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八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潘国强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3
 

 

一、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2、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它们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4、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5、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

二、单元教学设想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科学小品。本文对沙漠里千百年来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分析、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课文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沙漠奥秘,在带着读者思考的过程中,作者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既便于事理的阐述,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沙漠的兴趣。故在学习本文时,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探究沙漠现象,及根据人们研究沙漠、征服沙漠的事实来明确文章所表现的中心,从而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形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为说明这个道理,作者把千百年来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所以学习本文时,可结合文章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这些寓言式故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作者观点的正确。在分析中可抓住人物自我感觉与客观实际的矛盾来说明文章中心。同时,可引领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来更深地感受,来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短文两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其中《活板》是通过对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的介绍来表现的。文章清晰、完整而系统。这在于作者能抓住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并注意运用准确、朴实、简洁的语言。因此,学习本文,要以朗读为重点,要扣住对以上三点的分析和与雕板的比较来体会活板的优越性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核舟记》则通过细致地描述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作者准确把握了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紧扣“奇巧”,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技艺,通过一系列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故学习本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文章运用的空间顺序,分析有关细节描写,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会核舟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叫三声夸克》是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对于接触物理知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如同乘快船摆,一不小心就方向不明。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其静心阅读、专心阅读,使学生从文章中领悟科学家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可贵的科学精神,并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精神去探索科学的奥妙。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赞颂人类创造性的劳动。花儿呈现各种颜色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且抽象深刻。但作者能宏观布局和微观构思,并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章读来较通俗易懂,富有趣味。因此,学习本文,要在强调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严谨而浑然一体的结构,品味赏析多种说明方法及其妙处。对于存疑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去调查实践,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情趣。

《诵读欣赏·山市》描述了山市的虚幻景象,令人心驰神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时间顺序来把握山市变幻的特点,领略其无穷魅力。

《写简单的说明文》应引导学生能准确通俗地说清事物的特征,可联系本单元所学课文,从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到准确说明,再到通俗说明,逐层逐点由单项到综合地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

《如果我主办校刊》是为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创办校刊。在开展这项综合活动时,可通过阅读本知识短文,也可通过与校编辑部的师生交流或结合阅读的体验来掌握办报的目的与方法,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要提倡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或其他活动方法来提高学生办报的质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     (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1课时

《活板》                 2课时

《核舟记》               1课时

《叫三声夸克》           1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课时

《山市》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可放在课外)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等。

 

3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讨论,交流。

 

4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2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3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2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所讲的科学知识及道理,激发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2、学习本文巧妙组材的写法;

3、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沙漠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比较分析人们对沙漠现象持不同说法的根源,懂得本文要说明的科学道理。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知道如光怪陆离、空中楼阁、单枪匹马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课前收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

4、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课堂学习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创设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沙漠情况

2、借助多媒体演示沙漠的风沙地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光怪陆离。走近沙漠,你想了解这些沙漠的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一起跟随作者来体验吧。

同学们交流收集到有关资料、图片等;

观看多媒体演示

思考,进入课文学习

 

2

展示预习

请学生介绍作者和作品情况

学生展示、交流

 

3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1-3节;

2、了解沙漠的可怕情形。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划出描写有关沙漠可怕情形的句子,并集体朗读一遍,边读边感受。

 

初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4

过渡:科学的发展是飞速的,我们一定想探觅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吧!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明确。

 

5

师生共同探觅:

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现象的成因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自主探究,说清这些现象的成因。

 

6

语文活动:

a、学生收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介绍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发生的海市蜃楼现象。

b、参与学生交流、简评。

c、教师根据实情做激励性评价。

收集材料,介绍现象,交流,简评。

 

7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来总结此课堂学习内容的收获。

 

8、布置作业

从本文发表到今天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哪些奇怪现象?

