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诗 歌 可 这 样 上
对余老师诗歌教学的膜拜
作者:周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7

诗 歌 可 这 样 上

                              ——对老师诗歌教学的膜拜

                 南京共青团路中学     周遇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我能有幸聆听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示范指导,而且是多次。每次的聆听对于我,都是一次大的收获。尤其是410在八中听教授李白的《行路难》,更是茅塞顿开。

诗歌教学是平时教学中相对模糊的教学部分。对于我而言,坦率的讲,只知道重读、重背,似乎抓住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通行证,就可以“义正言辞”的要求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而忽略了朗读的要求和指导。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隐藏我教学中的缺陷。所以浑浑噩噩中,一篇又一篇的诗歌教授完了,可学生却成了朗读、背诵的机器。想来真是悲哀。一直也想摆脱这种令人难受的机械状态,偶尔,也会有些思想和思索,在诗歌教学的长河中,泛起一点令人兴奋的涟漪,但今天听了老师的诗歌教学的示范,又觉得实在是沧海一粟,太过于渺小和平庸了。

在《行路难》的教学中,老师的风范实在让我顶礼膜拜。

儒雅从容的气质,张弛有度的节奏。平时我上课,过于急躁,语言表述过快,缺少思考的空间,一节课上完,后背都湿,有人开玩笑说是“激情”,但这种我自己的“激情”应该是等同于“毛躁”的,对教授和学习诗歌应该是一忌,诗歌是凝练、含蓄、隽永而耐人回味的。虽然朗读时我注重了张弛、抑扬,但表述同样应该如此,我想老师用他的身体力行,告诉我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情感和姿态。

教学铺垫简洁自然,知人论世提升思维。“教学铺垫”这个教学术语,一直以来被我忽视,甚至肢解。所以教学中会有凌乱的感觉。而老师在教《行路难》时,在让学生与课文照个面后,即介绍了背景材料,这给学生理解文章和把握情感,架起了梯子。让学生知人论世,提升理性思维的高度,而不必让学生在云里雾里摸索一番后,在呈现背景,从而浪费课堂时间。文体知识的介绍点到为止,简洁、自然、明了。

朗读指导层层推进,警句典故重点突出。老师的朗读教学是有层次的。让学生的每次朗读都有方向,有收获。一开始范读两句,明确四三节奏,学生试读;再读要有抑扬;三读点出细节;四读师生共同综合感受。一次次,一层层,一步步,学生的进步是分明的。既为后面的背诵做铺垫,又让学生有收获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重点句的教学,我们也是很重视的,但几乎是囫囵吞枣式,学生只是知识的“复印机”。而老师让学生将视线转入课文注释(这是我平时忽略的),沉思默想感受诗中的美句:那句美?为何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更高深的是为了重点突出,强化认识,老师将语文的知识——警句和典故,用微型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记录。而我平时是简言带过,而这恰恰剥夺了学生利用知识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老师不仅强化知识的蓄积,而且也重视运用,所以两个知识点后都有“课文联读”。可谓稳打稳扎。整个过程中,老师都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述,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出精到的示范。

听了老师的诗歌教学,我想至少我可以从混沌中走出,走向清晰、明朗,从而思考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谢余老师!感谢为混沌的我搭建学习平台的我的老师们!(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2009.4.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