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 今天是: |
|
|
剪“材”的诗意手法 | |
——余映潮老师教材研究艺术的研究 | |
作者:马德军|冉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2 6:46:55 | |
剪“材”的诗意手法 ——余映潮老师教材研究艺术的研究 松滋市万家中学 马德军 冉兴 在语文教学抛弃课本的年代里,余映潮老师立足教材,在语文教学追求热闹的年代里,余映潮老师崇尚安静。在别人进退维谷之时,余老师的《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却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宝贵的精神食粮,他的语文课更如一股清风拂过大江南北。这就是一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风采。 研究教材是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在教材阅读上,余老师指出:1.它的内容包括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2.它的方法包括: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难,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在此基础之上,余老师突破传统,创新性的提出了科学、实惠的理读、类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的系列方法。正是由于精心研究教材,所以余老师收获了芳香扑鼻、硕果满枝的教研境界。满怀钦佩之情,本文就余老师剪“材”的诗意手法做一些探讨。 一、“只缘身在最高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研究不是真正的研究,没有思想的语文课不是好的语文课。余老师精美的教学设计来源于他对教材的透彻明晰的研究,而对教材的研究又是集中围绕其阅读教学的思想展开的。余老师指出阅读教学的四要素为:诵读、品析、积累、运用。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每一篇课文在余老师的眼中都成了很好的诵读材料,为此余老师设计了朗读课的多种课型:学读课、析读课、品读课、评读课、听读课、演读课。因此,在余老师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学生兴味盎然的朗读。《秋魂》中分声部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童声朗读,《安塞腰鼓》中的男女合读,无不激荡人心,令人拍案叫绝。 品析,是余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余老师在阅读教学设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做到:品析细腻。在品析中,学生熟悉内容,理解主题,积累语言,习得手法,同时还可共享学习成果,培养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品析之功大矣。而美化品析手法是余老师一直的追求。 余老师的阅读教学12字诀中就提到“课堂积累丰富”。注重积累是余老师主要的教学思想之一。所以一篇在别人看来价值不大的文章,到了余老师的手中却成了聚宝盆,他总能引导学生在其中发现语文的仙露琼浆。 运用,从这个角度出发,课文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有生命的,它可以进行浓缩、扩充,可以进行比较,甚至改写。 正是基于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余老师在教材研究中才能高屋建瓴,“不畏浮云遮望眼”,去粗取精,寻找到教材中的粒粒珍珠。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树一菩提。余映潮老师把每一篇课文都当作语文积累的材料。同时,他提出了积累的主要内容:知识性积累,语言性积累,技能性积累,情感性积累,思维性积累。并指出从语文角度看,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在研究教材中,余老师的积累主要表现了全面覆盖、分块梳理的特色。 余老师呈现在教学中的积累内容广泛。大体而言有雅词、美句、俗语、精段、模式等诸多方面。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在语言梳理中,积累了美词10个,美句9个,美段1个,并通过课文集美活动,积累短文一篇。再如《白杨礼赞》一文余老师通过研读教材,提炼出总分式扩展句,主词式扩展句,复说式扩展句,因果式扩展句,对比式扩展句,增词式扩展句,特意否定式扩展句,插说式扩展句,层进式扩展句,抑扬式扩展句等十种扩展句式以及并列式抒情句,因果式抒情句,假设式抒情句,递进式抒情句等四种运用不同的句法结构写句的抒情句式和设问式抒情句,比拟式抒情句,对比式抒情句,排比式抒情句等四种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写句的抒情句式,还有运用不同的语法手段写句的复杂谓语句和复杂定语句两种句式。 优美的语言好似散落在课文各个角落的朵朵小花,余老师妙手剪裁便呈现给学生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研究表明,零散的知识容易遗忘而系统的知识却便于记忆。余老师精细梳理出来的系统知识让学生受益终身。也正是由于这种研究方法,余老师在钻研教材时总能满载而归,他对教材的解读就显出了厚重与深刻。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角运思法”是余老师归纳的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之一。“多角运思法”在教材研究中具体而言就是“对同篇课文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评点,对同一篇课文写出多篇赏析文章。余老师认为,在“多角度”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得读了再读,写了再写,编了再编,评了再评,品了再品,想了再想,智力与能力就在这“再”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创新的思维和做法就在这“再”中得到了提升和优化。例如对《狼》的末段的品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段。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这是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评点的。品评二:结尾仅十二字,就将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这是从表达作用的角度评点的。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是从寓意的角度评点的。品评四:狼终究是愚蠢的,自取灭亡是它们的下场,文章有明显讥讽的意味。这是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评点的。由上例可以看出,“多角运思”的方法确能让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多角运思”不仅能把课文品得全,更能把课文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例如对《醉翁亭记》二、三段的品读,从表达作用、内容组合、描写笔法、行文布局、氛围表达、质感描绘、表现手法、句式特点、情感表达、影视知识、美术知识、绘画知识、美学知识、句法知识、音韵知识等十五个方面进行品析,达到了见解高妙奇特,品读力透纸背的高层境界,从而使课文显得摇曳多姿,课文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四、“吹尽黄沙始得金”。 “上下求索,左右勾联”是余老师研究教材的八字诀。正是这种研究方法,他总能对课文中的闪光点巧作提炼,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从课文《我的老师》中余老师筛选出了一组有趣的动词:意识、以为、感到、懂得、领悟、知道、体会、感觉。这组词语词义相近而又有着细微的差别,用在各个句子中恰当好处,从而让学生去体味、辨析,并让他们去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细腻。再如《羚羊木雕》一文,余老师抓住了“说”这个语言训练点,对教材巧作剪裁,从而形成了一节特色鲜明的语言学用课。归纳了说的六种形式:1.直接用说;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时省略表示说的言词;3.对话中有时用其他的说;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6.带动作的“说”或以动作表示“说”。这样的教材研究的结果是实现了以课文为蓝本对学生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指导。利用教材,需要有一双筛选的眼睛,能够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吹尽黄沙”“发现金子”。余老师在“寻找美丽的作文题”一课上,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文句和短语变成美丽的作文题。于是“我们还是好朋友”“在晶莹的泪光中”“就在这一瞬间”“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我的心猛烈一震”“春天的脚步近了”“纯真的心”“比梦更美”等作文题,从教材中立了起来。我们试想,这带给学生该是怎样的发现的愉悦!但如果没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精心提炼,反复筛选的态度和方法,这些课文中的“黄金”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余老师说,许多年来,他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他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他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正因为如此,余老师实现了凤凰涅槃的超越。在钻研教材之时,他独具一双慧眼,手持一把诗意的剪刀,把每一篇课文剪裁的五彩斑斓,妙趣横生。而他带给广大语文教师的,除了教学艺术的宝贵经验之外,更有人格和精神的熏陶和引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