情况下,内心的空白特别需要有人来填补,孩子的心灵又是细腻的,他最善于捕捉到对方的微妙而复杂的变化。“我”,对于一个善良,纯正而无私的外祖母来说,是一个最好的角度。 3、朗读2-5段,体会这种好处。 4、小结:角度选得巧,利于故事展开,便于塑造人物。
è 改换角度创新篇 1、 让我们尝试从外祖父、母亲或舅舅的角度来写外祖母,要求着重写是外貌、动作,突出不同人眼中的祖母形象。 2、 尝试的外祖母的角度来描写外孙的一个故事,穿插写其外貌,动作或语言,突出外孙的无忧、单纯、调皮。 3、 朗读改写的文章,与原文比较,明确恰当的角度对于表现人物的好处。
è 板书设计
2、一 面 ●○任务分析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鲁迅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探讨除记叙作者和鲁迅“一面”的以外的文字的作用。反复朗读三次外貌描写的段落,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原因。在记叙的过程中,语言生动,饱含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重复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教学目标 能在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说出除叙写一面以外的内容的作用,通过自己的领会和感悟,说说本文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并产生学习鲁迅的愿望。学习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把它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通读课文,说出本文的思路和结构特点,找出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说说其中饱含的深情,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并把她运用到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及鲁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的结构并说说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找出并朗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并指出其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利用自己对 教学设计 è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旦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è初步感知 1、简介作者(略) 2简介背景:1932年,国民党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禁进步书报,封书库,迫害进步作家。鲁迅先生也遭到反动派的通缉,但他仍然不屈不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毁灭》即在那时自费付印的。 3、检查生字词 地窖 捻 摩挲 虐待 恣情 揩油 è理一理 1、简介课文 要求:看标题,从头至尾(即视线扫描)一下课文,初步明确以下问题:①本文写的是谁?(鲁迅)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面)③重点是写人还是记事?(重点写人)为什么?(本文通篇记事,但记事的目的还是写人)④介绍你所知道的鲁迅。 2、快速阅读全文,不必细看,了解概貌,掌握整体情节结构,要求学生拿起笔,在每一层次的空白处做上记号,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层意为最好。 è辩一辩 有人认为,既然课文以"一面"为中心事件,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内容,直接写"一面"不就得了,你怎么看? 同学们小声速读第一部分的第一、二层,然后前后桌讨论、发言。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介绍职业"、"半个小时"、"内山书店"等处伏笔,说出其用意。找出为什么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为什么进行景物描写?从哪里能看出作者平素就对 有人说课文的第二部分应当删去,这样文章就会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部分,教师要加强朗读的指导,读出感情,有的段落要反复去读。下面请同学们展开一场辩论,同意保留第二部分的同学为正方,不同意保留的为反方,教师作主持人。 (教师适时引导,恰到好处的帮一下较弱的一方。最后作出评判。) è品一品 教师指导语:本文语言真挚,饱含深情,请同学们找一找本文哪些词句段着重把鲁迅言行的描写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写的?并揣摩它们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于本文此类词句较多,应该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寻找、思考和品味。) 参考:①第20节。“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踌躇”的“我”感受到了父辈的关怀与爱护。当时,自然环境“冷”,“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社会环境“冷”,“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如今一个长者如此谦和,如此恳切地问,怎不使这个在黑暗中受欺受穷的青年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呢?“抚摩”,轻轻地抚摸着,表现感情的细致、深沉。③第36节。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父亲般的抚摩,同志的信任,朋友的真情,扣击作者的心扉,作者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奔腾的感情,他呼唤着,赞颂着,赞颂这伟大而高尚的灵魂。④这一部分前前后后反复写了好几个“瘦”,它深刻地表现了 (语言品味应注重学生自己的感悟,所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è读一读 请各位同学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片段进行朗读,细细品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感受鲁迅的高大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举一位同学来朗读。读完后,请另一位同学来评,检测同学们是否读出感情。 è议一议 教师指导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鲁迅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在鲁迅的故乡,他的雕像吸引了无数游客,有的游客还爬到上面合影留念,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模仿本文外貌描写的方法进行写作,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è比一比 看书本上的鲁迅的插图,根据插图组织语言来描绘一下他的外貌特征,然后对照课文的有关外貌描写的片段,看看自己所描绘的和书上所写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能突出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通过比较,总结外貌描写的一般方法: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è品一品 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以浏览的速度找出集中描写鲁迅外貌的段落,并把三节连缀起来阅读,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哪些特征来描绘的?用了怎样的方法?