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专题教案 >> 作文讲座 >> 正文 今天是:
中考满分作文密码解读 第四章  阳鸟凤头吐清音 ——凤头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作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6
 
>文题用个“被”字,转换了观察视解,变园丁、教育者为冬青树和莘莘学子,从我们青少年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一下,用剪冬青的方式来接受教育其利其弊何在?顺应自然面养花,顺应规律而种树;顺应天性而养儿,顺应个性而育人。——这怕是本文立意所在。

 

 

 

[真题热身]

1、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请从上面任选一条名言,围绕“交谊”这一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根据下面的材料,以“该怎么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中国、日本、美国的孩子学画苹果。

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

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老师擎着一个苹果,孩子们观赏后作画。

美国的孩子作画,老师提来一筐苹果,任孩子们拿一个自己画。

  

3、一个6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紧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一个漂亮的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请以“换一种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文体不限。 2)自拟题目。 3600字以上。

4、倘若一个人如愿以偿做成了一件事,面对或大或小的成功,面对伴着成功而来的别人的祝贺,除了欣慰和喜悦,更深的感慨往往是“成如容易却艰辛”。总觉得此生的每一收获,都是自己努力的报偿。每个成功者都说:“世界上没有意外,没有运气。”

然而,当挫折袭来失败降临,心中充塞的话语多半是——我运气真不好。

请以“成功与运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另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5、阅读下面的名言,按要求作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

无求备于一人。(《论语》)

有容德乃大。(《书经》)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晋书》)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第五章余音绕梁味无穷……

——豹尾篇

[写作启示]

让我们来赏析古代无名氏《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三片四片五六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飞入花丛都不见。

诗的前三句皆平淡无奇,而末句却异常的风趣,具有动态美的自然风光。如果没有最后一句对雪片去处的交代,那么,前三句从一片到八片,仅仅是小孩数数字的叙述,哪能称得上诗呢?加上后一句“飞入花丛都不见”对众多雪花归宿的点化,则奇峰突起,生发出冬雪无穷奥妙的理趣来,不但把雪景表现无遗,而且又有清淡开远的韵味。

相传这首诗是一个才子戏弄友人而作的,当他吟前三句时,大家捧腹大笑,认为才子蠢笨如猪,意作出这等歪诗来;后来,他吟出一句,大家脸色陡变,惊喜叫好,才知道才子作的是一首好诗。

可见,文章的结句是多么重要!

[密码解读]

当学生的时候,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余音绕梁”的故事,我认为老师讲的故事纯属虚构。后来学唐诗,读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诗句时,才渐渐体会到老师所言“余音袅袅”的感觉。一时觉得那种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结尾是多么妙不可言啊。后来成了语老师,自然要教学生如何作文,作文如何结尾,于是留心研读了不少佳作的结尾,才发现文章的结尾如同开头一样,是因文而异的,不能强求一律,完美的结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内容表达完结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而不去设计含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是最常用的。它可避免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干净利落。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在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的发展自然趋势结束全文。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加赘述。

二、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遥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严谨,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如2002年湖北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现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三、卒章显志式。

古人写文章,讲究卒章显志,意即在文章收尾时显现作者的立意。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叫“画龙点睛式”。《爱莲说》一文用了大部分篇幅描写莲生长的环境、端庄的姿态,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读到文章结尾才明白,原来作者是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批评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率章显志的写法在这里用得可谓恰到好处。

看别人的文章结尾,水到渠成自然极了,可是我们一动笔,却不是那回事,原因在哪儿呢?这主要因为我们对所写的内容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材料的内涵,在结尾时往往下笔不得要领,偏离中心,所以卒章显志一定要明确文章中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

四、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性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请看下例: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俯拾即是,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五、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而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花样年华》的结尾写道:“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它贯穿于奋斗与拼搏的历程中。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这段文字语言优美,意味隽永,读来如饮甘醇!

六、余味无穷式

最受人们称道的是耐人寻味式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让人读后掩卷遐思,念念不忘,而且令人常读常新。结尾之处留白,让读者自由驰骋,纵横想像,读者可以适当补白,续写,这样的思维阅读会有令人惊奇的收获和非同寻常的深刻体验。

韵味悠长的结尾除了妙手偶得之处,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对生活有了独特的感情后,再加以精心提炼形成的结晶。

这里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最常见的结尾方式,文章结尾的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更好的方式。

[教你一招]

欧·享利式笔法

文章收尾处不是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命运,而此时骤然驻足,立马回缰,既惊奇又有力,这种结尾方式通常称为“欧·享利式”。我们来看他的代表作之一《麦琪的礼物》。圣诞节前夕,妻子德拉和丈夫杰姆都想为对方买一件心爱的礼物,买什么礼物,文章一直用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被捂的盖子才被揭开,德拉卖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买了一根白金麦链,而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麦买了一把发梳,这种出人意料的巧合更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

你是否有兴趣试一试?

 

                                       (张健 马中武 随冲 段成士 马淑敏 车军 )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