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今天你研读了吗?
——学习余映潮老师上课与报告有感
南京金陵汇文学校 朱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先生说:“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力,就是读教材。深入扎实的课文研读是成功的教学创意产生的基础。”
这次非常有幸的观摩了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聆听了他的两场报告,并且零距离的与余映潮老师进行了座谈。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研读的深厚功力,感受到了他教学艺术的精湛,感受到了他总是让人眼前了一亮的教学创意与设计,感受到了他充满魅力的人格!
让人敬佩,让人震憾,让人感动!
感动的心
让人敬佩而感动的是他的勤奋的研读精神!有谁知道余映潮老师在背后下了多少的功夫,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加上标点共99个字, 短短的一篇文章,余映潮研读了6万字的材料。去年就听说顾老师说《与朱元思书》中的“天山共色”一句,他至今读不明白,为此,他查了很多的资料文献,就是找不到关于这一句的解释。于是他也不敢给学生上这一公开课。当时我心生疑惑,余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研读,去查资料。当我困惑的时候,余老师在潮水之家的座谈会上风趣的告诉我们大家,他在生活中既要干家务活还要做语文研究。他的时间事挤出来的。
好一个“挤”字!挤出时间来研读文章,写一点教学后记,想一些教学创意,这就是余映潮老师!
一个特级教师,一个已经退休的退休教师,本可以安逸舒服的安享晚年,游山玩水,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他依然一头扎进语文教研的海洋里,无怨无悔。据说,他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写教案,想创意,写论文,做课件。这种刻苦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钻研精神真是让人在震撼、敬佩之余心生许许多多的感动。
敬佩的心
余映潮老师这次来宁,安排的内容如此紧凑,又是上课,又是报告,又是听课、评课,又是开座谈回答一些高难度甚至刁钻的问题。要是我,早已经头晕目眩,被这高负荷的运作压垮,心力交瘁。可是,余映潮老师永远是那样从容不迫,永远那样不紧不慢,一副神态自若、神清气爽姿态。让我好生敬佩!
上课前只见他对授课内容稍做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游刃有余、指导有方,内容丰富、节奏自如,一堂课下来,听课教师无不拍手叫好。赞叹之余,深深敬佩余映潮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课堂的驾驭。当我在猜测余映潮老师会为这两节课准备了多久的时候,余映潮老师在他的报告中说他为这两节课准备了半个多月。反反复复,几易其稿。一个创意出来,被否定,再想。又一个创意,再斟酌。光是找文章的议论这一资料就找了很多的课文,几次修改、删除,最后才定稿。反反复复、精益求精的精神真是让我们汗颜。
余映潮老师作为特级教师,作为全国语文专家,尚能如此,而我们,这些初出茅庐,在事业上尚未有建树的年轻语文教师又有什么资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研读,不去好好钻研呢?
学习的心
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课,我感到羡慕;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话,我感到汗颜。反思我自己的语文教学,缺乏余老师的刻苦研读的精神,缺乏他对文章独到透彻的把握,缺乏他对教学精益求精的设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时候,我对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太准确到位,对教材理得不深刻不透彻,从而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在工作的前几年中,我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的解读,是对教参的的照本宣科。曾经备课时图省事,先看课件、看教参再写教案,所谓的备课就是照搬教参。教参本是工具,但曾几何时它成了主体,成了我的依赖,仿佛失去了它我就不会上课。这样备课,失去了自己的研读,失去了对可我能的理解,失去了语文老师最可贵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教参的依赖,丧失了我作为语文老师的研读能力。
现在,听余映潮老师的报告,观摩他的课,加上自己前一段时间对校本科研的研究,我一步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我也在逐步的学习大师的理念和精神,改进自己的研读态度和理念。我深深明白,语文老师不走进课文,进行研读,那怎么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读呢?那又如何能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呢?
成功的语文课,以语文教师的成功解读为基础。
今后,在教每一篇文章前,我们都不要先看参考书,应先看课本,忘记你对这篇课文的简单的认识与方法。反反复复的去读一篇文章,学会朗诵,学会默思,学会圈点批注。一定要像余老师学习,把课文读出味道出来。这样,才知道自己教什么和怎么教。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出了感觉,才能带领学生读文章的热情。
语文教师,研读是功力,是基础。只有把时间和功夫花在上面了,我们才能研读出课文的味道。余映潮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读“薄”。
是的,研读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习惯。
当我们在研读课文中探求自己独特的发现,变换角度以求新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别出心裁、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我们在研读文本中品得美、读得深、联得宽的时候,我们就到达了一种最为有益的阅读境界。
当我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读出个性,读出创意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有了基础和源泉。
是的,我们应该像余映潮老师一样的研读。当我们确有心得的研读课文时,我们便会有“登泰山而小鲁”感觉。我们在课堂上便会有像余映潮老师一样游刃有余驾驭自如的感觉。
现在终于明白,余映潮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非凡的气势和自若的状态来源于什么。它来源于对文章的刻苦研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是余老师最好的体现与概括。
所以,不要光去羡慕余映潮老师,羡慕他所取得的成功,羡慕别人对他敬佩的目光。
我突然想起冰心先生的那首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早已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不正是余映潮老师的报告与课堂给我们的最好的启示吗?
在敬佩之余学习余映潮老师的这种精神,激发自己的无限的学习动力比什么都重要。
让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学会每日一省——今天,你研读课文了吗?
让研读课文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习惯!(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20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