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参考:抓住了鲁迅的脸色、头发、胡子等特征描绘,特别写到了他的“瘦”,由于抓住特征描绘,疏疏几笔,形象酷似。描写时还运用了以下的方法:(1)渲染铺垫,呼之欲出。未见形,先闻声。先写“谈笑”、“说”、“大笑”,笑声中的“天真”与“非日本”的东西,层层渲染,笔笔铺垫,使读者急于要知道笑的、说的是什么人。(2)反复描写,形象鲜明。犹如歌曲中的主旋律一再出现,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黄里带白的脸色,根根直竖的头发,浓黑划一的胡须,几个“瘦”,笔笔表明这是鲁迅。(3)由远而近,逐步深化。第一次远望,只能“模糊辨出”鲁迅的身影;第二次近看,从脸孔到头发再到胡须,犹如电影中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把最显眼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具体而明晰。第三次也是近看,不仅特征再次出现,而且笔笔加浓:“牙黄的长衫”看清了质地--“羽纱”;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 (引导学生圈点勾画,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可以介绍“白描”、“工笔”等有关绘画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外貌描写方法的理解。) è写一写 教师指导语:作者抓住了 参考:齐白石 爱因斯坦 普京 赵丽蓉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尽量选取典型的作品以供评价。 学生交流习作,师生共同评价。
任务分析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语言障碍不大,但作者细腻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文章围绕几件典型的事例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抒情语句。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 “ 依恋、思念老师 ”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上网或查资料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通过几件小事表达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è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 能告诉大家你所了解的魏巍吗?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 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 ) 卜问( ) 放假( ) 察觉( ) è找一找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一个问题: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七件事很容易找,但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把要求提高:规定必须用三个字概括,且由动词+名词构成。) è品一品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è写一写 教师指导语:作者通过几件小事,显示了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 è读一读 请各位同学有感情的、有选择地朗读所写的几件小事,细细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读完另一组同学评价,检查同学们是否读出其中的感情。) è画一画(家作) 作者用手中的笔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感人的师生情深的画面,我们能不能也用手中的笔把这些画面变为真的图画呢?请根据文字,各人任选一个,看看谁能最准确的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画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拓展性阅读。 教学设计。 è评一评 展示图画,请同学们来相互点评图画,点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图画中所反映文中的哪一件事; 哪些是绘画人的想象,是否能反映课文主题; 如果让你来修改,你会怎么做?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点评时,要着重从内容和所流露的情感来评点,如此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至于水平是次要的,但特别好的要大加表扬。) è问一问 教师指导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久而久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会有很大裨益。上一节课,我们主要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大家继续研究,肯定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再读课文,比一比谁发现的最有价值。 参考问题: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经明确。作者回忆了与 参考答案: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 è比一比 本文记叙了师生间的七件小事,我们把它的记叙六要素找出来,任选一个,看谁找的快。 参考: u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有一次/教室/她的教鞭···/大伙笑了/表现温柔、慈爱) è拓展练习 (材料可事先发给学生) 我心中的老师 这位穿着紫色连衣裙,面带慈祥的老师,就是我的语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朱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她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都摇摇头。朱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得一声笑了,张思宇笑得连腰都直不了.我想:朱老师一定又在开玩笑了.朱老师便说.她拿出一本作文本大声朗读起来,读后便批评了一些同学写作不真实. 又是一堂作文课,一向和蔼可亲的 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本文作者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 阅读了两篇写老师的文章,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 参考答案:在叙事中实现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来的。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学生任何的一点都是所得。) è课后学习 搜集魏巍的作品,特别是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等,体会在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4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文章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一生经历颇丰,所以作者精心选择安排材料,妥当地处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合适地采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完全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 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 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他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课前准备 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章的标题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但课文明明是写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这如何理解?