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走一步 再走一步 一直向前走
追随余老师感受语文教学中的幸福
作者:周曼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

走一步 再走一步 一直向前走

---追随余老师感受语文教学中的幸福

曾经在一位名师的讲座上听过这样一则关于幸福的故事,他说“从前,有一只小狗,他特别渴望能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于是他就问妈妈:妈妈,妈妈,幸福要到哪里去寻找?妈妈说:孩子,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啊。于是小狗就不停的追逐自己的尾巴,可是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追到。他沮丧的又去问妈妈:妈妈,我为什么追不到幸福呢?狗妈妈微微一笑说:傻孩子,只要你抬起头来往前走,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向前走,幸福自然就会跟在你的后头。

后来在这位名师的“教学语录”里发现原来“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向前走”,这正是提升自己,接近教学幸福的真正坦途。

20094.9-4.10日,我再次有幸见到了这位教坛大师--余映潮老师,再次有幸走进了他的课堂,再次切身感受到了他语文教学的魅力,更再次加深了对这句话的认识。

现在回想起初次与老师相识的情景,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20026月的那个黄昏,在翻看《语文教学通讯》时内心的兴奋与激动。那期杂志里登载了老师《律诗两首》的教学实录,老师的“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对诗人说话”的新颖的古诗教学设计,一下子让我记住了这位来自湖北荆州的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原来上诗歌欣赏课除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悟情感等惯用的模式外,还可以上得这么有趣,这么有效,这么实在。这与当时课改伊始只追求课堂表面繁荣的课截然不同。

就这样,我开始留意起这位设计独到、语言精炼的名师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零五年,我还特意托远在武汉的亲戚为我邮寄了当时才刚刚出版的老师的《阅读教学设计艺术50讲》。

只可惜那时的我虽然拥有了这些“财富”,却不大懂得它们的价值,只是在上到某一课时,作为教参的补充材料,偶尔照搬一下老师的某一局部的教学设计。在生硬的模仿中机械地向余老师学习。现在想来,实在有些幼稚。

但即使这样生硬地模仿,也让我初次尝到了灵巧的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还记得2003年在教授《散步》时,我就曾模仿了宁鸿彬、余映潮两位老师拟副标题的形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内容。在学生主动、积极地拟题中,初为人师的我初次感受到了叶老所说的教师“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幸福……

也许,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那样,“模仿是学习必经的一段路程”,我在学习、模仿间享受着类似孩童学步的快乐,但很快这种热情就开始减退,我依然不知该如何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幸运的,我身在鼓楼,在区教研员老师多次指导以及组织我们聆听老师授课、讲座的活动中,我越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老师教学艺术的精湛、教学细节的丰厚。其中,老师的板块推进式教学模式,更是令人称绝。

老师的自己的话来说,这样的教学是以“板块”来整合学习的内容,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思路明显的优点在于:1.有序,全课的教学内容“一块一块来落实”;2.独立,每一个板块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个角度,每一个板块本身就是一种“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研读教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3.清晰,板块的清晰,便于顺利控制教学节奏中的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

2008老师上《荷叶母亲》时,就曾开展了三次板块式活动进行教学,如:尝试一下术语点评学用一下课文集美法、实践一下妙点揣摩

2008老师上《湖心亭看雪》时也曾开展过三次板块式话题推进教学内容,如:文中最难准确翻译的是哪一个字或者哪个词?/你能不能将这篇文章划分为四个段落呢?是不是更让我们容易理解一些呢? /“42个字美读欣赏美在哪里?好在哪里?

2009老师上《行路难》时,也开展过三次活动完成对古诗的感受与欣赏,如:朗读 说说你感受到的文中的美句、说读 理解诗中的句意、背读吟诵。

……

在板块式教学推进中,教学结构越发地清晰,教学内容越发地优化。后来,在仔细研读老师多个案例之后,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的有序、有效的设计模式,也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些许的尝试。2006-2008年我的多个板块式教学案例在区里案例评比中荣获第一名;20094月在本校开的研讨课《小石潭记》中,我的板块式教学设计“活动一:感受一些景致”、活动二:体会一种心境”、“活动三:学习一点写法”也得到了余映潮老师的肯定,那一刻心里真的好幸福。

但是,余老师在肯定的同时,也中肯地指出了我教学设计的不足,他说:“1.文言的味道不浓,前一疏通文意的板块仅用了11分钟,可见老师对于第一课时将教学目标是定在落实字词,还是欣赏层面上把握不准,一般第一节课时要着重放在文本的解读上,第二课时放在欣赏层面上;2.背景的介绍没有,《小石潭记》不同于《三峡》、《与朱元思书》,背景的交待要做厚重的铺垫,不然体会一种心境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呢。”

