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美感探析
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之一
作者:郑芳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2 16:30:00

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美感探析

 

江陵县六合垸中学  郑芳  zf256@163.com  13872288903

 

摘要:教学艺术总是因真显美。软性宏观架构层面,课型与结构因求真创新显参差与明晰之美,课堂标高与氛围因回归教育规律本真显充实与和谐之美,教学语言因真切自然显诗意之美;硬性微观操作层面,导入真率直陈显简明之美;主问紧扣真知显精粹之美;品读引导真诚感受显细腻之美;评点因真因善显蕴藉之美。

关键词:余映潮;教学艺术

 

真正的教学艺术总是因真显美,因平实之真而显自然之美。新课标出台前后,教改之声不绝于耳,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因其百科之母的地位更是处于风尖浪口,思潮迭起与派别林立如影随形,虽然选择的增多拓宽了语文教师们汲取的空间,但也相当程度地挤压了他们反刍的时间,致使取向的迷失在广大年轻语文教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没有建立什么思想体系,也不刻意追求形成什么语文教学的派别,但我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求做到非常贴近一线教学。”[1]]( p2 ) 老师的这份淡定之真,反呈现出语文的教学艺术的缤纷之美,淡定源于余老师历年来一以贯之的德行修得与学识涵养。本文试从课堂美感的角度,对老师的教学艺术略加探析。

 

一、软性宏观架构层面的美感探析

  1、课型显参差之美

  “多角运思式研究”与“强化课型创新”一直以来是余老师的研究视点与探索内容,通过“多角运思”从而“强化课型创新”,余老师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研究层次突破与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多角运思”的内涵与功用,余老师作了精辟的阐述,“就某一位教师来讲,他不仅仅能用视点变换,角度变化的手法来研究事物,而且能够多角度地,多视点地研究分析事物。“在中学语文“多角度”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得读了再读,写了再写,编了再编……创新的思维与作法就在这‘再’中得到提升与优化.[2](p245)确实,同一篇课文,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品析,可能在得到不同解读的同时也体悟到思考的力与美,“一课多案”的钻研中,既是对自身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最大限度的冲击,更体现出对主体的充分关照。  余老师本人就是这种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在《小石潭记》的教学方案设计中,或从“反复朗读——由发现——趣味欣赏”的角度设计,或从“感悟——积累——运用”的角度设计,或从“读前铺垫——朗读背诵——精段品读——整体欣赏”的角度设计,变化的是对教材“巧”与“活”的运用,不变的是对教材实实在在的把握,课文《芦花荡》的“说读”活动设计,余老师一一列举了“简介式地说”“复述式地说”等八种说读活动,可谓尽显课型参差百态之美。

   每一位执著于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老师,都不应简单地将“多角运思”与“课型创新”看作一种优化课型的手段,更应视之为一种行之有效受用终身的研究方法。

2、结构显明晰之美

   “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老师的独创,也是余老师教学艺术主导风格的表征之一,“板块式”教学思路自创建以来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教师们的效仿与研究,实是因为这种结构思想遵循了“以简驭繁”“举重若轻”的教学规律,余老师将“板块式”思路的特点归结为以下五点:(1)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2)每个板块就是一个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3)因板块之间的关联的特殊性,要求老师改变常规的备课思路。(4)“板块”的有机划分给学生活动腾出更大的空间。(5)“板块”的清晰存在使教学节奏张弛相间,疏密合理。[3](p13)余老师的每一种课型也都因为“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娴熟运用而呈现出清新明快、智趣盎然的风格,在《语言运用小练笔指导——建筑,风景类说明文片断的语言表达规律探求(之一)》的教学中,流程分为“赞一笔”“衬一笔”“引一笔”“补一笔”“插一笔”五个板块,结构条块分明,例文生动贴切,教者教得从容,学生学得怡然。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余老师巧用联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三个板块整饬分明,又自然舒展,齐整的板块中,其实是神思飞扬,创意无限。

看得出,漂亮板块的生成是若干个“矛盾”的组合:要求老师既求真,又创新;要求老师将书先读厚,后教薄;要求老师既有理性缜密之思维,又有激情诗意之手法。这也验证了惟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的古训。

