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音久难绝 魅力映心潮
----听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授课及报告有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 孙蕊
初见余映潮老师,只道寻常。清瘦的身材,慈祥的面庞,散发着一股宁静而祥和的气息。当听完余老师执教的《说“屏”》与《三峡》两课后,最初的崇敬已然转化为深深的钦佩与敬慕,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和从谈吐中表现出的深厚的文学功底,精湛细腻的教学艺术,无不触动着我的心灵。怀着虔诚的心听完了余老师的有关《阅读教学设计的八个关键词》的报告,心中更觉醍醐灌顶般的豁然开朗,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又为自己有机会亲睹大师的风采感到无比的荣幸。
余老师的课堂与众不同。作为一名语文大师,他似乎不太注重学生课堂活跃气氛的营造,而更注重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积累与探究。在他的课上,秩序井然却又意趣横生,毫无枯燥感。他从容优雅,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循循善导,娓娓而来,如烧水般把水慢慢的加温,渐渐的变热乃至沸腾;他又像一位大将军,运畴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学生在他的指引下,心静如水,不喧哗,不浮躁,紧跟着他的步伐把自己的思绪放飞,所以,才会碰撞出那灿烂的思维的火花。余老师以其独特的温煦柔和的嗓音传达出那摇曳多姿的语文之美,向我们展现着他个人的涵养,个人的魅力。
余老师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少有重复的,每节课都有自己的亮点。这一点在读过他的《教例评析》后感触更为深刻。《说“屏”》一课中以“假如没有这一段”为话题提携全篇,省却了大量的碎问碎答,感觉设计十分巧妙。而更令人钦佩的是他能为一课提供多个行之有效设计思路,每一个都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实在令人叹服不已。余老师教学创新有其明显的特点,他的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不是平面推进,而是立体展示;不是冗繁复杂,而是明快单纯;不是顾此失彼,而是浑然一体。
余老师还特别强调主问题设计,主张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这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直指教学目标,有利于达到高效目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僵化老套,缺少创新,碎问碎答俯拾皆是,课堂上更多的是知识的机械传播,对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收效微乎其微,不能够真正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的熏陶。
余老师非常注重诵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准语音的基础上,注意节奏、停顿、快慢,进入情景,读出韵味。在教授《三峡》一课中,他指导学生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四字词语的节拍以及特别之处的顿音,从而读出诗文的音乐之美,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如此细致深刻的指导是我从未见到过的,而余老师的示范也令我自愧弗如,尤其是当他坦言自己要读上百遍方有所悟时,令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朗读似乎成为了走过场,自己只是满足于读溜读熟,从未给学生如此细致的指导,至于是否有感情,怎样就算是有感情,一直就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究其原因是自己就没深入其中,感受到文本的不寻常之美,解读出其蕴含的感情。如此说来,学生朗读进入不了情景,实在是我之过呀。
余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也是相当的精彩,不是简单的“很好”“真棒”一类的泛泛评语,也没有机械重复学生的答语,而是重新整合,巧妙点播,将学生的答语不断升华,或旁敲侧击,或直接追问,或流露同感,或幽默诙谐,充满灵动与智慧,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想象回味的空间,精妙的评价语言如疾风骤雨,能掀起阵阵波澜,使学生受到多种语言色彩的熏染,思维活跃,从而令课堂内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怎能不被感染,求知的欲望又怎能不会产生呢?