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体会文章选择安排材料的精心和巧妙。这篇人物通讯中综合运用了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在书本中找出来具体例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从中明白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设计 è导入新课 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结合页下注释④了解人物)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还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人格。 è检查预习 1、请你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贝聿铭。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页下注释④简单了解人物) 明确:【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贝聿铭在美国创办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 2、检查学生的基础阅读:要求学生听写本文的生字词。 剔透 牛犊 遗孀 遴选 轩然大波 萦系 水榭 è整体感知 1、灵活地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语句或者事例。 选取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概括事例,语句则可以相互交流。) 2、复述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但一定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 3、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先讲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时,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è探究咀嚼 贝聿铭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建筑艺术成就杰出。根据课文作者的介绍,如果要我们给他一个简单的评价?你会用哪些词呢? 学生首先自由思考,然后相互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双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求要进行简单的说明。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贝聿铭的建筑成就和他的爱国心两方面思考。) è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1、 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语句或者事例。 交流、评析、感悟、体会。 2、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情景感悟。 学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教师借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如:杨振宁、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赵无极(法画家)、周至中(美作曲家)、贝聿铭(美建筑)。 这节课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è课后学习 课后每个学生收集一个杰出人物的爱国故事。 è板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艺术成就 赤诚的爱国之心
贝聿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 è检查复习 1、本文着重介绍了贝聿铭的哪些传奇品质? 明确:建筑艺术高超、爱国。 2、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明确: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è知识拓展 1、教师指导语:贝聿铭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建筑艺术成就杰出。如果把他的生活经历写成一本书都可以,那为什么我们的课本却只选择了几件事来介绍? 学生思考,区分文中详写和略写的事例。教师引导。 (明确: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10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100多项,获奖50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是因为它们具体代表性。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由于选材精当,合理安排。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由于贝聿铭可写的东西太多,作者必须很好地处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如写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3座建筑,然后略写在世界各地的100多项大型建筑。这样既可以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 2、文章精心选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同学们阅读课文把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画出来并体会它的作用。 选择的时候从全文入手,着重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明确: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时,既正面写了设计的特色,又用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来侧面表现设计的特色和成功。写早期成就和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等设计时都运用了这一方法。) 3、感受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除了记叙外,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è品读语句 1、标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深刻含义。 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2、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3、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香山饭店的建筑特色。“内秀”原指人外表似乎粗鲁或笨拙,但实际上聪明而细心。在这里,是形容香山饭店外表寻常,不引人注目,实际耐人寻味。它外表的朴素毫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和谐,与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4、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不仅……更……”这一递进的句式更强调了贝聿铭“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极其理想化”、“艺术家”告诉人们: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从而点明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风格。 è课后作业 将该单元的“小记者”口语交际融入贝聿铭介绍中向他人介绍贝聿铭。 附: 香港中银大厦 玻璃金字塔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5、赵 普