3、标高显充实之美

课堂的标高,往往就是课堂的精神指南。目标不全等于标高,目标指向结果,大都可以通过测评得以量化,课堂标高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是施教者经过明确的教育理念多年浸染而形成的一种眼光,这种眼光对课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均有一个精准的“度”的把握,所以说,对课堂标高的把握,往往体现出一位老师的职业敏锐度和职业气质的优与劣,纵观老师的每一堂课,无不体现出其“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恒定理念。老师在教《七颗钻石》时,用“进入录音棚”“畅游智慧泉”“走到创作室”三个活动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于愉悦欢畅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单就课文内容本身而言,篇幅不长,知识点不多,内容容易理解,理解童话形象的目标也不难达成,“单薄”的课文经过学生充分的活动,不仅内容愈加丰蕴可读,学生收获丰硕满怀,课堂也自然避免了平板空泛,变得饱满喜人。

探究老师的课之所以处处彰显出充实之美,不难得到启示:一堂课,“教什么”固然重要,但“怎样教”的确定似乎更难,知识传授的形式因老师对标高的独特把握,会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涵育情感,打开胸怀,启迪智慧。老师一直有一个词陪伴,那就是“提炼”,“提炼”是“钻进去,走出来”的反复,课堂的充实本源老师的充实。

4、氛围显和谐之美

感受老师的课堂,教者平和睿智,清风徐来,听者兴趣盎然,如沐春风,课堂之中,时时处处溢动和谐之美,这份“和谐”,实是老师倾心酿造。课堂上的老师是学生们循循善诱的良师,是小辈们平易可亲的长者,更是孩子们心仪贴已的益友。新型师生关系的用心构建,使老师的课堂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师生都相见如故,无羁无绊,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将学生思维的火花擦拭得无比明艳,令学生情感的翅羽如散文诗般展扬滑翔。《我愿意是急流》“美美地说”一板块中,有学生对“爱”如此定义:“也许‘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是伟大的,但它一百年只有一次,这种爱情也许是平凡的,但它也许每天都有一百次。”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的板块中,有学生这样吟诵:“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曾经的我欺骗过生活,于是我得到了生活的真谛,诚实踏实;曾经的我被生活欺骗过,于是我得到了生活的真谛,乐观坚强。”因老师对课型的创设与选择,与课文意旨所传露的情思一脉相承,所以课堂所授内容与教学形式更显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散步》一文,老师上得质朴亲切,亦如文章本有的情怀,《故乡》一课老师讲得深沉关切,暗合了字里行间的沉峻与悲悯。教师的仪态也是学生气质形成的最好教本,老师亲和温雅的师风,是其课堂和谐不可或缺的一景。

5、语言显诗意之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学语言几乎承负了一次正常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最易形成一个特定的“场”,“场”的内核就是教师的人格,学养,文化结构及心理特质的集合,一个优质的“场”的外化,都是一种独属于主体的语言风格。

老师的教学语言,清朗自然,写意传神,呈现为雅致的诗化风貌。如《紫藤萝瀑布》中的点评:“是啊,这美丽的花象征着生命之可爱,它缓解了心中的悲痛,让我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让我对生命有了美的感悟,请大家用颇有感叹的语调,朗读课文第十段。”“是啊,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关爱生命,我们要热爱生命,我们要有意义的生活。”老师用诗化的语言映衬出美文的诗意。又如《神奇的极光》一文中的过渡语:“引极光,说极光,析原因,很漂亮的逻辑顺序。这样一种写法我们可以把它命名为很通俗的一种说法——三部曲,引出事物——说明事物——分析成因。 ”说明文的授课语言,简洁之中不乏辞采。诗化的语言,生气灵动,又情韵盎然,老师在《我愿意是急流》中的与学生对话与结语:“生:我自己的爱是在我想你想到白发苍苍时,仍然闪耀在风雨中的火焰 ”“师:啊,他已经浮想联翩了!……爱就是将我们的学习和我们奋斗的成功化成火红的玫瑰,献给我们的母校——华师——附中,加油!”老师诗一般的教学语言,汇聚成一片蔚蓝的大海,涵泳了学生的情感,气质与心性。

