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五册读本 >> 正文 | 今天是: |
76 所谓故国者 | |
作者:孟子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0 | |
本文提出选拔贤才,不能以近臣、大夫之意为准,而应倾听国人的意见。国人以为贤,则加考察后可用之;国人都以为其人不行,则经考察去之;国人皆以为其人可杀,经考察后可杀之。这种对国人愿望和利益的重视,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情感激越,气势充沛。 认真阅读课文,说说齐宣王与孟子在用人观上有什么不同。在孟子看来,“故国”意味着什么?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1,今日不知其亡也2。”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3?”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4,疏逾戚5,可不慎与6?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7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1〔进〕提拔,提升。 2〔亡〕失去职位。 3〔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根据什么识别他无用而舍弃他呢?以,根据,凭。舍,舍弃。 4〔卑逾尊〕地位低的人超过地位高的人。逾,超过。 5〔疏逾戚〕关系疏远的人超过关系密切的人。 6〔与〕同“欤”。 7〔察〕考察。 |
|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