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七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张银坤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诗词拔萃

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本单元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等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花木兰爱家爱国巾帼不让须眉的的“女中丈夫”的英雄本色;白居易对下层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的深切同情;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愤;新一代诗人艾青等人对新中国及改革开放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海外游子以及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情赞美。

●○教学目标

1、在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的学习中,喜欢诗词作品,在课后学习中能主动阅读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其他作品。

    2、能熟练使用古汉语词典,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中,探究诗词中的形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4、能在对诗词的学习欣赏、品味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示个性与才智,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6、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 有传统诗词五首,现代诗三首,歌词三首。其中,歌词应把它当作现代诗进行教学。对中学生来说,学好诗词,懂些诗词尤为重要。我觉得,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在学习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

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又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

3、简介背景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

不同时代的诗人、词人,同一时代各个诗人、词人之间,同一诗人、词人身处于各种不同遭遇之时,便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赋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诗词鉴赏教学的阶梯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炼性,所以越是成功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整齐划一的鉴赏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研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鼓励学生自主研习,是诗词鉴赏教学的核心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完成诗歌的表层理解。他们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然后由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名家的、同学的),他们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研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了学会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能力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终生难忘;这样的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将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课时安排

《毛泽东词二首》                           (两课时)

《古代诗词三首》                           (三课时)

《现代诗三首》                             (两课时)

《歌词三首》                               (两课时)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一课时)

写作:自由作文                             (三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时)

 

22 毛泽东词二首

 


●○任务简析

《沁园春 雪》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语言形象、精警、优美。

《卜算子 咏梅》是毛泽东写于1961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作者不同常人的精神气质,衬托、拟人手法的运用,词语的明丽生动,使这首词别具风格。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2
、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
、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点                

1、  两首词的寓意。

2、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精练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搜集咏雪、咏梅的诗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沁园春 雪》,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
、你喜欢毛泽东诗词吗?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2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
、介绍写作背景
    1936
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

整体感知
1
、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一生朗读;指出朗读应注意的地方:

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如:惟余(  )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稍逊(  )数(  )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

  精读品析

1、学习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同学自行讨论,试着说出词句意思。

3)、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4)、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写地面,凝然安静;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5)、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2、学习下阕

(1)    作者评价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为什么用了一个“惜”字?“惜”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五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惜”有可惜、惋惜之意。褒中有贬,肯定了封建帝王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2)    作者评价古人仅仅是为他们惋惜吗?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人?

(明确:不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

(3)    最后三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表明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

拓展迁移

关于咏雪的诗词很多,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

----------------------------------------------------------------------------------

课后学习

背诵《沁园春 雪》,摘抄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卜算子 咏梅,有感情地诵读诗词,通过对比阅读,学会欣赏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梅花有哪些特点?你能背诵有关咏梅的诗句

2、自由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

二、提出问题

1、背景介绍: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卜算子 咏梅》就表现了这一情绪。

2、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朗读时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朗读两首词,将文中理解有难度的句子标出来,同桌研讨解决。

---------------------------------------------------------------------------------------

三、问题解决

1、学习上阕

1)学生齐读一遍。

2)在上阕中交代了梅花的哪些方面?

3)联系一下时代背景,“春归”、“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

4)“已是悬崖百丈冰”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

6)“梅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2、学习下阕

1)齐读一遍。

2)你是怎样理解“俏也不争春”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

3)这首词从整篇来看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举例说明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总起来看,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四、学生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1、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同陆游的词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点?

2、在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序中“反其意用之”是什么意思?

--------------------------------------------------------------------------------------

五、拓展迁移

出示题目

1、关于咏梅的诗词有很多,根据你的课内外积累,试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

2、指导学生做练习。

 

23 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讲故事等方式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木兰的品质。

《观刈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

《破阵子》一词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体会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木兰诗》,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谁说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说得很对,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什么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数一数吧?(穆桂英、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

   2、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刚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3、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1)认真听读,不出声。

2)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3)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2、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学习情况。

1)字词。

注音: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马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鸣啾啾 戎机 金柝 阿姊 著我旧时裳

2)指名分段朗读,正音,学生集体评价。

4、导入:刚才,老师检查了大家的自学情况,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这篇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吧。

第一组:一二段;第二组:三四段,第三组:五七段,第四组:六七段。

5、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

6、指名复述故事。

----------------------------------------------------------------------------------------------------------------------

三、赏析诗歌

   1 听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看出同学们很喜欢这首诗。最喜欢诗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喜欢?谁来说一说?指名说。学生有可能会说:

我最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

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我最喜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我喜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指名说。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请同学们思考:十几年的军中生活为什么只用了这短短的六句诗来描写呢? (学生思考,讨论。)

    2、启发想象。

导入: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正因为是略写,也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兰的军中生活。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

(学生静思默想。)

然后问:哪位同学愿意把想象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说,老师作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3、交流讨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指名说,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名说。

板书设计

            木兰诗

1.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刈麦》,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观刈麦》,“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敢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课题,作者)

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 (见板书)

---------------------------------------------------------------------------------------------------------------------

二、初步感知

1. 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

荷箪 童稚 饷田 吏禄

2. 出示思考题,学生读书。

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夏日长?