教材简析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è导入新课 1、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举例,人物故事简单叙述,切忌变成故事大会。) 2、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简单介绍人物,可以参考页下注释。) è检查预习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学生在读时一定要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力求读出美感和语感。) è学习课文 1、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参考:刻苦读书与奏荐人才。 3、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翻译文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字词的古今异义。 è咀嚼品味 1、 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请你评价一下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 试举例说明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刻苦读书:“阖户启箧取书” 四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 教者明确:这些都是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 è课堂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è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è课堂总结 学生再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内容及其主旨。 è板书 内容 中 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 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概括叙述 诵 读 欣 赏 古诗二首 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 预习,解读古诗大意。 2、 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 背诵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教学设计 è课前准备 1、 查阅关于常建、杜甫、柯岩的文字资料。 2、 查阅周恩来生平资料,收集周恩来故事一则。
è导入新课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者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捕捉三首小诗的音律及其深蕴其中的情感变化。 è 自读小诗,把握韵律与节奏 1、 自由朗读古诗二首,划分意义节奏,再反复朗诵。 参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 教师范读,学生打出韵脚。 《题破山寺后禅院》:林、深、心、音。 《登岳阳楼》,浮、流。 3、 与同桌对读两诗,感受两首诗歌的音韵美! è 美读两诗,体悟意蕴与情感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两诗。 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掩映,又浓又深。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岛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馨之音。 2、 质疑: ①为什么“万簌此俱寂,但余种馨音”? 参考:表面看来,“万簌此俱寂”与“但余种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实不然。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馨的袅袅余音。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结合常建的生平经历,他高才而无位,后来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本诗正是他向径佛门清静的心理的写照。在此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万事皆空,萦绕耳际的品有那静寂之外的袅袅钟馨音。这样的写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幽隐的追求,情、韵、味十足。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此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望着这样壮丽的景色,再联系自己的身也,自然只有“凭车干涕泗流”了。 3、 美读两诗,说说两诗创设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清幽,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内心兴趣。《登岳阳楼》意境阔大,表达了作者思乡心切,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4、 反复诵读,背出两诗。 5、 小结:两首诗场以五言绝句的形式明快的节奏及清晰的音律来承我不同的情结变化。在诗中,音律不仅仅只是形式,它同时是“有情感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最好载体。
è 自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蕴 1、 小声诵读全诗,划节奏,校韵脚。 2、 集体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路。 3、 老师范读全诗,听出诗歌音律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4、 诗歌不仅是音律的再现,更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中轴。试抓住诗中的关键句、段,从语方与情感两个角度,举例鉴赏。 5、 选择其中的佳段,朗读背诵。 è 比较《古诗二首》与《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异同 1、 小组讨论、比较 ① 从音律(形式)看:《古诗二首》都用五绝,节奏鲜明看律和谐。《周总经,你在哪里》选用现代诗的形式,一唱三叹,重章复沓,韵味无穷。 ② 从情感上看:《古诗二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含蓄。《周总经,你在哪里》则情感宣泄如洪水喷发不可阻挡,表情达意露而不夸饰。 ③ 不同的情感需要有不同的音律(形式)来承载。就像鲜花需要花瓶,石子需要花盘一样,各得其所! 2、 再读自己喜欢的小诗,在吟诵中收束全课。 1、 课后寻找唐诗七律一首,宋词一首,反复吟咏,与三首小诗作音律与情感表达作比较。 2、 背诵自选小诗词。 