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 今天是: |
|
|
巧妙的穿插 诗意的烘托 | |
浅谈余映潮老师执教《近体诗二首》的穿插艺术 | |
作者:陈艳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2 19:36:38 | |
巧妙的穿插 诗意的烘托 ——浅谈 石首市笔架山中学 陈艳红 语文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注重知性与理性的统一,更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充分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才能使语文学习更有生命力。 教者在教学板块一:自读自诵课文环节中首先进行知识性穿插,插入对诗人王维、杜甫的简介,插入对写作背景的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诗人、画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又是中国南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师,用画家的独特感受描绘山水,故“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表现静谧恬淡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潇洒的情趣。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又称“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他曾居住在长安少陵,所以又称“杜少陵”。 杜甫关怀现实政治,同情人民的苦难,一生颠沛流离,对社会状况有很深的体验。他的诗歌现存1500多首,生动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准确展示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被称作“诗史”。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杜甫离开四川,漂泊峡中的时候,是诗人流寓夔州时的深秋登高有感而作。晚年的杜甫,贫病交加,心情凄凉郁愤。诗中作者借登高望远,抒发胸中郁结的苦闷。 让学生对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成就有一个粗略的感知,首重介绍了诗人写作的背景,让学生在特定的背景之下理解诗歌,为吟读诗歌和欣赏品味诗歌作好铺垫。 在教学板块二:欣赏品诗方法这一环节中,首先介绍第一种品读方法,即用译诗来解说内容,先作示范,然后提练操作要点:①要求译成诗。②用解释、加字的手法进行扩充。③要押韵。所译之诗不一定讲求与原诗完全对应。然后插入琼瑶的歌词——《在水一方》,就是改写的《蒹葭 》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未已。 我愿流水而下,找寻她踪迹;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中伫立。 所插入的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歌词,充满诗意与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且也是对译诗解说内容这一品诗方法的实践,强化了学生对这一品诗方法的应用。 在介绍第三种品诗方法:用抒情来表达感受和第四种品诗方法:用阐释来点示意味时,分别插入《每次梦见你》和对《春晓》的解说。 每次梦见你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那轮曾让你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铜钹仍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 每当我翻到宋词那一页时,你的天风海雨般的文字便迎面扑来,让我感受到你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 对《春晓》的解说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流传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中,青春容易消逝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能想起很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这首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 通过插入其他诗歌的品析拓展品诗的方法,品诗示例与方法提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多角度品味诗歌的技巧,有很强的指导性。 在介绍第五种品诗方法:用吟诵来传情达意时,教者进行欣赏性穿插,插入《山居秋暝》、《登高》的CD和VCD的欣赏,用音乐与画面形象展现诗歌内容,加强课堂情感氛围,为学生吟诵诗歌酝酿情感。在老师指导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吟诵,用吟诵来传情达意。 在教学板块三:学写诗联赏析中,教者插入示例式赏析。 《登高》首联赏析 ◆首联对起,写登高所见,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秋江山水图,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 (画面) ◆出句从感觉、视觉、听觉、诸方面着笔:长天高远,秋风凛冽,峡猿悲啼;对句从视觉角度写:小洲清冷,沙滩灰白,上面点缀着逆风而飞的鸟群。 (感觉) ◆句中用字遣词极其贴切。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沙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于飞盘旋,所以说“回”。 (字句) ◆全联字字精当,无一虚设,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韵律) ◆诗一开始便有悲凉的气氛。人登高,更感风急,含有老迈漂泊的衰飒悲戚之感。“天高”地远,扶病独登台,就越发显得得孤独悲哀。故听猿长啸,也大有哀意。 (情绪) ◆画面也是渗淡的,它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细节含义) 教者针对《登高》首联从画面、感觉、字词、韵律、情绪、细节含义六个角度进行赏析,插入这样的示例,容量大、角度新,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