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日记 >> 正文 | 今天是: |
|
|
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18) ——最为广泛的资料阅读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4 | |
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18) ——最为广泛的资料阅读 五六天的时间,夜以继日,读课文,查资料,读文献。集中了大约有70个文件,仅阅读的文献资料就有约10万字,另外还有《边城》原著六七万字。 《边城》的参读资料浩如烟海,找起来、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繁难,很劳累。 但我对自己占有的约10万字的资料全部进行了阅读。 而且60多岁的人了,还像高中生预习课文一样细细地读着课文。 有记载如下: 20080909 今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开始进行《边城》说课的写作。整整一天的工作,查资料,竟连说课稿中的资料目录索引都还没有整理出来。右手因为用鼠标的劳累已经隐隐作疼了。 20080910 继续读《边城》。有关资料目录索引已经整理出来了,几十条索引,约2000字,一直到深夜12点。 20080911 完成对《边城》说课稿中“助读资料”的整理。再读课文(5000字)不下10余遍,始终体味不出写赏析短文和教学构思的角度与要点,做课文语言卡片也似乎无法下手。 20080912 对《边城》(节选)进行分解,完成《边城》说课稿“语言卡片”,五个小块非常漂亮:黄昏意境,杜鹃氛围,月光世界,梦中灵魂,歌声波澜。 …… 因为广泛的阅读,所以这次说课稿的“助读资料”的写作角度与以往“说课”稿不同——突出了一个“小专题”,专门收集关于《边城》“意象”的赏析内容。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积聚,对于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如下面的摘录提纲: “渡船”与“碾坊”是一对贯穿全篇的意象。 (摘自《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7年第3期 李素华 《边城》意象浅析 ) “马路”指代的是茶峒年轻人婚姻恋爱自由、“唱歌相熟”的风俗传统,……而“车路”则更注重男女双方家长的意见,以及彩礼、陪嫁等等与之相关的利的方面的因素。 《边城》的“黄昏意象”。诗化的《边城》中有许多意象,如水、梦、雾、黄昏、虎耳草等等。……这部像朝阳一样温暖的小说给人一种黄昏夕阳的忧伤,传达出作者复杂的人生体验,耐人咀嚼。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期 时剑波 《边城》教学退思录 ) 虎耳草意象分别在梦中和现实里出现。……小小的虎耳草正是以其丰富的内涵引导情节深入新的层面,体现了足够的穿透力,发挥了虎耳草在文本结构上较之其它意象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2期 祁培《边城》里虎耳草意象浅析 ) 笼罩在“端午节”、“鱼”、“虎耳草”等意象群的氤氲中,翠翠逐渐显示出女性的敏感和多情。但小说最能体现女主人公性爱意识的当然还要算“鱼”意象。 (摘自2003年第1期《文学评论》 张 永 《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 《边城》中“死亡”意象则是作家成熟的理性思考。小说成功之处在于把作为性爱意象的“水”艺术化为道德沉沦的“洪水”意象。众多的“死亡”便是“洪水”泛滥的结果。 (摘自2003年第1期《文学评论》 张 永 《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 “绳渡”是《边城》的重要标识。一条溪流、一叶扁舟、一道绳索、一位少女综合成的动感画面,深烙在每个读者心坎,永不磨灭。……就《边城》而言,“绳渡”的美学意义还在于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契合。 (摘自2007年第1期《名作欣赏(学术专刊)》陈 非 贾平凹早期小说中的“《边城》图式”)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将深埋于翠翠心问对爱情的期盼具象化了。 (摘自2005年 第05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陈梅 《美丽的哀愁——试析<边城>中烟雾意象》 白塔则是小说中又一重要象征。……在《边城》小说中,是以塔来隐喻老船夫的,尤其是象征老船夫的精神境界的。 (摘自《名作欣赏》 2005年第6期 施 军《“美丽总令人忧愁”》) 情爱叙事的“隔河情结”体现了沈从文对人类自身的理性思考: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人类需要用自身积累起来的理性和品格去不断地战胜和穿越“河流”隔阻。 (摘自2003年第1期《文学评论》 张 永 《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 《边城》的象征意蕴同样隐含在小说的叙事关系中。在小说文本中作者经常用三点构成的一个隐喻性的三角形叙事结构。 (摘自《名作欣赏》 2005年第6期 施 军《“美丽总令人忧愁”》) 翠翠实际上就是沈从文的精神补偿与寄托,朴实的老船夫是翠翠的心灵支柱。翠翠的孤独代表着的就是沈从文的孤独。她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她的形象凝聚着沈从文深深的文化恋母情结, (摘自《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 戚群芸 《孤独的撑渡人》) …… 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啊! 那么,对于苦心读了几天的《边城》(节选),我自己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 我只是这样说了4句话: 《边城》,一个关于“唱歌”的凄婉故事。 整篇小说中,有50个“唱歌”这个词。 《边城》(节选),也是一个关于“唱歌”的故事。 全篇课文中,有20个“唱歌”这个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