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八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周  瑞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3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3、体会不同风格小说的特点

4、了解市场新产品调查的基本方法,组织或参与一次调查活动。

二、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孔乙己》                  2课时

《范进中举》                1课时

《口技》                    2课时

《变色龙》                  1课时

《窗》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3课时

三、教学设想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小说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小说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达到使学生认识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目的。本单元课文除《窗》外,篇幅均较长,人物较多,情节较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应善于寻找阅读的突破口,提供探究的平台,化繁为简,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一、  浏览单元内容,了解其特点: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让学生浏览单元目录及课文

明确学习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展示话题:本单元课文内容,具备怎样的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评价

二、  确定单元学习方法:

1

回顾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和学习要点

回顾、复习,与同桌交流

2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突出要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

听讲、记忆、理解

3

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特点,确定相应的学习专题。

拟定学习专题

三、  学习评价:

1

出示评价内容:

    你能说出单元课文题目、作者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②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自我评价

2

  

自我小结

 

第二课时   《孔乙己》(1

学习目标:

1.能梳理小说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矛盾分析法”,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3.能结合小说反映的时代,探究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题。

课前学习:

1.疏通字词,能流畅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情况及本文写作背景。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日本有位作家曾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孔乙己》。

听讲、领悟

2

组织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依据学生交流适当补充。

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感知课文

1

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小说主要写了孔乙己在什么地方的活动?有哪些人物在此活动?

    小说中写孔乙己的哪些遭遇(生活片断)?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

2

组织复述故事梗概

先同桌间交流,再进行课堂交流。

三、探究文本:

探究平台:

课文1——3段几乎没有写到孔乙己,它在文中有何作用呢?这与孔乙己有什么关系?

默读,先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再进行小组交流。

四、小结:

组织交流课堂学习得失

自主小结

课后学习:

阅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孔乙己的句子。

 

第三课时  《孔己》(2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回顾、复习

二、探究平台:

1

默读全文,找出孔乙己身上有哪些矛盾表现?

示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默读课文,勾画,思考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依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参考答案: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无人关心的人。……

四人小组交流

每小组推选1人进行课堂交流、评价

三、深入探因:

1

组织研讨: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究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

四人一组讨论

2

综合矛盾,统一矛盾,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综合思考: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3

任选话题说话:①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的人。

选择话题,思考、交流、评价

四、小结提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亦然,抓住矛盾进行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会这种方法去认识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个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肤浅的人。

感悟、理解

课后学习:

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将如何?请续写小说。

 

第四课时《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训练学生的评价和感悟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分层解读,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全面深入地解读人物,探究宗旨的能力。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收集资料,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

课堂学习: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从故事情节,结构布局,人物性格,语言特色,文章技法等任选角度表达对这篇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自读课文,任选角度思考,准备交流。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二、合作探究,分层解读

 

1

说“变”:课文围绕范进中举,讲述

了各色人等的变化,其中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变化?

默读、勾画、独立思考、交流、评价

2

 说“不变”:范进中举为什么会引发

他自己及身边不同身份、地位、阶层

人的变化?在他们的变化之后隐含

着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

 

3

说“变”的写法

对比映衬写法,强化讽刺效果……

夸张合理离奇,极尽漫画能事……

细节真实生动,活画性格本质……

人物言行描摹,突现鲜明个性……

结合语例,评说、印证

4

说“变”的寓意

分析作者刻画各种人前后变化的意图,探究小说主旨。

三、提练专题,积累练笔

1、摘写式积累,对比摘写词句,以显

现人物的前后变化。

2、赏析式练笔,以文中变为话题,自

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

积累、练笔

课后学习:

完成积累练笔。

第五课时《口技》(1

学习目标:

1.能朗读、背诵课文。

2.训练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我们经常能在相声、小品中感受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听讲,联系以前的生活经验。

二、朗读、感知课文

1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二人一组,一人读课文,一人听,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讨论统一意见。

2

组织全班试读课文,抽查朗读

12位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注意他们的读音和停顿。读完后指出。

3

朗读课文

出声朗读两遍课文,然后全班齐读。

三、疏通课文大意

1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自译课文

四人一组,一生现代汉语串讲课文大意,其他人随时指出其翻译,把不明白的语句记下来。

2

组织交流质疑

交流、质疑、释疑

3

检查课文翻译情况

强调重点字词含义

各小组抽一人进行翻译接龙

课后学习:

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句的含义。

 

第六课时《口技》(2

一、复习检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检查重点词、句的含义。

口答或默写

二、精读研讨:

1

 

提供探究平台:

1、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是什么?2、“遥闻深巷中犬吠”这一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

3、文中多次描写听众反应,这些描写有何效果?

