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 今天是: |
|
|
诗意的学者,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 | |
我眼中的余映潮老师 | |
作者:李海霞 李福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0 20:08:35 | |
诗意的学者,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 ——我眼中的余映潮老师 山东寿光市上口二中 李海霞 李福强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充满劳绩,却仍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是最为恰当的了。 很早就从报刊刊物上见到余老师的名字,那时就觉得他是一位高深的学者吧,写出这么令我们敬仰的高深的理论文字,于是深深佩服余老师独到的见解、生动的文笔和睿智的言语,但不知余老师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2007年的暑假,在寿光世纪学校报告厅里,我很有福气地聆听了余老师执教的《散步》,《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感悟深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三节课和《阅读教学中教学细节设计方法例谈》、《说说我的四节课》的讲座,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了余老师这个人,有点像是影迷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一般欣喜若狂的感觉了,而听了余老师的讲课后,一股让人清爽的春风扑面而来,原本不知如何开启、如何进行的课堂教学在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下一下子变得容易起来、顺畅起来、清晰起来,而余老师对教材的独到处理和深刻挖掘,更是教给了我“玩味教材、吃透教材”的启迪,短短的一天时间在余老师侃侃而谈中一晃就过去了,在我还沉浸在余老师的课堂里,沉浸在余老师的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讲话里的时候,余老师就匆匆离开了寿光。 2008年5月5、6日,在潍坊的金宝会议厅里,我很幸运的再一次见到了容颜不变的余老师,灵动的思维、机智的谈吐、风趣的言语、亲切和蔼的笑容、爽朗淳朴的性格,怎么也不像是六十二岁的人,倒像是二十六岁人的心态、对事业的激情和超强的记忆力,在这里,我再一次折服的听了余老师《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教学》的专题报告,欣赏了余老师执教的《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节有厚度、深度、广度的课,不禁叹为观止,而余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授课的精彩点评,更让我深深赞叹,他不仅高度评价了两节课的优点妙处,指出了两节课的改进,还说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让我尽情领略了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绝妙艺术,对教材文本的多角度感悟、深度思考。 两次走近余老师,对余老师的了解多了起来,“充满劳绩”可以说充斥着余老师的生活,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到处留下了余老师的讲课和报告,而他的作品也“满园芳菲”:《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中学语文教师常用研究技法20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开设的大型专栏:《映潮说课》、《把阅读教学讲到教师教学的痒处.》、《初中生就这样写满分作文》、《初中语文创新实用教案》……余老师的学术生活就这样迸发出了极其灿烂的火花,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同时我想说,余老师是一位“诗意的学者”。当年在知识青年插乡的生活中,余老师在艰苦的环境里手捧着书读的有滋有味,并且做好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喜欢读书”“我很快乐”,在书的滋养里,余老师变得勤奋、多知、乐观、幽默,“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映潮语丝”“耐力是智慧,韧性是激情”这是余老师多么富有诗意的肺腑之言啊!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怀揣着快乐读书、奋斗,必是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读书让人生明亮,奋斗让人生真实,收获让人生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也许在艰苦的洗礼和磨砺中就能学会去诗意的生活——飘满墨香的文字,松软厚实的泥土,金灿灿饱满的稻谷,酸酸咸咸的汗水,淳朴真诚的笑容...这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造就了余老师诗意的生活吧——他诗意的读书,诗意的品味,诗意的思考,诗意的设计,诗意的教学……虽然奋斗有时是艰辛的,“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慧。——映潮语丝”,余老师用坦率的目光看待生活,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辛勤的汗水耕耘生活,放飞自己生命的快乐,这种坚毅不正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的表现吗?从余老师身上,我感悟到了无论生活怎样变化,我们都不可以放弃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坦率与真诚,不可以放弃自己对梦想的追求;要用心,要坚持,我们终能发现属于自己的曲径通幽之路,然后诗意地生活,工作。 诗意的奋斗似乎是余老师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别人在打扑克的闲玩时间里,余老师却在钻研教材,把玩文本,于是一篇篇感悟就出来了,一个个教学设计应运而生了。为了搞好文本的朗读设计,余老师在家中不停的读,他风趣地说“读得家人都烦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余老师在自己家里摇头晃脑地读了有一百遍才感悟到它的情感,这是对学术怎样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啊!在这样孜孜不倦的钻研中,才有了“转视积薪后啊”朗读中加一个“啊”的神韵,才有了“读出诗情,读出味道”“读的沸沸扬扬,读的层次分明,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有情有景”的多变朗读设计。