我想,余老师是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泰斗。几经思索,我的脑海中沉淀出三个词:余音绕梁,交相辉映,心潮澎湃---听大师传道,余音绕梁,经久不绝;品名家风采,德艺双馨,交相辉映;感志士胸襟,豪情满怀,心潮澎湃!今后,我会寻着余老师的路,努力前行的,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地去钻研、探索、提炼,终有一天,我想我也能像余老师那样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一名具足“语文味”的老师。
2007.11.4夜完稿
(二) 积累为本 审美为魂
齐都中学 王爱娟
在我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队伍中,余映潮以其独具魅力的教学设计而享有盛誉。我们可从其教学实例及理论研究中看出,“积累为本,审美为魂”是其教学的核心。
1、积累为本
积累教育,是余老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认为:“积累,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因而他提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论”── “诵读,品析、积累”,进而概括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20字诀”── “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可以说,积累,既是余老师一贯倡导的治学原则,也是其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亲自操刀,还是指导弟子作课,或者勉励同行治学,他都始终把积累放在首位。请看其教例《三峡》。该较例由四个教学板块组成:
识字──趣味识字,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朗读──读文言文的读书方法:领起词的短暂拖音,四字词语的节拍,特别之处的顿音。
听记──学习课本注释中没有的字的意思。
欣赏──寻找课文中景点的美点,用五字词语表示。
这是一节充分体现了余老师积累教育思想的典型的阅读教学课。四个板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处处闪烁着积累教学的智慧之光。为了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而是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从语言训练因素上选点,采用识字、朗读、听记、欣赏等方法,组织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了高效率的积累,充分展示了积累教学的优效性。
2、审美为魂
应该说,在保障教学符合规律的基础上,创造一种美的教学,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启善的目的,使其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并具备观赏愉悦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理想,更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毕生追求。
怎样创造一种美的、善的、好的语文教学呢?余老师没有用成篇的大道理来表述自己的见解,而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教例予以现身说法,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审美视野,而且还激发了师生对美的语文教学的创造热情;从而使他的课,或者由他指导的课,或者在他的文章或讲座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课,均具有鲜明的美质和强烈的美感。如果说,积累是余老师语文教学或教学设计求真价值观的体现,是其教学的血肉和骨架,那么,美所体现的则是其教学或教学设计的求善价值观,是其教学的灵魂;没有这一灵魂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其教学上的色彩斑斓和灵气飞动。
余老师这样启发我们去发现课文中的美:
拿《三峡》来讲,余老师倡导我们这样去发现课文的美:美在线条组合,美在景物的映衬,美在语言的秀丽,美在语言的生动,美在语言的凝练。
从余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例品评中,我们不难看出,余老师倡导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与共鸣,人格受到陶冶,心灵受到净化;必须使用美的教学手段,构成优美的教学活动,形成生动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参加活动,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性格。为此,我们必须做到:教学的内容是美的,教师的语言是美的,教学方法是美的,教学的过程是美的。
此外,语文教学之美,在余老师那里,还表现为娓娓道来有时甚至是诗化的语言,儒雅风流的气质和温良恭俭让的人格。
(三)听余映潮老师报告有感
孙娄中学 王静
今天在临淄区实验中学阶梯教室聆听了余映潮老师的两节示范课,一节点评课,三个小时的报告,给我的感受是听余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二十年语文教学的困惑直至今日方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余老师对语文教学的锤研那真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余老师一天的讲、评、做,足以折射出他兀兀穷年所钟情的语文的深厚底蕴。他的课听起来自然、流畅、得体。没有矫揉造作的过场戏,没有华而不实的作秀之举。而是透着纯朴、厚重、赏心惬意的灵气。他的讲、评、点,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花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是高明的庖丁在解牛,游刃于语文课堂之上。
余老师在细读上如此下功夫让我敬佩。他能在读中读出教材的境界: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能把教材读得烂熟于心。达到了如此境界,课堂怎能不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他讲《说“屏”》,他能引领学生挖掘出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如“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中“总”字写出作者生活在一个书香家庭等等。余老师如此精细的课文读功,怎不叫人叹服。他讲《三峡》,他引领学生精品第三段,仅三十五字,竟用了“美在色彩,美在形态,美在层次,美在视角,美在线条,美在映衬,美在语言,美在凝练”八种方法去品,余老师品上的工夫令人叫绝。这都归于他的细读,如果没有到家的读是不会达到如此境界的。自己在平日教学中读了六七遍已觉读熟,比起余老师那可谓少之又少。今后在教学中也能像余老师那样做到细读,在读中品出教材的韵味。
余老师讲课令我敬佩之处还有他能引导学生用几个句子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他讲《说“屏”》通过一个主问题:“假如没有这一段”引领学生抓住“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屏,第二段屏的作用、第三段屏的分类、第四段屏的设置、第五段写此篇目的”就几句话总揽了课文内容,设计之巧妙,让人叹服!他讲《三峡》,作者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写景,余老师却能用联句的方式:“连绵的高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让学生通过课文说出一个又一个画面来展示三峡奇美景象,让学生在说中体会。这种奇妙的一线串珠技巧真令人叫绝。想到自己的教学,讲完知识没给学生一个提纲挈领总结,散得像盘沙。难怪学生学不会。
余老师的报告给我们语文教学指明的方向,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加大自己的语文功底,切实按语文教学的八个关键词去实施教学。让语文变成学生最喜欢的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