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
余映潮课堂教学与点评艺术解读
作者:莫紫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6 20:44:53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

——余映潮课堂教学与点评艺术解读

 

湖北公安县梅园中学  莫紫涵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具备了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课堂教学艺术一般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学方式。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听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他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现就余映潮课堂教学与点评艺术解读一二。

一、尺水兴波澜,思绪一线牵

老师课堂教学总是舍弃那些激烈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是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他强调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思路明析、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返璞归真的导课

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老师导入的幽默风趣体现了他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学《卖炭翁》,老师首先师生口头交流信息:

教师提问:先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大家上课应不应该讲话?

A生答:不应该。(神态颇义正辞严)

师问:为什么?

B生答:不应该讲小话,但可以回答老师问题、讨论问题。

师小结:这节课就是让大家说话。

老师总是密切关注来自学生的语言信息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提示学生学习技巧,让学生主动追求知识。

()精粹的提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传统的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习得“能力”的过程,教师扮演语文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为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授受者。老师既注意了启发性,又注意了科学性及语言能力和态度情感的培养,只有教师善问,才会有学生善答。

例如:教学《我的长生果》中,师问:什么是长生果?

A生答:指《西游记》中孙悟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生果。师摇头。

B生答:指精神财富。

C生答:指文学书。师引导后提问:课题摆在面前,首先想到什么?

D生答:修辞手法。

E生答:写作技巧……

这样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异彩纷呈的朗读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以板块式思路为主,每个“板块”,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总是用朗读亲近文本,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风格各异,不仅操作性强,而且真正做到了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例如教学《口技》,老师采用通读的形式。第一遍要求读得响亮流畅,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五遍读完读好,就轻松自如完成了全文的教学过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朗读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世界趋向丰富和成熟。此外还有极富特色的精读。

比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老师的阅读指导是精读一段。他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先读一遍,揣摩含义;再读一遍,注意重读;又读一遍,感知层次;还读一遍,品味对比,总之是精心地品味赏读。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语言艺术,多读多背可陶冶情操,丰富词汇,加强个人的人文修养。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老师采用了多角度的诵读模式:1、反复诵读,概括全诗的段意;2、分组诵读,用四字句概括全诗的情节脉路;3、分段诵读,讲析字词、结构、写法、主题;4、全文背诵,探讨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发展脉络。通过余老师在诵读上科学的定量与定性,学生在背诵中积累了知识,诵读也是一种精神需求,随着时间推移,终将有所得、有所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认识事物基本的方法,通过比较,课文中不同的特点会显现得更清楚。老师还善于通过比较朗读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之妙:例如教学《荷塘月色》老师引导学生分别朗读语言的音乐美,其中的动静美,文中的修辞美、叠词美、画面美、结构美等……在教学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纸船》时,与冰心的《纸船》比较,让学生分别感受到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的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的希望,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此外还有极富特色的比读、串读、联读、品读、辨读、演读、赛读、析读、写读、悟读等,老师都能够运用自如,轻松完成教学过程。

没有大段串讲,没有无效之问,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体现了他独特的思路空间,老师在教学上学而不厌耕耘着他四季的轮回,在育人上也是诲人不倦,一个个教例点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独树一帜的教例评析

在第十六届语文课堂艺术研讨会中,老师对与会者提出这样的希望:多储备一些知识、多增长一些学问、多培养一些能力。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从余老师在教例评析开辟的崭新而秀美的广阔天地中发展自己。

()美的演绎

教师对教材有独到的发现是一种境界,例如李真微老师的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7期)老师的点评是:这是实实在在的功夫!然后挖掘出了此教例的艺术亮点:①顺向处理。②逆向处理。③选点辐射。④跳跃前进。作为年青的笔者,在教材理解上努力做到:“批大隙、道大款”、“游刃有余”。

在《捕蛇者说》教例点评中,老师发现教者,按照教材的标高进行教学、提出高效背诵的概念、我们明白了教学中先要“抬头看路”,然后才能“埋头拉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妙在这一问!”老师在洪洁老师执教《松鼠》的点评中,用朴实、淡雅的语句道出了上出了味道,上出了水平的讲读课。

百来字的传诵不衰的文言文佳作《爱莲说》刘芳老师执教后,老师点评此课的精彩在于言美——形美——意美,水到渠成。可谓言简意赅。

“在落实字词上很有几招!”老师在严庆华执教《笑的武器》后点评了两点:看图品妙词,读书摹神韵。……

()治学求真知

老师的教例点评中,始终贯穿新课标的创新理念。创造着一种美的教学,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启善的目的,老师在教例中的真知灼见,那些中肯的建议,使我们心泉滋润。

例如黄石十五中的钟东明老师执教的《木兰诗》中点评如下:教师尽力表现了自己的风采、魅力,但由于板块衔接时间过长,在朗读的重要环节中,学生没有精彩活动的高潮,这是值得注意的。

比如熊芳芳老师执教的《山的那一边》老师在肯定其亮点后,提出了此课自读不充分、老师牵着走的不足……

在众多教例点评中,老师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①怎样看待十几个细碎的问题充斥课堂?②怎样看待课型单一的问题?老师那钟情于求知、求能、求智道路上的跋涉、钻探于语文这片沃土上四季轮回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笔者上下求索。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