在余老师的课堂里我听到了“美美的读”“诗化朗读”“寻美点”“集美词,美句”这样诗意的设计,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里,余老师有这样一段设计“第一段:咬准动词,节奏快,读出狂风袭人的紧张气氛;第二段:有缓有急,读出诗人气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三段:读出层次,读出诗人的黯淡心情和沉重的忧虑;第四段:读出节奏和气势,读出诗人的激情和火热的期望。”他对文本情感的把握是如此的细腻、独特、深刻,令我们自叹不如,也对余老师这位诗意的学者增添了无限的佩服和仰慕之情! 扎实的阅读积淀,深刻的研究文本,独到的解读教材,创新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艺术,使我不得不叹服余老师这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高超的艺术和卓绝的水平,他无愧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大师”的赞誉。他对每一节课的设计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到的手法、技巧,他每一堂课确实做到了“把教材读厚,把课文教薄”,有着丰厚的穿插材料和多变的课堂艺术,如果把每一堂课比作一件艺术品,余老师是在专心致志的雕刻这件艺术品,运用自己的耐性、韧性和聪明才智,再加上自己独特的雕刻手法,一点一点完美的完成自己的每一件作品。 1、板块式思路条理清晰 余老师的课堂是以“板块”整合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教学流程,从不同的角度有序的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比较理性的向前推进,使教学内容优化,使教学过程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 如《散步》余老师设计了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三个板块,这样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来形成一种比较诗意的氛围,采用理标题、说道理的方式理解文章,层进式的朗读课文,渗透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品味语言则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语言文字,思想感情。在这节课上,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整堂课思路清晰,结构条理。《七颗钻石》余老师采用了“进入录音棚”让学生读起来,“畅游智慧园”让学生思考起来、说起来,“来到创作室”让学生想起来、写出来这样三个新颖的板块进行教学活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余老师采用了“朗读、概括大意”“译读,简说情节”“吟读,体验情感”“品读,评说人物”四个板块教学,思路清晰,重视对文本的学习。 2、教材挖掘精细深刻 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由此看出余老师对教材运用的重视,他也确实是在“把玩教材”,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简单分析与欣赏,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独特的处理和整合,深度的挖掘和思考,精雕细刻。 如《窗》的课堂教学中对文中对比的分析,“两个人物的心灵对比”“两个人物的行为对比”“靠窗病人热心对别人与死时无助的悲惨的对比”“靠窗病人的热情与不靠窗病人的冷酷的对比”“不靠窗病人单调的生活与靠窗病人的生动描述的对比”,还有对文中妙点的揣摩“妙在文章标题既是线索,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妙在文章的结尾引起我们的情感波澜,表现意外转折的构思,让我们回味前面所有情节”“妙在多角度对比凸现主题”“妙在故事中有波澜”“妙在故事情节的跳跃性”“妙在场景的设置”,这些都是多么精细的思考啊,没有深刻的挖掘教材,就没有这些独到的发现。 3、课堂引导恰如其分。 在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在余教师的点拨、启发下,畅所欲言,酣畅淋漓的阐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闪光感悟和深刻思考,他们的回答异彩纷呈,而余老师在课堂上做出的恰当的引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又自然顺畅地推进课堂程序的进展,使课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如《窗》课堂第二板块“发现能力”中,余老师在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小说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显示小说中心思想时,学生的反应很沉默,这时余老师进行了适时的引导,讲述了什么是文章的手法,并举例说出了几个创作手法,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顿时活跃起来了,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些不确定性:语言描写;心理刻画;铺垫;反衬;对比等等,这时余老师就进行分析选择:小说表现了两种灵魂,一种是美好的,善良的,一种是丑恶的,自私的,这是一种鲜明的对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多处对比,让学生在分析中领悟到小说的创作手法。恰如其分的引导,使余老师可以任意调控课堂,课堂也圆满顺利的完成了。 4、教学设计随机多变 虽然同是“板块式”教学设计,但余老师设计的每一堂课都不一样,都是随着课文的不同而变化自己的设计,都是精心思考设计符合本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思路,有点像是“千手观音”般的变化美妙无穷,令我眼花缭乱。都是朗读训练,《七颗钻石》是诗化朗读:用播音员的声音读;用童声读;用故事老人的语气读。《歌词三首》是诗意朗读:集中力量朗读;品读;艺术朗读;分角色演读。《口技》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读的字正腔圆;读的层次分明;读的有情有景。同一篇课文,运用不同的切入点,多角度的思维,使“一课多案”,这样就带来了新的意境,有了新趣味,有了深度、厚度,有了吸引人的地方。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余老师就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朗读、概括大意;译读,简说情节;吟读,体验情感;品读,评说人物”;另一种是“紧扣语气,带动全文的朗读;紧扣穷苦,牵动对全文的理解;紧扣心情,牵动对全文的欣赏;紧扣画面,牵动对全文的背诵”。两种设计完全不同,但异曲同工,都是非常新颖独特的,学生课堂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