老师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话,令我茅塞顿开。

是啊,一篇课文线条如此丰满,语言如此的优美,想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肯定什么都讲不透,要学会取舍,有舍才有所得,这样,课文的重点才能突出,教学的节奏才会清晰。

接着他又娓娓道来,谈了刚刚听课后自己的创新教学设计。要知道老师刚才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研读教材。课上完,他就立刻点评,接着还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实在太了不起了!我赶紧奋笔疾书,生怕因自己丝毫地懈怠而错过老师的精彩点评。

 听,余老师正娓娓说出他的精妙设计-----“怎么策划呢?分两课走,第一课时,解决四个问题:认识课文,带出背景材料(6分钟);朗读课文,要细节化,每一段朗读要读的到位,尤其是音调、情感( 12分钟);段意概括,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领会各段表达(8分钟);难句解析,学生质疑解决。(14分钟);第二课时,美句欣赏、美段欣赏 (第二、四段)。以朗读为线索,串起全文。”

老师的这一席细致到课堂时间安排的指导,令我许久以来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一瞬间竟有种“风烟俱净”的畅然。再联系前面他对教材的分析:“《小石潭记》是一篇怎样的文章?1.这是一篇写景言情的文章,情感的线索在文中时隐时现,整篇文章表达的是种心境。2.这篇文章的标题看似平淡却很有意味。《小石潭记》标题中四个词能从各个角度统领全文内容。3.我们可以用这样四个短语来概括文章的表达:俊美的结构、丰美的线条、秀美的文笔、凄美的心境。俊美的结构表现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丰美的线条表现在每一段文字的基本内容上,从物到景物到游踪;秀美的文笔表现在遣词造句构段以及整句与散句的运用上;凄美的心境就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与烘托加上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表现出来的;4.看作者描写游踪的笔法与手法,第一段是全景、移步换景,第二段是特写,第三段是长镜头、由近及远,第四段全景镜头、环视四周。四个段落表现观察点的不同、镜头很美。几乎一句一景、一词一景。从描绘的对象看绘声绘色、绘形绘神。几乎每一段都可发现作者行文、材料的变化。全篇文章的内容表现在一个“清”字上。这是一篇内容丰满、语言的优美,是一篇难文的教学。一般安排两个课时,如果要用一个课时教学,必须进行大力的整合,才有可能把课文教得生动优美……”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不得不从心底佩服老师博大精深的教学功力。只有真正将教材研读深透了,才能做到像这样“胸中有丘壑”,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呀!

联想到自己实在太汗颜!

老师为了上好《小石潭记》曾发表了4篇千字短文,为了上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曾准备了尽3万字的备课资料,为了上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点评语,准备了不少于50条名言警句,为备好课自1979年以来老师为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都制作了卡片,自1984年以来每年暑假老师都要写作10个小时以上,冬天的深夜,老师都要戴上手套打字……

自己呢,前前后后准备了仅仅用一个星期,又看了多少资料?制作了多少读书卡片?

现在想来,以前仅赞叹老师教学设计表面的精妙,实在太肤浅了,殊不知老师在台上四十分钟的背后花了多少真工夫啊!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的高度,一种热爱!

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老师才能这么多年耐得住寂寞的深入地解读教材,也才能够对教材的研究 达到“上下求索、左右勾连”的深度,才能在教学设计中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境界。

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

现在,当我再次翻看听老师课、讲座的笔记时,老师的谆谆教诲又回响在耳畔----

“年轻人,趁年轻多做点事!多储备一些知识,多增长一些学问,多培养一些能力……坚持研究才是提升自己的真正坦途。”

 “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课文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别出心裁的阅读,我们可以运用文本拆分式阅读、秒点揣摩式阅读、选点式阅读、反复式阅读、连类式阅读、资料助读式阅读等方法阅读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内容去研读。如读小说,你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多个‘文学知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波澜、巧合;虚实、伏笔、照应;略写、详写;顺叙、倒叙、插叙……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有文学味地阅读。”

“课文研读要勾连一个外字,即课文牵连出的许多课文之外的知识。如研读《行路难》,你得去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诗、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读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为年轻的中学语老师,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那种笔墨写的文学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的体会,是那种在教学研究中朝迎彩霞夜送星星日有收获的幸福与愉悦。”

 “要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向前走。”

……

是的,要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向前走,只有这样,属于自己教学的幸福才会始终跟着你!(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南京八中

周曼华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