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鄂教版教案 >> 鄂教七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湖北 邹成平:《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四例 | |
作者:邹成平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5 | |
本文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插叙的结构方式,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反衬力强的环境点缀,理解、尊重等人文素养,精美的语言材料积累,课文主题的探究……基于课文有这么多的亮点,我们就能更灵活、更多姿多彩地学习本文。 设计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吟诵美读的方式,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进行语感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听读,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思考: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故事里写了哪些人?你听后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二、分组试读(为分角色朗读做好准备)。 1.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妈妈:严厉、咄咄逼人、固执;爸爸:平静、不可抗拒;“我”:胆小怕事;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万芳:仗义有情义;万芳的妈妈:武断泼辣。 2.体会叙述性文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研读作者的感情倾向:责怪重金钱轻情义的父母,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不能伤害他们美好的心灵。 3.小组选出适合扮演文中角色的人选。 4.小组试读。 三、全班交流,集体评价。 1.语气符不符合人物身份;2.说话是否体现了人物性格;3.朗读时所配的动作、神态是否逼真。 四、吟诵美读,品味其作用,积累语言材料。 1.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句子,最具美感的句子…… 2.你认为最美丽的片断、最动人的情感、最深刻的启示…… 五、教师总结,在诵读的高潮中结课。 设计说明 通过演读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参与研读课文,学习多角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表演家庭短剧的形式导入新课(综合实践)。 内容:查问木雕部分 饰演:“我”、爸爸、妈妈。 要求:准确形象地演出人物的语气、动作、神态,突出人物的性格。 二、研读课文(为演读课文作铺垫)。 1.老师提供研读的参考题目: ①探究人物的性格 ②探究事情的处理方法 ③说说如何教育孩子 ④探究作者的感情倾向 ⑤议议谁是谁非 ⑥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和体验 ⑦说说自己研读课文的发现和启示…… 2.学生分小组自主选题,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集体评价。 教师对课本要有先行的体验,并作好详尽的准备,注意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三、演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活动形式:黄山电视台“心灵大碰撞” 活动过程: 1.老师带头自荐当主持人,学生推荐课文主要人物代表作为访谈嘉宾。 2.确定谈论话题:羚羊木雕的风波究竟该怪谁?(投影显示) 3.对各个人物进行采访,来一次心灵碰撞。 4.倾听观众评说。 预备采访提纲: 1.主持人导入语: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邹成平,感谢大家一贯对黄山电视台“心灵大碰撞”的热心支持,今天带给大家的话题是“羚羊木雕的风波究竟该怪谁?”有请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 2.采访语言准备 “我”:你能给观众朋友谈谈你前几天受委屈的事吗? “妈妈”:您觉得这样教育孩子好吗? “爸爸”:您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孩子,却又不允许她送给别人,您觉得这样做矛盾吗? “万芳”:当你的好朋友找你要回羚羊木雕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后来呢? “爸爸”、“妈妈”: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们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 “我”、“万芳”:作为孩子,你们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观众:倾向父母的举手,倾向孩子的举手。 对于“木雕风波”,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讲讲自己类似的经历和体验。 …… …… 3.主持人结束语:各位观众朋友,又到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但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的代沟,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如何走出教育误区的话题却远远没有结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交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让我们生活的大家庭永远和谐美好! 四、课外作业(综合实践活动)。 与父母一起读本文,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教师总结。 设计说明 通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探究课文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雄辩能力,让学生在争论探讨中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课前准备 1.选出各方代表。子女为正方,父母为反方。 2.正反方准备好辩论发言材料。 3.布置好辩论会的场地。 教学过程 一、老师自荐为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的规则,导入辩论会。(老师平等参与,制造民主氛围) 二、两方辩论选手进入辩论会场。 三、主持人简介辩论双方,并出示辩论的论题:羚羊木雕的风波该怪谁?宣布辩论会开始。 1.正方、反方陈述己方观点。 2.首辩发言,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论证己方观点。 3.二辩、三辩发言,联系生活,展开激烈辩论。 4.四辩分别为己方作精彩的结论陈述。 5.主持人作结:父母重金钱轻情义,伤害了孩子们幼小心灵里的友谊之花,显然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不能以为大人总是不理解我们,由此形成代沟。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也是不对的。推而广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了。 四、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束,集体评价优秀答辩选手。 五、老师总结。 【资料链接】 (向你推荐名家名篇) 1.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学习父母与子女的沟通。 2.舒婷的《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学习朋友之间的沟通。 3.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 设计说明 通过练读的形式,让学生续写课文,学习写说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在写作训练中体验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情节,导入新课。(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要求:“说”清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语言准确而且概括性强。 二、自主发现,探究课文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1.自己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总结出你发现的写作方法。 2.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修正。 3.全班交流,集体评价,老师做好引导和点拨。 A.如何写“说”:学生阅读查问木雕部分,研讨写“说”的技巧。 说话人不断变换位置的“说”,例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说话内容放在前面,先闻其声,制造紧张氛围。还有的放在中间,或者承前省略说话人,显得更干脆利落。 写“说”不一定要用说,例如上面的例子用的是问,还有“我哭着喊了起来”,用的是喊,更多的时候,为了语言的简洁,干脆什么也不用。 带人物描写的“说”,例如:“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是带动作的说,还有带神态的说、带心理描写的说等等。 B.穿插“环境描写”: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和背景,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即将面临的遭遇等。但环境描写不可喧宾夺主,只能画龙点睛。结合课文“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的语句进行理解。
|
|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