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讲给同学听听。

 

3课时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学习目标:

1、交流从报刊或网上了解沙漠里其他怪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

2、辨析相关词语,说出加点词用的好的理由,品味语言。

3、比较阅读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写一份“沙漠与人类”的小论文。

课前准备

自学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向沙漠进军》。

第一块:语文活动

A、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从报刊或网络上了解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

B、教师参与交流,并适时简评。

C、教师小结:沙漠里真是这样荒凉可怕吗?不,科学家门经过长时间的考察,终于发现,其实沙漠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等待着我们去研究探索,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第二块:品味语言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比较课后探究练习二句子中加点词语和括号中的词语,说说加点词语用的好的理由。

比较、辨析、

讨论、交流

找出其他词语加以辨析。

 

2

教师简评并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

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修辞角度来品味语言。

学生交流,感悟。

 

第三块:比较阅读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推荐阅读《向沙漠进军》一文,同一个作者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所写的内容和写法却迥然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阅读文章,

思考

口头表述自己的看法。

就其中一点互相交流。

 

2

写一份有关“沙漠与人类”的小论文

写作

 

4、小结:学完本文,并结合了解的课外知识,用一段话,说说你 所了解的有关沙漠的知识。

4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借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树立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念。

学习重点

学习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认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课前准备

1、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有关伽利略的生平、事迹等材料。

2、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页下注解,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块:展示预习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

2003年的一场“非典”引起了全球人类的恐慌,面对这史无前例的疾病,人们束手无策,深深感受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板书课题)

认真倾听,进入情景。

 

2

1、组织学生介绍作者伽利略。

2、字词检查

 

1、学生自己根据预习时收集的资料逐一展示,相互补充

2、学生板演

 

第二块:整体感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课文举了哪几个典型事例来叙说一个人知识越多却越感觉到无知。

教师巡视。

点拨,简评。

阅读

讨论、交流

 

第三块:拓展研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1、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探究蝉的发声原理。以及彗星是怎样形成的。

2、进一步探究声学、天文学方面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也可以探寻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及现在的新困惑。

 

查资料,探究,讨论,写出探究结果

 

第三块:迁移训练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讨论、交流

 

第四块:课后学习

收看央视十套的《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栏目。更进一步感受人类知识的有限性,激发自己对科学不断探索的兴趣。

 

5课时   活板》()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归纳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章大意。

3、能说出活板制作程序“活“在文中具体的表现。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印刷术的资料,(从古代最早的到现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

一、整体感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

同学们,我手上这一个个的是铅字打印机上的字模,如“是”“我”“中”“国”“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 我是中国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压平,就可以反复印刷了,印完之后这些字模拆下来可以反复使用。

    这可以说就是“活字印刷”的雏形。你知道印刷技术在哪个国家的什么时代发明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观看模型,进入学习情境.

 

2

范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节奏与字音准确。

听读课文,注意文章的字词、读音的准确。

 

3

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放声朗读课文。

 

4

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朗读、评价

 

5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归纳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如(重点实词、古今词义不同,词类的活用等等)。

教师巡视指导并明确

学生自学,归纳,交流

 

6

将“(    )的活板”补充完整。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

请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用现代汉语介绍活字印刷的过程

用现代汉语说出文章的大意。

 

8

引导学生填表,说出活字印刷术的“活”。

完成表格(1、活板制作程序“活”的具体体现2、课文中的语言3、修辞方法

 

二、语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从古到今最早的印刷术,根据资料“漫谈印刷术的发展史”。

三、作业:

1、请亲友帮忙或根据文章内容用板纸、棋子,小铁盒等造出活板。

6课时     《活板》()

学习目标

1、体会活板技术的优越性,会演示活板制版印刷过程。

2、说出活板由制作到印刷的程序,当堂背诵课文。

3、写一篇关于写作程序的小说明文“怎样煮饭”。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复习导入:

实物投影文中主要的实词,句及古今不同义的词等),请学生填空。

完成表格,重要字、句落实到位。

 

2

创设问题情境:文中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发明者精心设计的活板技术的优越性。

 

根据教师提示材料,制板措施,讨论、归纳、明确。

 

3

语文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制作好的活板,请同学们按照“活板”所介绍的制板印刷程序,逐项进行,其余同学诵读相应的课文,与台上演示相对应。

示范表演

明确本文说明顺序

自主探究制作印刷过程,背诵课文。

 

4、写一篇关于制作程序的小说明文“怎样煮饭“。(要求:抓住特点,合理安排程序,注意使用各种说明方法。250字左右。)

 

7课时   《核舟记》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学习重点

1、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课前准备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

2、熟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标出疑难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同学们见过雕刻吗?(出示一雕刻)看!这不仅是一件雕刻品,更是一种艺术的象征。很多同学也许听说过牙雕、竹雕等等,你能想像在一个果核上雕刻出许多人和物吗?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那精湛高超的技艺!

