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今天是:
语文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作者:赵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2 17:43:27

语文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信阳市罗山一中  赵俊

 

赛课归来,耳边一直回响着孟素琴老师的一句话:“听课没听余老师的评课,你算是白来了。”可是我要说,讲课若没余老师的点评,我算是白讲了。近几年,我都有幸参加了省优质课的观摩,每次都是高兴而去,满载而归,回来后如数家珍地把“大课”带给我的营养慢慢消化吸收,这位老师的激情感染了我,那位老师的机智启发了我,这节课太闹,那节课太静……,多姿多彩的课堂着实让我这个在教学上还有点悟性的教师受益匪浅,琢磨着优质课如何出新,如何出彩,如何取悦于学生,如何取悦于下面的听课老师,在这次赛课之前我也作过很多的思考……

赛课前一周,我接到的课题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这样的课在赛课中是不占任何优势的,我的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大问号,对于我这样一个感情充沛的人,最适合讲的课文文体当属小说、诗歌或散文。让我去讲一篇知识性太强的说明文,这好象不是我的强项。但仔细一想,这对我来说不也是一次挑战吗?为了不落入俗套,在备课过程中,我仔细研读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深刻领会了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的理念与精神,着手按逐层递缩的教学视野设计了“感知一篇、选读一段、精读一节”的教学思路,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但在课堂展示之后,我对自己课堂展示很不满意。我明显地感觉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缺乏了思维碰撞自然状态下的生成,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得到了余映潮老师的充分肯定,并说这节课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很强。全文干净利落,充分利用了课文文本。但中肯的评课背后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在精读一节的教学环节中,你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评词语、赏析句子了吗?词句不赏析透,学生又怎么能美美地去读好呢?孩子在没有读好这一段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进行指导,再找学生朗读,直至读好,将朗读进行到底呢?难道这些仅仅是因为时间紧张的原因吗?联系这次的备课、上课及余老师的评课,我觉得这次省优质课大赛真正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教研活动,他让我真正明白了语文教学的取舍有度,也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心中的语文又一次找到回家的路。

1、我要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记得赛前第一次在学校试讲,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8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一节课用了5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而这次来赛课时,为了计算时间,我也毫不留情的剪接了开课时让学生读懂课文的8分钟,像一个侵略者一样剥夺了学生的读书权利,也可能正因此,让我感觉赛课时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是那样活跃。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没有语文的味道。我要把朗读还给学生。

    2、我要让学生千品万赏。课文中的语言就象沙滩上的贝壳,五彩斑斓,又象发光的钻石,优美可赏,这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田呢?那就是品词赏句,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会显得深入,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去美读。

3、我要用激情感动学生。文章本非无情物,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当然,这需要语文老师具有深厚的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我想,我会努力的,我要用我的激情感动学生,用激荡的情感让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

这次大赛,这次培训,这次手把手的指导,让我真正懂得“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的道理。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我庆幸,通过这次大赛,我心中的语文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