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说课 >> 正文 | 今天是: |
|
|
映潮评课之十七:《桥之美》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9 17:09:36 | |
师:对!无需“晓风残月”就美到极致了。“晓风残月”是宋朝柳永《雨霖铃》中的句子,知道这首词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吟诵:自古多情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枝在古人眼里是离别的象征,有淡淡的凄清感。所以老师个人感觉,除去同学们说的那几种美之外还有一种“凄艳”美!其实是细柳成就了石桥的这样的形式美。还有选其它环境中的桥的同学吗? 生:我感觉风雨桥很美。 师:为什么呢? 生:江南的春天多雨,行人走在有廊子和亭子的桥上多惬意啊。 师:也是,既可以欣赏风景也可以躲雨,的确是安闲自在啊。 生:我认为风雨桥的美不仅在于有廊和亭,更重要的是桥下是激流,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飞瀑流泉,没看见文中说画家和摄影师们都要在这里搏斗吗? 师:搏斗?是打架的意思吗? 生齐声说:不是!是这里太美了。 多媒体出示风雨桥画面 师:哦,估计是画家和摄影师们都跑来画这里或照这里的美景的吧。说到看风景,老师又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了,“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多美的画面啊。是啊,桥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画面,哪位同学可以概括的说说,以画家的眼光和标准,桥和周围的景物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生:桥和景物之间应该是一种映衬的关系。 (板书:桥———(映衬)———景物) 师:好,“映衬”这个词用的比较恰当。吴冠中的看桥的时候,他善于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的美学效果,他看重的是桥的形象数否能和周围的景物及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那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环境下的桥的换面的呢? 生:也许是因为我去过颐和园的原因吧,所以我就感觉文中说的颐和园里昆明湖上水天间17孔桥很美,宽阔的湖面上出现这样一座桥,整个环境就不在单纯了,似乎有了生命和灵气。 多媒体出示水天间的长桥 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景致怎一个“美”字了得,你和作者同样认为湖面上桥很美,可以说是作者文中的桥和你记忆中的桥产生了共鸣,这说明你同样具有画家的审美素质,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也能成为吴冠中这样出名的画家。 生:我喜欢文中的鹊桥。 师:为什么喜欢鹊桥呢? 生:也说不上为什么来,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中的桥。 师:对,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中每年的七月七日,喜鹊们会为每年才能见一次面的牛郎织女搭一座鹊桥。鹊桥虽是传说中的,也同样具有桥之美!用作者的话说就是? 生齐声说: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没有看不见却具有“桥之美”的桥呢? 生:…… 师:比如同学之间,亲人之间,素不相识的人之间…… 生:友谊之桥 生:爱心桥 师:这些无形的桥同样也起到了构成及联系的关键作用,它把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也就具有了“桥之美”。 (四)创造美 分发素描纸 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和欣赏了文中的桥之美,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画笔,尽情的描绘出你心中最美的桥来,可以是简单的简笔画,可以用油画棒上色的画,最后可以给你的画起个名字,也可以给画配上一句合适的诗或歌词。 找学生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生:我给我画的桥起的名字是“惊鸿桥”,桥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 师:你想画出的是一种怎样的美? 生:一种惊险美。 师:不错,效果达到了。 生:我的画的是文中描述的芦苇丛上的石桥,这以大片是密密的芦苇,中间是一座小桥。 师:你为什么选择了画苇丛中的石桥呢? 生:小时候捉迷藏最喜欢有这样一个去处了,人藏进去准不会被发现的。 师:你的这幅画能给人怎样的美感呢? 生:厚厚实实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石桥轮廓简单鲜明,石桥与它所处的环境——苇丛的对比之美。 师:你能把课文的文字转换成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的美描述出来,真的很厉害哦。 生:我画的是湖面上的石桥,桥旁边还有刚刚返青的柳枝,湖面上有桥的倒影,倒影又被浮萍刺破,整个画面透着一种静谧的氛围。还还给这幅画配上了两句不太公正的诗:湖水苍茫杨柳青,浮萍石桥相映美。 师:这位同学画的美,描述的也很美。她和画家吴冠中一样,都是把桥放在了具体环境中去勾勒和描述了。这样画面就显得如此的鲜活和生动了。以后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这种把它放到背景中去写。 师:老师还搜集到了我们家乡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显示多幅家乡的桥。 师:我们的德州的桥美不美?这些美丽的桥都是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我们德州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到的写景物的方法,选择你认为最美的家乡的一座桥,课下把它描述出来。 昨天制作课件的时候,老师也写了几行文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漫步细柳摇曳的新湖岸边,凝望碧波粼粼的清澈湖面,轻嗅扑面而来的习习清风,蓦然发现,远处悄然坐卧的石桥,虽少点江南廊桥的味道,却也不乏淡雅别致。沉浸在这静谧的风景中,倏然忆起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的诗句。 师:短短的一节课,已经架起了我们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你们那动听的声音,认真的讨论,多彩的作品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将定格为老师记忆中最完美的画面。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种种美景涵养了我们一双审美的眼睛,让我们用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新的美景。下课! 注:本案例是作者5月初在市里上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实录。 作者简介:李燕,山东武城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山东省“创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语会重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员。撰写并发表国家省级论文30多篇,主编参与编写教辅图书20多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