写 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写作目标 u能仔细观察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 v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w培养由外部触及人物内心并能把握其性格的能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x能运用规定的符号自改、互改习作,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尝试写作写人的小短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è想一想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接触过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有的让我们感动,令人陶醉,甚至泪流满面,当时的情景似乎又浮现在眼前。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令你激动不已、深深记着的人。 è写一写 经过几分钟的心灵的碰撞,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笔,绘出你心中的形象来。(250字左右) è评一评 u小组交流:4人一组,交流所写短文,组内评出最佳短文,并经讨论后作给出评语。 v全班交流:各组向全班展示小组最佳(朗读),老师和同学评出班级最佳。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多肯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全员参与,表扬有独到的见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写作指导,归纳写作步骤,布置写作任务。 è写作指导 写人的文章,同学们已经做过不少,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在于选择能表现人物个性的材料。 在人们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小事,少惊天动地的壮举,所以同学们总觉得写自己身边的人很难写出个性,总以为周围的人实在平凡得让人无话可说,其实不然,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要说,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独具个性的人,关键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如何去表现了。每一个人都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可能你会说我周围的人都毫无个性,而“无个性”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个性”。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首先要观察、思考,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样的性格开朗,具体的表现却会大不相同,或心直口快,或热情似火,或直率莽撞……通过细致的观察,你会逐渐发现身边的人原来是那样的各具特点。在观察了人物的这些外在表现后,我们还应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人物形成或这或那的个性的原因,如为什么开朗,为什么忧郁,为什么热情,为什么莽撞……这种进一步的观察会使你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更鲜明的认识,积累更多的素材,写起来便有了源头活水。 其次,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外貌入手,也可以从语言或行为入手,亦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当然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辅之以细节描写更好,这样的叙述与描写便可以将人物的个性描摹出来。因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修养的人,容貌、服饰、姿态、风度、神情、言行等都是不同的,写出了这种种不同,也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再次,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描写与叙述的不同,不能误将叙述当描写,因为描写更能体现人物的个性。描写与叙述有什么不同呢?描写要对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腻的刻画,而叙述只要能将一件事陈述清楚就可以了。 è深入研讨 要想写好、写活人物,就必须写出人物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人物的个性特征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它存在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及细节等之中。欲表现人物个性就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物个性。 一、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身材、服饰、风度等进行描写。“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物的肖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进行肖像描写,最根本的要求是抓住主要特征,“以形传神”,达到外形与内情的和谐统一。 肖像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漫画笔法。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的描写就是夸张式的,漫画式的,作者通过别里科夫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的外部特征活画出他的顽固、保守,拼命维护旧制度的特点。 4、侧面烘托。如乐府民歌《陌上桑》,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表现上,烘托出这个少女的美丽。 二、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对话,是通过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交谈,来刻划人物、发展情节、表现主题的方法。作为一种叙述描写手段,它主要是用来刻划人物,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摹拟人物的神态、语态等等;其次,还可以用来交待事件线索,发展故事情节。 运用对话描写人物应当注意: 第一,对话切忌一般化,要有个性。郭沫若说:“对话部分要看你所写的是什么人,要适合于他的身份、阶级、年龄、籍贯、性别,而尽量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言如其人,读起来感到形象而逼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第二,对话切忌啰嗦,要简练。人物对话要恰如其分,切合需要,不可长篇大论没完没了。精炼的语言才有力量。对话散漫就会失去表现力,无法起到刻划人物的作用,而且令人生厌。 第三,对话切忌空泛,要精警。这就要求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提炼加工,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反映生话本质、反映时代特征的,并包含有深刻哲理的典型话语。这样的对话包容丰厚,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指用人物各种各样的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方法。没有行动描写就谈不上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作家周立波说:“小说主要地写人的行动,要以动写静,要选取人物的一个或几十个关键的行动或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行动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行动描写必须是为表现人物的独特性格服务的。为此,应精心选取足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有代表性的行动,施以浓墨重彩,让它发挥最大作用。 二、行动描写应做到情动于内而形于外,也就是说行动要蕴含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必须是人物内在性格的外在形象表现。 