观看模型,进入学习情境.

 

2

范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节奏与字音准确。

听读课文,注意文章的字词、读音的准确。

 

3

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放声朗读课文。

 

4

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朗读、评价

 

5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用“问、议、做、说、写”的方法,归纳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如(重点实词、古今词义不同,词类的活用等等)。

教师巡视指导并明确

学生自学,归纳,交流

 

二、语文活动:

1每人用一张纸,按照课文内容折一只乌蓬船,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画”上“题字”。

2、用小纸片剪成三个人形,按照课文内容为苏东坡画上胡须,摆好位置粘贴在船头,他人指正(注意方位)

3、根据译文将课文内容的主体部分改写成“解说词”,要求语言通顺、连贯、形象、通俗易懂。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拿着制作的核舟到台上解说,其他人认真听后点评。(指出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打分。

三、细读课文,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

四、布置作业

向大家介绍一件你认为精美奇巧的工艺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出它的特点。

8课时    《叫三声夸克》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

2、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疏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收集一篇科普小短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读课文,说说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2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学生交流

 

3

1、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2、从上面可知,“盒子”在这是比喻物质结构的某个组成部分,你能进一步理解这个盒子的比喻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吗?

 

学生阅读课文

讨论、交流

 

教学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是主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紧扣课文具体语句。如: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这好比是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有东西。”“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不少了,按顺序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第二块:心智启发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1、过渡: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2、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学生计算、思考

 

2

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明确做事应具备的科学精神。

 

3

1、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2、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提出新的疑问: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与认识,为什么?

 

学生大胆猜想、写作、交流。

 

第三块:探讨艺术特色

一篇好文章尤如一杯香茶,细细品味,才觉回味无穷。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此文语言所表达的精妙之处。

设计如下问题:

1、你读这篇文意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明确:

2、小组交流收集的科普小短文内容。

第四块:布置作业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对自己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索,看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9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学习目标:

1、归纳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花朵的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原因

2、学习文章严密精巧的结构,画一份文章结构图。

1、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

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成因,学习巧妙组材及灵活运用有关说明方法的写作技能。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作者及课文内容的资料,熟读课文,作好自读笔记,并在疑问处作上标记。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块

1

整体感知

创设情景导入:借助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万紫千红的花,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观看多媒体

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

评价、明确

诵读课文、讨论、交流文章标题的好处

 

第二块

3

 

 

 

 

精读课文,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谁说得准,小组分工合作,上网查找资料,请教生物、物理、化学有经验的花工,联系课文内容,归纳花朵呈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原因。

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明确。

比一比:看谁说得准,小组分工合作,上网查找资料,请教生物、物理、化学有经验的花工,联系课文内容,归纳花朵呈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原因。

 

 

4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画出文章的结构图,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

画出结构图

 

第三块5

深读研究

1本文能把抽象的知识说明得具体而明晰,与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分不开的。你能举例说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吗?这些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呢?

2、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说说下列句子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深读课文

寻找句子,小组讨论、交流。

 

第四块6

自主质疑

人们说:“发现一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有价值”,读了本文,你对课文内容还存有什么疑感吗?

自主质疑,交流讨论,释疑或课后进一步研讨释疑

 

 

引导学生释疑,或启发学生上网查资料研讨释疑

 

 

课后作业:

1、学习本文了解了许多养花知识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两三种自己喜爱的花,亲自栽培,定时观察,注意花的点滴变化,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请课后查找资料或请教有关专业人员,仿照课文来介绍一下以下事理(任选一个),事理要说得清楚、易懂。

1)天空为什么这般蓝?

2)金刚石为什么这么硬?

