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语文版教案 >> 语版七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
|
《勇气》教学设计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3 23:59:56 | |
教学目标 1、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2、注重诵读感悟,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幸福”的感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讨论哪一种勇气更值得赞扬,但不必寻求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思路 在课前的设计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因为课件的运用能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以感受并体验作者所说的“勇气”;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方式来掀起对“幸福”内涵理解的高潮。至于学生体验到什么程度,引发出哪些美感,我无法预知。但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我在课件中选择了歌曲《爱的奉献趴在课上适时播放。 教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通过朗读来组织教学,采用“朗读————寻读————演读”的课堂学习方式。 3、加强学生实践探讨,根据课文,联系自身生活谈感受。 学法 根据教法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认真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知识方法,获得应有的能力和启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引入课文《勇气》 二、课文背景介绍 三,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朗读说“积累”的话 课文写了哪两种勇气?这两种勇气各有什么表现?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勇气? [学生讨论,然后上黑板板书] 2、寻读说“理解”的话 ①课文中的美国伞兵“单枪匹马”,完全落在了“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但最终却摆脱了德军的搜捕。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最出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课文是如何刻画法国妇女神态、语言、动作,从而表现她的勇气的? [学生发观、寻找,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并用歌曲激发学生情感] 3、演读说“创造”的话 你觉得法国女人幸福吗?那将军为什么说她是一个“聿福”的女人? [课件出示] 四、教学引申:联系生活实际谈”勇气” [师生交流] 五、教师小结,学生谈体会、收获 板书设计: 16、勇气 狄斯尼 朗读说”积累”的话 寻读说”理解”的话 演读说”创造”的话 教学探讨 哪一种“勇气”更值得我们赞赏?(可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勇气的区别:一是为自己求生,当然也有为正义事业而生存的因素,一是为了支持正义事业。而后者在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再次接受美国伞兵的求救,使学生明白后者更崇高、更伟大。) 设计亮点 本堂课的设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新课程强调了教材的开发性,教材要留有空间给老师去创造,给学生去创造。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力求学生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不限制他们的思维,以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专家点评 邹云兰老师执教的七年级语文《勇气》一课,其教学设计基于“语感、体验与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大胆创新,实现了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思想认识的飞跃。整个设计按照“积累———理解———创造”的认识体验过程,围绕“勇气”与“幸福”两个话题,让学生以文为本,以悟为主,以动为线,展开“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式的学习活动。其教学流程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选择性,在有限的时空内把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的“勇气”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表现出教者尊重学生思维的多元性,让学生生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艺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