三、行动描写要精确,要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逻辑。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各种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写人要写得深刻,就必定要写人的心理,只有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才能体现人的性格特征,塑造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的典型形象。 心理描写可分为直接剖析法、内心独白法、梦境幻觉法和借助景物法。 五、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细小的神态动作、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进行描写,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方法。任何作品,它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的生活环境,都离不开传神的细节描写。没有细节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只能是干巴巴的,故事必然成为梗概,人物只能如同影子,既失去了高度的真实性,也失去了艺术的感染力。 运用细节描写,应当注意两点: 第一,细节要真实。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必须真实。细节如果违背生活的逻辑,整个作品就不能令人置信;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第二,细节要典型。这就是要选择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选择能有力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的细节。如果无节制地描写繁琐的细节,就会淹没作品的主体,使作品的主题模糊不清。 è写作修改 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无论何种文体的写作,修改都是重要的一环。 中外许多著名作家就强调过修改的重要性。如 可见,一篇好的文章,是经过作者精心修改出来。 è谈一谈 u说说自己平时写作是如何修改的。(同座或小组交流) v全班交流,共同探讨,老师总结 文章的修改包括哪些方面呢?无非就是三个方面:内容、结构和表述。 (1)内容:一看主旨是否明确,中心是否突出;二看材料是否新颖,叙述是否具体。 (2)结构:一看层次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二看思路是否清晰,段落是否匀称,详略是否得当;三看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 (3)表述:一看语言是否简洁,文辞是否达意,风格是否统一;二看文句是否畅达,句式是否合度,用词是否通俗。具体怎样进行修改呢?这是学生修改文章最头痛的事情。 要修改好一篇文章,首先应通读全文,把握住主旨、结构、思路,再动手修改; 其次要注意先看总体后局部,即修改时应该先 着眼于文章的总体结构, 再考虑局部和枝节的修改。譬如记叙文的修改,先应看文章整体思 路叙述是否清晰, 再看所记叙的事情是否新颖、生动。最后来考虑过渡及其遣词造句和标点 是否正确。 改的方式有哪些呢?提供以下几种供大家参考: u增补:如:转折生硬之处,增补过渡句、段或词语使文气顺畅。 v删削:如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一定要删去使文字精炼。 w调整:如调整句子关系和词序,使句子通顺。 ④改换:如错别字或者病句,予以改正,使文章文从字顺。 è修改实践 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知识及作文修改的方法,对上一节课所写的小短文进行修改。 学生修改、交流,谈谈自己的修改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对比修改前后的不同,教师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è布置写作任务 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400字以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讲评 è作文讲评的重要性 目前有些教师对于作文重指导,轻讲评,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明白讲评的重要性:它是作前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又是作文批改的提高,既是这次作文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作文讲评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相互接受信息、及时反馈作文指导与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è作文讲评的形式 u学生自评与互评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评改文章,使他们从评改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是不好的文章,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也让他们知道了怎样修改。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修改自己的文章成为一种自觉的要求。 在让学生评改作文之前,应该先有一个教师示范和带路是阶段。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能说明 问题的范文在班里宣读,讲评,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当学生对好的文章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可以开始让学生自己评改文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匿名交换,人手一份;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评价一篇作文。 v评改作文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种基本方法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评改方法的丰富多彩,常评常新,使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学习。常用的评改法还有: è例文1
例文2 高中毕业前夕给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也许写给您的这封信,您不一定有时间看,但我不是要写。因为,对于我来说,留在这个学校的时间实在不多,我们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 , 校长,您有没有注意到,我校真美!我踏着日日走过的路,去找我跌然那花间树下的记忆。苗里的树都染上一抹绿;蔓表的缠绕着伏在铁架上,夏天又是一座绝好的凉棚;桃花什么时候开的已记不清,可是爬山虎的遗迹却可见。厚厚的一堵山墙,满眼是绿。哦,多么的一切,就像几年前我刚来时一样。 那时,我拿着一张成绩,就一个人冒冒失失走进了校长室。您和一个工人模样的叔叔正在交谈,一样朴素的衣着,一样平易的态度,我几次欲言又止。还是您先开了口 ...... 第二天,我就像所有二十中的同学 一样,骄傲地踏上了这条路。 和所有不熟悉您的人一样,我那时认为您相当平凡,走进入流,没有人会认出您,但又如我后来亲眼看到的,正是您,领导了一个充满生机,教学相长的集体--二十中。 我接触过的都是也许没有别的同学多,然而,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我喜欢语文课,亦庄亦谐,趣味横生,都是渊博的学识为课堂平添了几分生气;我喜欢历史娓娓叙来,亲切自然,从古今,从中到外,从老师向上,我们得到了多少“前车之覆”和“历史遗训”;我喜欢地理课的紧张节奏和都是的严密逻辑;我还喜欢英语课上老师的幽默;数学课老师的认真负责和政治课老师大姐姐一梓的和气。