3)狗的嗅觉为何这么灵敏?

4)黄土高原为何千沟万壑?

 

10课时 山  市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和页下注解自主解决字、词、句的含义。

2、在诵读中理解山市的逐步变化过程。

3、学习本文叙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在诵读中理解山市的逐步变化过程。

课前准备

1、复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收集有关蒲松龄的资料。

2、初步自学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一块

1

诵读,读通课文,明白大意。

导入:首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第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相关内容,引出“海市蜃楼”现象,再现海市蜃楼的相关图片内容,并让学生用科学道理阐述这一现象的成因。由此引入与此相似的山市。(板书:山市)

师展示“海市蜃楼”图片

 

听讲

 

进入课文学习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2

范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听读课文,把握字音、节奏、停顿

 

3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次诵读文,读准语句,正确处理句子的停顿,借助工具书,明白大意。

 

4

学生释疑

帮助

自主质疑,把不理解的字词及句子找出来,共同交流,释疑。

 

二、精读课文

5

品味文章的内涵。

1、小组合作学习并讨论:山市是如何逐步变化的?

2、第二次诵读,创设问题情景: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的变化,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描写生动效果。

细读课文,思考、交流

 

6

诵读对抗赛,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准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当堂成诵参与比赛。

 

111213课时写作、修改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本单元课文是事理说明专题,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作文练习,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与巩固。写说明文的基本要求是能准确通俗地说清楚出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写作目标

1、熟悉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2、能用准确、通俗的语言说明事物。

3、能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4、能根据说明对象,采取恰当的说明方法

11课时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自读《写简单的说明文》短文,思考

 

2

参与交流

交流

3

组织评价

口头完成“命题二”

课后学习:查阅报纸杂志、科学书籍,或者从网上搜集关于“绿色食品”的资料,然后,根据资料,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介绍。

12课时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明确写作训练的要求

写作。自由命题,写熟悉的家乡重要的作物、果木、水产、禽畜或食品。

 

2

组织修改,着重修改语段内词语表达的准确性。

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后学习: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13课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4

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朋友听。

14课时   《如果我主办校刊》

活动目的

1、尝试创办校刊,学习办报常识;

2、树立主动参与意识,体现主人翁精神;

3、发挥小组合力,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

4、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查阅有关校报校刊,体会其创办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与校刊编辑部同学交流探讨办刊方法与技巧;

3、课前自主分组分工,准备好办报的工具与资料;(资料应围绕校园生活进行,真实撰写。可上网查阅。)

4、可根据办报集稿的需要,可预先对校园人物(包括校外)作好相关的采访调查。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

导入:

讲述:一位美国老板说:“中国的员工很聪明,但缺乏主动性,总等着你去安排工作,美国人则不同,你是公司的一员,有权力说话,发表意见。我开会时先提出问题,然后谈我个人的看法。再指名道姓地问他们有没有意见。有趣的是中国员工指着自己的鼻子反问我:‘是叫我吗?我没意见。’我认为这并不是件好事。”

 

倾听

 

2

1、让学生讨论这一故事,并谈自己的想法。

2、联系校园生活,请学生谈谈对学校的校报校刊有何看法。

3、针对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之所以对校刊的态度冷淡,热情不够的原因在于:它们不是出于学生之手,缺少自己的主动关心,因此积极参与刊物的创办的效果不是很好。

 

讨论、交流

 

3

畅谈“校刊之我见”

1、先让学生谈谈创办校刊的要点;

2、模拟对话:请校刊编辑进入课堂,其他同学向编辑老师发问,探讨办报技能。

讨论,明确办校刊的意义和方法

 

4

动手实践  展示风采

指导学生独立创办

1、分组分工:8人一组,(自由确定)其中每组的分工要明确,主办人,约稿人,版面设计人,撰写人等,落实要清楚;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分工协作,动手实践

作品完成后小组交流;

 

5

组织活动小结

发表心得

 

6、活动延续

1、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校刊的创办活动当中来最好申请到校刊编辑部。

2、引导学生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际,重视实践,有计划创办校刊,并开展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让他们尝试成功,享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15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事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00五年十二月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