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语文试题命制方面,我的理念是“选材要好,考点要准,设题要美”。一份精心创作 的中考语文试卷,在考试的同时也应该让考生享受到美的题型,美的材料,美的题目,美的 语言,还应该让考生觉得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在荆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拟制过程中,我从如下方面探究了一下“设题要美”的问题。 第一,创造美的题型。 如下面的“写句题”: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这是一个崭新的让考生自由写作的“写句题”。这样的“写句”跳出了“句式仿写”的传统 套路,请同学们自由地写句,请同学们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写句,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 的联想与写作。这个题型意在表明:写句题可以不需要设置“仿写”的框框而显得天地广阔 ;写句题同样也应该要求考生表达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写句题可以更讲求文学知识灵 活运用,更讲求有个性的创意与创造。这个题型同时也在表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应该创造 角度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写句题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 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第二,凸现美的内容。 如下面的默写题: 8.文言诗文默写。 ①在横线上自由选写初中文言诗中的写景美句,每首诗写一联,共写四联。 ②默写《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猛浪若奔”这两段。
这个题有两个妙点:妙在命题“取材”的视点是凸现文言诗文中的写景美句,妙在第①小题 的设题角度是请考生“自由选写”文言诗文中的“写景美句”。出现在考生笔下的,都是课 文中的精美内容,浮现在考生的脑海中的,可能会有美好的画面,答题的过程就会伴有一点 轻松与愉悦。从下面第①小题的参考答案,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 紫……
第三,琢磨美的角度。 请看下面阅读题的设计: 有趣的种子旅行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 ,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 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行。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 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 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 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 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 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 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 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 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 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 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 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 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株新的荷 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 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 了水底。
19.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0.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1.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22.你揣摩了吗——从全文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23.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4.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附答案:19.②〓20.⑤〓21.弹射〓飘流〓22.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
之相近的表达也可)〓23.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
的介绍(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24.利用风力到处飘洒〓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其
他正确真实的答案同样给分)
这个阅读题设计追求一种“平中出趣”的意境。它选材平实但考查的内容丰富,题目的涵盖
面较大,特别醒目的是它的题干的表述别具一格,创意新颖。6个题目,分别以“你感觉到
了吗”、“你发现了吗”、“你提炼了吗”、“你揣摩了吗”、“你品析了吗”、“你联想
了吗”领起,简洁明了,层次明晰,指向明确,角度别致,形成一种顺承而下的、句式排比
的建构之美。这样的表达,艺术地表现出中考阅读测试题中的一种“对话”意识,既有一定
的美感,一定的亲切感,表现出对考生的一种尊重与关怀,又艺术地表现出设题的角度和考
查的能力层次,表现出一种隐隐可感的提醒和暗示。
第四,创设美的意境。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都表达着、表现着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
,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白杨的力争上游,紫藤的万花灿烂,鹤群的团队精神,斑羚的飞渡
壮举;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烟夕岚,满井的山光水色;鲁迅心中的藤野,冰
心笔下的纸船,莱蒙托夫的孤帆,玛丽·居里的信念;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
福,白求恩的高尚纯粹,邓稼先的忠诚奉献……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成长的历程。 现在,也让我们来表达对“美好”的“感受”吧。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结合自己
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自拟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
校名与人名。
目前话题作文的“引入”形式,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或者是一个寓言,或者是一个故
事,或者是一个事实,或者是一个假设,或者是一段语录之类的语言材料,或者是命题人自
己写的一组句子;但无论怎样写,都极少有涉及到语文教材或者学生所学过的课文的。很明
显,这个作文题美在“话题”的“导语”之上,它直击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用精致的语言
点示其内涵,用分类横联的方式进行整合,让学生一接触题目就感受到一种迎面而来的美感
,就有所触动,有所联想;这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话题作文的“引入”形式,是一个刻意的
创新。 (刊载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