4、文中前后两次交代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先独立默读课文,独立思考每一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2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交流、评价

三、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理清文章的思路,首

段与末段相照应,中间三段每段

都写艺人所模仿的声响,后写听

众的反应。

学生理清思路,抓住关键词试背。两人一组,相互检查背诵,全班齐背,个别背。

课后学习:

巩固课文背诵及词、句的含义理解。

 

第七课时《变色龙》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读能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      能从“变”中分析、领悟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理解细节、对比描写的作用。

课前学习:

1.了解作家作品。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

一、       预习反馈: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

背景

交流

二、整体感知:

1

探究导学一:

本文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默读、概括、交流

2

探究导学二:

你能用简洁的图表来表示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过程中的几次变化吗?想一想,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浏览课文、勾画、绘制图表、思考、交流,概括人物性格。

三、研读课文:

1

探究导学一:

作者多次刻意描述奥楚蔑洛夫的新军大衣,有什么作用?

 

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交流

2

探究导学二:

    奥楚蔑洛夫这个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默读课文、理解、思考、交流

课后学习: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第八课时《窗》

学习目标:

1、通过复述课文内容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的对比、精彩的构思,挖掘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灵,领悟人生的哲理。

课堂学习: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展示一幅风景图片(投影屏

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看投影屏幕,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二、           初读课文,复述故事

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抓住故事情节进行复述课文。

复述要求:语言简洁,情节完整,流畅自然。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小说故事情节,然后讨论交流,准备复述。

2

 

简要评析学生复述故事的情况。

就复述故事的同学的表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肯定优点,也可以提出应改进的地方。

三、           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1

设置情境:我们要在这儿举办

一次《讲述》的节目,请两位病

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每位学生都参与,同座明确角色进行表演。

2

教师明确要求:

角色分工------精读文本------小组

交流------汇报成果。

明确要求后,精心准备,小组推荐讲述的学生,到讲台前向全体学生老师讲故事,进行比赛。

3

鼓励学生对讲述的同学进行评

价。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4

通过刚才的几组同学的讲述,作

者写的这两个病人各是怎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           揣摩构思,感悟人生

1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

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

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学生反复揣摩,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

2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这位病人

的后果将会如何呢?

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表达,领悟人生的哲理。

五、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构思巧妙,内涵丰富的小小说。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结尾发人深

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样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听讲、领悟

课后学习:

阅读2-3篇小小说,体会其精妙的构思。

 

第九课时《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能体会烘云托月的手法。

2、引导学生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课前学习:

收集文学作品中写眼睛的片断,并作简要点评。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简介巴金及其作品《家》

听讲

二、品读赏析

1

组织学生朗读语段,指导情感的把握

自由朗读,领会情感,个别朗读,评价,齐读

2

组织评价写眼睛的妙处

交流、评价

3

组织交流课前收集的写眼睛的语段。

四人一组交流,每组推荐出一篇优秀作品,并完善点评,全班交流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锻炼交际能力,训练定向组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一点经营意识。

方案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课时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初步了解活动内容。

2、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研讨,明确调查的方式、内容等。

3、学生自主确立调查专题并自主分组,推选出组长,要求人人参与。

4、各小组讨论并确立各自的调查方案,由组长进行详细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一课时

1、各小组分头调查。

2、各小组集中汇总整理资料,并进行讨论、研究。

3、各小组组长向老师汇报调查进展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4、各小组撰写调查报告,准备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一课时

各研究小组分别登台向全体同学展示调查成果。

可以用手抄报、图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应体现该小组的调查过程。

             

设计说明:

该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主分组,自主推荐组长,自主收集、整理资料。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开展的关键在于过程,不管最终展示的成果如何,只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都可以说是成功的。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