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今天是:
听余映潮老师报告有感
余映潮老师在山东临淄区(六)
作者:ZYX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1 0:18:31

余映潮老师报告有感

 

ZYX

 

说来惭愧,在这之前,对老师知之甚少,记得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好像是将老师与钱梦龙、漪并称,当时一直未注意。在听了老师报告之后,上网搜索有关余老师的资料,感慨颇多,想离开语文之外谈谈自己的体会。 或者是说我们应该向这位60岁的先生学习什么。

1.学习他扎实积累的精神。
    
余映潮老师一贯注重资料的积累,建立资料信息宝库。他在很多报告中反复强调积累资料对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余老师认为,掌握、拥有丰富的教学教研信息,收集、积累广泛的教学教研信息是一个教研员或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研工作的厚重与深刻,应表现于读书的数量与方法上。许多年来,他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他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他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那就是做读书卡片。1979年以来,他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卡”字,这说明他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国内数种语文刊物的历年精美文章的目录,被他分门别类地收进各个专题研究的目录卡片中。这又读又记的需要时日的读书生活,是他“四季的耕耘”。他现在手中所拥有的,是数以万计的资料目录索引和资料卡片,这是覆盖面极大的、内容丰美的教研情报,也是他一笔宝贵的教研财富。他说,常年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思考与提炼让我发现了语文教学很多方面的规律,更让我发现了很多无人问津的空白,我的教研工作总有着新鲜而开阔的视野,我在宏观思考和微观操作中都获得了无尽的收获与乐趣。他说,如果没有这种长年不懈、持之以恒地耕耘与钻探,我也许不会成功。他这种做法已经坚持了二十余年,所以他写文章、出试卷便能够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所以他的教学研究便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以他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一套套新颖的试题,一份份典型的教材,便源源不断地从他的资料宝库中传送出来。他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等等。
    
与余映潮老师相比,而我们整天总是以“忙 ”为借口,在教学研究上始终缺乏积淀、缺乏勤奋、缺乏恒心、缺乏耐心等,因而,在很多方面仅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常言道:“只有超人的付出,才有超人的收获!”是的,我们主观上不能坐等所谓的“人生良机”——总期望有一条绳索来彻底地改变自身不尽如人意的位置和处境;我们更不能让自己整天生活在“一味埋怨”的客观环境之中。——试想:你拿着石头去砸天,除了惹了一身气之外,能砸的到吗?还不如趁早收起怨天尤人的那颗生气的心,静静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吧!“人生不如意者十中八九”,钱梦龙、于漪、宁鸿彬、余映潮、魏书生、李镇西等一批语文大家对此早有论述:多投入,少埋怨,与人与己都有利!这个简单的道理,咱们何乐而不为呢?还是听听余映潮老师一生总结并始终奉行的这句精辟睿语———“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别的窍门,就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
   2
、学习他勤于笔耕的精神。
   
余映潮老师研究教学在始终注重“厚积”的同时,还高度注重“博发”。他是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的多面手,是目前中语界教学论文写作的高产作者。近十年来,余老师孜孜不倦,勤奋写作,他一直保持着每年发表文章八十篇以上的纪录,每年公开发表20万余字的教研文章。他迄今共发表大小各类教研文章1000余篇。他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研人员,如果不能写作、不能发表文章,就像教师不能走上讲台一样不可思议。余老师撰写文章的特点是:善于在一个一个“专题”研究上进行系统的突破,因此他撰写的文章系统性强,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系列”。比如撰写课文分析类的短文就有100多篇,撰写作文指导类的短文有90多篇,同时,还撰写了一系列试题研究的文章,撰写了一系列教学设计的文章。特别是从1993年起,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为余映潮老师开辟了“教例品评”专栏,连续刊发了他近百篇“教例品评”文章。《中学生阅读》杂志从1998年开始为余映潮老师开辟了“别出心裁读课文”专栏,已发表他研读教材的文章有60余篇。陕西大学的《语文教学通讯》从2000年开始为余映潮老师开辟了“教师研究”的专栏,发表了他专门指导教师研究的著作《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五十讲》。这些杰出的成果都闪烁着余映潮老师智慧的光芒,是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苦苦探索与思考的结晶。“看似寻常最奇崛,诚如容易却艰辛”。余映潮老师耕耘出来的教研成果,是他为教研工作尽心竭力付出心血的见证!他不仅写出了一篇篇精妙无比的教研文章,而且还从中领悟到了一种其乐无穷的人生追求的价值。
    3
、学习他执著追求的精神。
    