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

三、赏析品读

1. 教师明确: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2. 教师明确: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教师明确: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暗自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适生活。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对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

五、课后学习

以“你看……开头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一百字以内)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破阵子》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录像:

金兵入侵,战火弥漫,北方沦陷区老百姓流离失所;南宋统治者在西湖边醉生梦死的对比情景。

2、教师导入:

面对此情此景,一位位爱国将领、一个个仁人志士站了出来,民族英雄岳飞的抗金事迹流芳千古;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文人为飘摇的河山呐喊,留下一首首不朽的诗词。

今天我们要走近南宋的一位杰出爱国词人,他负有凌云壮志,他不仅写得一手好词,更有一身好武艺,他曾驰骋沙场,血刃侵略者。他——就是辛弃疾(图像出示),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他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破阵子》(出示词句)

----------------------------------------------------------------------------------------------------------------------

二、诵读欣赏

1、  教师范读

2、  学生朗读

3、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句

----------------------------------------------------------------------------------------------------------------------

三、发挥想象,感受词的豪壮

1 在音乐中感受战场氛围,练笔:壮观的古战场的情景

2、把写出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带回词中,读出词的豪壮。

----------------------------------------------------------------------------------------------------------------------

四、深入理解,感受词的悲壮

1 过渡:作者为何有“可怜白发生”的感叹?

2 了解辛弃疾人生经历,谈谈对“可怜白发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3 从“可怜白发生”引至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预设:作者认为君王的天下事是什么?(收复失地,重拾河山)

而此君王正在做的事是什么?(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出示《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练笔: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仿佛看到了(         ),我们仿佛看到了(         ),我们仿佛看到了(        )。

4 出示辛弃疾的一句词:“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尝试理解,再读“可怜白发生”。

5 从“可怜白发生”一句,让学生谈南宋文人类似的悲叹。

引读: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课后学习

背诵《破阵子》,想象画出词中描绘的画面。

24 歌词三首


●○任务分析

歌词的学习,对于学生们而言,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学生对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这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本文,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三首歌词各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理解一些词语的语境义;研究各首歌词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叫学生采取先分后总的方法,教会学生整体分析的方法,因为教材在选取内容时存在内在联系;对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研究,最好能与思想内容的分析交融在一起,并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这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三首歌词所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理解词义,抓住歌词的形象、意境,从理解的角度,把握词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演唱歌曲;

学习借代、排比、比喻等手法,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歌词抒情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的修辞方法、精炼形象的语言;学唱三首歌。

●○课前准备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学唱三首歌,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涵,体会歌词的境界和情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我的中国心》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朗读歌词。注意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

探究学习

《中国心》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歌词反复提到的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

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点题)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根源)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在希望的田野上》三段歌词的末两句句式相同,但用词略有变化。研究研究这些变化有什么含义。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农村的新面貌,反映出农民的美好生活和喜悦心情,在人们的脸上写满笑容和幸福。整首歌词的基调是欢快的。三段歌词的末两句句式相同,但略有变化。“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这些句子的变化,写出了农民生活、劳动和奋斗的情景,表达了对

美好未来的向往,感情逐步加深。

    3.联系《黄河颂》的内容,说说你对“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怎样理解的。

——联系《黄海颂》的内容,对“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表现了

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坚强、勇敢,坚韧不拔,显示了伟大的气魄。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一种

奋发向上,勇敢进取的精神。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抗日的精神,我们民族强大的动力。

 ----------------------------------------------------------------------------------------------------------------------

  课堂小结

  这三首歌词都联系到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等内容,歌词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

 ----------------------------------------------------------------------------------------------------------------------

课后学习

 一、写出除课文以外的其他三首爱国歌曲的名称,并学会欣赏。

 二、学唱《长江之歌》,并对歌词作简要评析。

板书设计

《我的中国心》  中国心——海外赤子——永不变

《希望的田野上》  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

《黄河颂》      黄河形象——黄河精神——儿女决心

25 现代诗二首

 


●○任务分析

    学习本文,应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标,当然也应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和哲理,养成学习现代诗的兴趣。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在读中学、在读中品;其次要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的时间;以徐志摩诗为触发点,可以了解一些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品味、感悟两首诗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说出两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

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能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鉴赏诗之美

●○课前准备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读准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计 