二、硬性微观操作层面的美感探析

 1、导入显简明之美

老师的课堂导入省去了那些经过精心准备貌似华美纯为修饰的铺陈说辞,也毫无眼下开讲前林林总总的声光电色之渲染,简洁明快,往往直陈学习任务和方法。

老师的课前导入语,简明却不简单。如《大雁归来》的导入:“同学们,你们拿到课文后是怎样阅读的?”假如没有课后问题?你又怎样去读?设问导入,是牵引入题,也是沟通铺垫,还是学法指导。又如《狼》的开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这篇课文,下面一起来抢答几个问题,《狼》的作者是——,他所处的朝代——选自天他的小说集——书名的意思——”用最经济的形式抢答,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学生调动到最佳点,避免了常识的平板灌输,激发了学生注重积累,层进递问,自然入题,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再如《纸船》的导入:“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抒情诗,《纸般——寄母亲》,这是冰心思念母亲的一首诗,今天的学习任务是:1、深情地朗诵。2、细腻地感受。3、诗意地仿写。”开宗明义,入语质朴真切,奠定了学习的基调,老师的课前导入语,又无一不具备以下共性:自然真实,绝不拖沓,引入即正题。用优美易记的语言表述板块名称,保证了板块的展开,秉承了学生活动充分的设计理念。

2、“主问”显精粹之美

“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提问似乎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内容的转换与推进,学生思维的打开与双边互动,教学任务的呈现与完成,都离开不了质疑解惑。在老师的课堂上,又似乎确定很少提问,而他主张的主问题,实际上又是以问题为中心。

“主问题”不是“少问题”,更不是“没问题”,“主问题”的提出,是板块似思路教学的内在要求,它是要求老师深入到诸多问题中,从纷繁复杂中占居一个至高点,将问题筛选整合优化,最终形成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牵引度深的“主问题”。老师对“主问题”的要求用三个有利于作了概括:(1)“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2)“主问题”要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3)“主问题”应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4](p181)在《小石潭记》一文的教学中,“请同学们从‘小石潭记”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用“小”“石”“潭”“记”来说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分别表现这四个字,该问将整体把握的巩固与局部赏析的读说活动融为一体,省略了许多零碎无序与机械应答,又如《狼》一课的主问题——编写课本剧,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两个小组的内容要以“狼”为主角,两个小组的内容要以“屠户”为主角。编课本剧是中心,辐射的是对课文的理解,板块活动的开展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粹的提问仍是靠老师“提炼”而出。

3、品读显细腻之美

“重朗读,重品析”是老师的教学常规,老师给予了朗读极高的定位: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5](p33) 朗读与品味,是语文教学亘古不变却又常用常新的方法。

老师如此钟爱品读教学的名师大有人在,但像老师对品读教学探幽发微,颇具心得的老师却并不多见,“我们可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如《紫藤萝瀑布》的讲授,老师定名为“美文”的读课,朗读感受美,朗读发现美,朗读欣赏美,朗读在此成为一种课型。“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来设计。”《狼》的教学设计中,以“读”为线,连缀课堂始终,是“小步轻迈,细腻品读”的生动写照。“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纸船》的教学板块中,第一大板块就是“深情的朗诵”引导学生“读出水一般的柔情”,“可将朗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可将朗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最为可贵的是老师品读均有细致入微的示范与指导,学生大凡在品读的熏陶中也获取了实实在在的朗读方法与技巧,提升了朗读能力与素质。

4、评点显蕴藉之美

语文课堂中的品评与点拔最能体现出老师的综合素养,评点要求老师随时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应对与把握种种不期而遇的知识与思维上的挑战与契机,它是语文教师学识底蕴,教学机智,教育悟性的整体投射。一堂语文课,往往因老师一次精彩到位的评点而熠熠生辉,评点的质量往往就是这堂课的份量。

老师的评点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愿意是急流》中,有这样的妙语层出不穷,“生:这是我自己写的。”“师:个人格言。”“生:只有一句话,爱是万物五彩缤纷的和谐。”“师:这句‘五彩缤纷’特别好,但注意,爱情是炽烈而又专一的。”评点的生动,可谓“尽显风采”,又如《七颗钻石》中对学生说话的品评,“生:小姑娘的心地可以感动上天,给人们免除疾苦。”“师:那她是善良的化身。”“生:小姑娘的品质是纯洁的,善良的。”“师:闪光的。”“生:小姑娘的心灵如钻石那样璀璨,小姑娘的心灵如大熊星座那样熠熠生辉。”“师:啊,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品评,可谓“不着一字”。再如《小石潭记》“趣味欣赏”的环节中,“生:流水撞击两岸发出清脆的声音。“师:‘清脆’声音很美妙。”“生:‘水尤清洌’形容水清澈透明。”“师:还有清凉的味道。”“生:我觉得‘……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气氛显得清冷。”“师:气氛清冷,内心清凄。”评点的精致,又可谓“水波不兴”。

 

 

参考文献:

[1][2][3][4][5] 余映潮著.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