余映潮老师从事教研工作20年多年了。他集中精力,奋力拼搏,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追求,凭着自己的灵气和智慧,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意志,在荆州这块平凡的土地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说:人的一生不能只有钱,还要有梦;不能光有梦,更重要的还应有执著的追求。他说:为了读书,我节假日很少休息过,在读书之中,我学会了听电视。有同仁问他,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坚持着一直向前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说:人应该把自己一生中想要做的事做好,要咬紧牙关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闪耀着事业光辉的崭新的人生之路。他说:凡是名师或大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说: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勇敢地鼓励自己。他说:耐力是一种智慧,韧性就是一种激情,要坚持走难走的路,要坚信人生中一定能见到不寻常的美景……。余映潮老师的这些话向我们解读了成功的根源,展示了生命的真谛,道出了人生的精彩。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着向前走—— 让梦想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让生命成为一架云梯,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因此,他的人生充满着丰富的内涵!
   
由此,我想起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今天,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的,有些奇迹并不是社会上那些最机灵和最聪明的人方能做好的。接着,她说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小故事:有一大群小青蛙,有一天在外面玩着玩着,看到一个高耸入云的铁塔。小青蛙们就在一起忽发奇想,说我们能不能爬到塔尖上?然后大家都很受这个理想感召,说爬呀爬呀,于是,呼朋唤友地就开始爬起来了。爬着爬着呢,大家被太阳晒得气喘吁吁,其中有青蛙就开始怀疑了,有青蛙就开始责怪了,说我们傻不傻呀,咱们干吗去爬这座铁塔啊,本来咱们不是很悠闲的吗、为什么要爬啊,这个怪主意究竟是谁出的啊等等。说着说着,有一个停下来了,接着就有三个停下来,五个停下来,逐渐逐渐,大伙儿不仅停下来了而且都还在责怪自己、嘲笑自己,说真是挺傻的,干吗这样呀。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很奇怪的是,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它竟然还在爬,它的速度也不快,晃悠晃悠的,一点一点的往上爬,后来大家都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大家都不说话了就看着它。它一小步一小步以最缓慢的速度,并克服了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还是到达了塔尖,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等到它下来以后,大家都敬佩的不得了!由此可见,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实际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走向成功的最好选择!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聪明了,如:常常过分地关注自己的投入和回报,过分地受到外界的诱惑,过分地听信他人的干扰,过分地贪图享受,过分地急于求成等等,总是在自己曾进向着目标爬着爬着时就对自己怀疑起来了,结果常常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我想:那是因为我们缺乏像小青蛙那样一个坚定的信念,缺乏像小青蛙那样一种顽强的毅力,缺乏像小青蛙那样一种吃苦的精神,缺乏像小青蛙那样一种不懈的行动。今天再结合余映潮老师的人生成长及其奋斗史来看,我觉得这个小故事确实能给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浮躁社会中的许多追名逐利的浮躁之人——以极大启发和深刻思考!
    4
、学习他善于创新的精神。
   
余映潮老师是教学创新的一面旗帜。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大量新课型的探究,如: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在他的千余篇各类教学论文中,有近三百篇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他还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仅2000年以来,就有《故乡》、《马说》、《散步》、《口技》、《回忆我的母亲》、《曹刿论战》、《满井游记》等几十篇教学创新设计发表,而且他善于独具匠心、每课从不同角度往往都有十余种教学的创新设计。其次,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再次,他从教学创新的道路上走过来,又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把老师们引向教学创新的道路。他思想敏锐,教学设计有创意。他善于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发现经过精细的加工处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他常站在一个全新的教学思想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因此听余映潮老师的课,不再是那种作者介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而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开创了课堂教学崭新的局面。去年四月余映潮老师到我区执教的示范课《狼》和《沁园春雪》两篇文章,教学时层层深入,针线绵密。他在教学中独到的视角,创新的引导,师生间精彩的对话,常常博得台下阵阵掌声,至今还给老师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大家都交口称赞,敬佩不已!余老师教学创新有其明显的特点:他的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不是平面推进,而是立体展示;不是冗繁复杂,而是明快单纯;不是顾此失彼,而是浑然一体……

看到一位61岁的老师,上了两堂如此精彩的课,作为年轻的我实在是如此的惭愧,我今后的路还很长,老师就是我的标杆。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