《回延安》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导入新课  学生谈自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亲身感受。

诵读欣赏   看课文,听配乐诗朗诵

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

组织朗读、评价

 

质疑精读 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说说这对表现诗的主题有何作用。

教师组织:交流写作背景资料;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质疑。

--------------------------------------------------------------------------------------------------------

赏析诗歌

请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感悟·品味·欣赏],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

课后学习:

 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

板书设计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

《再别康桥》

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导入新课  组织交流我最难忘的地方

诵读欣赏

看课文  听配乐诗朗诵

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

组织朗读、评价

品读想象

根据写作背景资料和这首诗的内容,用水彩笔绘出你心目中的康桥。组织交流、评价(结合诗句内容)

    比较阅读

组织比较《再别康桥》与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节选)在情感表达和表现方式的异同点。

小试牛刀

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一1-2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

赏析诗歌

请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感悟·品味·欣赏],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

课后小结学习: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收集贺敬之和徐志摩的其他诗作,选择其中1-2首熟读背诵。

     板书设计


云彩 运思而成

金柳 比喻

艳影 依恋之情 寓意深刻

青荇 拟人

潭水 欢乐 形象

长篙

星辉 离愁

(客观物象) + (主观情意)= 意象


 

   

写作目标:自己确定内容和主题写一篇文章,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才智。

    写作指导

1、知识盘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由作文”的含义;帮助学生复习必要的写作规范。

2、思路点拨:从客观环境看校园风光、家乡风物、山川形胜、众生世相,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由此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从主观世界看,青春絮语、人生顿悟、亲情咏叹、故土情怀,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3、心灵火花: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激起写作欲望。

写作修改

形式:小组修改

要求:文章要合乎文体特点,不能不伦不类;内容应当积极健康;感情要真切自然。

写作评价:

学生点评:小组派一代表评讲修改中遇到的共性化的问题和感受,推荐一篇好的读给全班听并说明推荐理由。

教师评价:在自由作文这块领地里,同学们可以自由观察和体验,自由想象与联想,你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任意描绘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智。

 

活动目的:

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  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  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  给学生提供部分描写季节的诗(见后文附录)

4、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5、  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6、准备比赛中用到的电教用具

7、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确定具体的比赛时间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活动过程:

1、  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的目的、形式、内容和规则: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

烂悠久的文化,而诗词更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不仅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文化精髓,而且也让我们陶冶情操。本单元我们学了好多诗歌,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赛诗会,让同学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头脑中记的诗歌最多。比赛的办法是:以大组为单位参赛,根据累计得分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然后颁发小红旗和奖品。比赛规则是: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各组均有三人参加,不得重复参赛。第一至第三环节中,三名选手可以商定选择某一个季节的问题来回答。记分办法是加分制,答错了不倒扣分。

2、  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在各环节的比赛中,四大组均派出三名选手组成一个参赛

小组,不得重复参加)

珠联璧合:即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补出另一句。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位选手回答十题,每答对一题得五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完璧归赵:即根据所提供的作者及诗题,准确无误地背出原诗。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组另派三名选手参加,每人回答五题,每答对一题得十分,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火眼金睛:即根据所给诗句,说出它是吟诵哪个季节的。各组再有三位选手参加。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人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

猫鼠对碰:即双方互相出题,要求对方回答。各组派出未参加的人上台。选手不可以选择季节。每题思考时间不得超过三十秒。每位选手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得分一百五十分。

3、  评委评出第一名至第四名,然后发奖品和小红旗。

4、  主持人致辞并宣布比赛结束。

5、  班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比赛真精彩。看得出每位同学都作了精心地准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点诗词歌赋,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积淀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宏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同学们能成为饱读诗书的世纪新人。

活动总结: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附录:

咏柳》(贺知章) 渭城曲》(王维) 城东早春》(杨巨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春夜喜雨》(杜甫) 春晓》(孟浩然) 春望》(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春》(杜牧) 忆江南》(白居易)《 春词》(刘禹锡) 落花》(李商隐) 沈园》(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观刈麦》(白居易) 悯农》(李绅)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暑中杂咏》(苏舜钦)《 约客》(赵师秀) 夏日怀友》(徐玑)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夏日山亭》(高骈)

登高》(杜甫)《观沧海》(曹操) 山行》(杜牧)《 枫桥夜泊》(张继) 秋夕》(杜牧) 夜雨寄北》(李商隐) 望月怀远》(杜甫) 山居秋螟》(王维) 凉思》(李商隐) 月夜忆舍弟》(杜甫)《 归嵩山作》(王维)  《早秋》(许浑)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沁园春雪》(毛泽东) 别董大》(高适) 终南望余雪》祖咏 江雪》(柳宗元)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除夜有怀 》(崔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观猎》(王维)  》(杨万里)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