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理论探珠 >> 正文 | 今天是: |
|
|
学法指导重在操作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4 14:39:30 |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不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学科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技能技巧相结合的学科,所谓知识性,包括文学知识,语言知识,读写知识等等。所谓技能技巧,包括写一手好字,朗读好一篇文章,作一篇好作文,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 一、 从入校开始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一种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力量,培养好的习惯,应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初一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从入学起应抓紧训练,以至习惯在自然。小学到中学有一个适应期,我们要尽量缩短适应期。在第一节课上,就应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指导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我向学生们上的第一节学法课上就是怎样进行课前预习,之后又教给他们如何看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如何从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中确定教学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前几周,对每天的预习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好的提出表扬,这样用不了一个月,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养成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作课前预习。紧接着的是教给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诸如字、词、作家、作品等问题,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明确告诉学生生字词部分一律自己解决,老师只做检测。和这项工作同时进行的是每课之前的预习检查,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环节,要想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就是一句空话,试想想,只有要求,不作检查,怎么会有反馈信息,学生又如何能加以重视呢?我制定了一个达标指标,成绩为80分为合格,凡不合格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补习,由课代表记录。刚开始,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不能接受,认为老师要求太高,但检查了一两次后,学生们就高兴地表示接受了,困为只要按要求预习就能达标。检查内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学习第一单元课文,在检查中以字词为主,以后逐渐增加到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内容。初一只有半个多学期的时间,学生就能适应这种检查方式。几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检测学生的预习能力,成效显著。 二、 课堂上的学法渗透要落在实处 怎样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法渗透,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的任务不只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方法教给学生,有人把它称为“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实践证明,在交给学生这把“金钥匙”的同时即让学生学得轻松,也让老师教得轻松,这样有利于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到“会学”,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上的学法渗透要落到实处,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以第一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渗透。在一册语文书的说明中对本册学习班有明确的要求:阅读,主要学习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一些词语,分清段落,了解写作特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熟练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学习圈点批注和做摘录,学习精读和略读等。写作,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学法渗透就要依照以上要求在备课的过程逐一完成。 1、 朗读能力的训练的培养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具体操作过程是,选一定篇课文和片断,教师作朗读指导,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指名一个朗读好的学生读,自由放声读(要求有感情),课后布置学生自制录音带进行评比。在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片段都让学生反复朗读,以此巩固效果。 2、 指导学生阅读技能 阅读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文字,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语文学习活动,阅读技能是阅读理解的辅助手段,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阅读效果的好坏,阅读技能包括认读能力、精读能力、诵读能力和速读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阅读技能的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学习精读的方法,就必须教给学生怎样进行语段学习,语段学习有7个步骤,(1)标序号。(2)拎句意。(3)分层次。(4)理关系。(5)明段意。(6)探写法。(7)思作用。教师应进行示范指导,在学习《看戏》时,我对第一段文字进行分析,请学生注意老师的操作过程,之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地段的语段学习,以此类推。通过这种训练,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了,知道了如何下手读书,着眼点放在那里。 3、 从观察生活出发促进写作 现在的学生装一般不喜欢作文,因为是脑子里没有材料,不知如何下笔,这就需要老师去“指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给他们创造一个写作情境,设计一些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内容,如观察某个人课间活动,观察某人专注学习的情景,观察有突出特点的人,像班里最调皮人的举止等。我把初一训练的重点放在写人记事上,一开学就用魏书生的方法,一连布置了八篇写乡亲的作文,“勤劳的母亲”、“善良的母亲”、“认真的母亲”、“有爱心的母亲”、“刚强的母亲”等,在写每一篇母亲的作文时,就给学生“指路”: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点题,第二段详写一件事,第三段略写一件事,第四段照应首段点题。这样训练不出两周,学生写人记事的作文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另外,让学生们写观察日记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 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 总结可分为三种,课后总结,单元总结,学期总结,。同学们往往只重视学期总结而忽视前两种,其实这三项总结的关系是相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指导,现代文可以分为作家作品,主题思想,写作特色,课文出处等类别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填写;文言文可按作者朝代、主题、一词多义现象,古今词义变化,通假字设计表格归纳;诗歌可以按照诗歌的形式,内容,作者的朝代,名句归纳。只要课堂上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马上让学生填写,养成自觉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学期总结就是平时的总结,这样在期末总结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四、 找窍门帮助学生巧记忆 教给学生一些小窍门,帮助他们解决记忆上的困难也是学法指导的一个方面。对于较难懂的又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就拿第二册的短语知识来说,这部分内容学生极难掌握,多数学生装只凭书本的介绍是理解除不了的,这时教师的“导”的作用很重要,我给学生装归纳了一个口诀: 并列关系无主次,中间可加“又和而”; 偏正修饰被修饰,标志“的地”加“的地”; 动宾支配被支配,宾语“什么”来提问; 动补短语后补前,形数趋向动作补; 主谓陈述被陈述,中间可加“非常”“很”。 这个口诀每句有前一个分句是说短语的关系,,如:偏正短语二者的关系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只要中间有“的”“地”或是能加上“的”“地”的一般来说是偏正关系的短语。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真正掌握,我有意识地在每课的小测验中加几个短语让学生划分。窍门可以是教师找出来,也可以是学生找出来的,只要有助于记忆,我们都应该去学习,作个有心人。 综上所述,学法指导,重在操作,只要坚持,细水长流,就能收到实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