我忘不了在许多个暮色浸透的傍晚,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辅导,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弄懂;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晨,班主任老师给我们班行锻炼;我忘不了,语文课老师、英语课老师为了上好自习课,时时到;又有多少次,我们的 试卷前一天交上去,第二天就拿到手中,却多了那么多勾勾叉叉和语重心长的批语。每到那时,我仿佛总能年岁老师窗口不灭的灯光,看见老师额边几丝白发 ..... 老师啊!我实在没有资格对你们的教学作出任何评价,我只想,我只想,深深地鞠一躬道一声谢谢! 从我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同学,一个个都那么健康向上,在这一年中,我听到过校田径队多次的作品、出众的人才,生活在这一群同学中,不能不鼓起向上的勇气,永远不懈努力! 同学们啊!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度过了几年快乐的学习生活我只是遗憾,只是遗憾,时光太短暂,但我会在心里永远珍藏你们的笑脸。 尊敬的校长,您有一个多么强大有力的教师队伍,您有多少活泼奋进的学生。也许您看到楼道成了练习霹雳的场所时皱了皱眉,别担心,那只是他们还小,对许多事还认识不清;也许您惊讶于门外的响声,别介意,他们只是想接近您,了解您,了解您,而又不知用什么办法。您完全有理由为这个学校感到自豪、骄傲,而我,只能遗憾地在这路一走一百遍千遍--趁我还未离开之前! 这封信写给您,也写给所有辛勤劳作的老师们!写给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年 月 日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活动目的 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采访的要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采访的能力 教学设计 è教师开场白 现在一些访谈类的节目很受观众的欢迎,其实做好访谈类的节目很不容易,今天,就给大家一个机会,做一回小记者,以便掌握采访的要点及技巧。 è情境设计 1、如果让你采访一位非本校的获得科学发明专利的学生,你第一步的工作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畅所欲言,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采访,第一个步骤必定要了解采访对象。那么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这位学生的情况呢?最好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办法进行。可以先找那些与当事人有关的人,比如采访他的辅导老师、好伙伴、家长、评委等,以便更好地丰富自己对当事人的提问。) 2、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如果换作你来当记者,你会围绕这一中心设计哪些问题,让敬一丹有话可说呢? 或: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数学竞赛冠军时,张口就问:“请问,你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数学竞赛冠军不知如何回答,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提问呢? (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解答学生的疑问,观察学生的反应,为物色一些准备充分的小组做好准备)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问题,由各组组长掌握好组织工作,然后全班交流,评 一评哪个小组的问题设计得最好。 è揭开面纱 从以上两个活动中,你们了解到有关采访的哪些要点呢? 学生总结概括他们发现的要点: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提问要具体。 结合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事例,你能告诉我法拉奇采访成功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首先这次采访的成功与法拉奇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知道邓小平的生日,看过他的传记。事实上,她在访问邓小平之前,阅读了有关他的好几斤的材料。其次是营造和谐的气氛,很显然,问邓小平的生日并不是法拉奇采访的真正目的,她可能请他讲述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看法,也可能请他谈论中英香港问题,问邓小平的生日只不过是为了创设一个融洽的采访氛围,可惜法拉奇一开始的氛围创设的不成功,邓小平说:“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该贺我呀!我已经76岁了 ,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说明邓小平不想谈了。但法拉奇作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作了一个出色的表现,她说:“我父亲也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至此,采访便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展开了。 通过刚才的活动和法拉奇采访的事例,可见采访的主要要求有:了解对象、创设氛围、提问具体。 è方法传授 你想不想成为出色的小记者呢?那么就由老师来介绍几种提问的技巧吧。(教师对以下几条进行讲解,可举一些实例) 1、要问具体 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之处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提的问题太笼统,令被采访对象难以回答,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泛泛回答的现象。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的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2、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的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的情况就找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问题就找专家学者。 3、选好切入点 怎么让你的提问得到响应,让自己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有时候角度也是很重要的事情,认真找好一个切入点就好比在千万条路径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比如对于非常难采访的人,你最好投其所好,从寻找“共同语言”这个角度去做文章。只要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就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释,让提问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4、把握好主题 为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自始至终遵循采访主题进行发问,让对方在回答中尽量减少题外话。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回答或谈话要巧妙地加以制止,不能形成问不对题的局面。 5、 多角度提问 如果把采访对象心中之所想比喻成一个矿藏,那么提问就是挖掘的铲子。如果浅尝辄止,点到为止,那么得到的必定有限,如果能够多种角度、层层递进地深入,就能够就既定的主题充分挖掘出足够的信息。 6、形式要灵活 问话时要随时揣摩对方当时的思想、情绪、感情、顾虑、习性与爱好,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发问,不要死追硬逼让对方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要盲目追问对方不知情的问题,使对方为难产生反感。 |
||||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