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日记 >> 正文 | 今天是: |
|
|
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22) ——最冷静的化险为夷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2 | |
这是某外地的学会在遵义举办的活动。 2日上午是我的讲学。也是这次为期一天半的活动的最后一场。我讲课的篇目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的《记承天寺夜游》和九年级下学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据说老师们都等着听我的课。 八点一刻,师院附中的学生进场了。 很奇怪,清一色的小朋友!(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更奇怪的是他们的手上没有书本,每人都拿着几张印着文字的复印纸,其中的一张的上面印着很大的几十个字,请一位同学将这张纸给我看一看,是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没有作者姓名,没有注释,排版也没有注意首句退后两格,甚至标点都是错的。再看另外的复印纸,竟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课文,印刷同样粗糙。 问学生年级,这一班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再问预习情况,说是读不懂课文,就没有读。 这是我十多年讲课以来从来没有遇到的不可思议的危急情况。 不知道会议的主办方是如何进行组织的,也不知道学校里的有关人员是如何工作的。 一方面是近1300名参会的教师,一方面是七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是八、九两个年级的陌生课文,一切都似乎无路可走。 会议主持人显然非常无措,问我有什么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我说,这有什么办法?什么话都不要说了,只能背水一战。 此时,唯有冷静,唯有面对。 8点35分,《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拉开序幕。 首先让孩子们在纸上标注好作者姓名和课文注释,然后开始作详细的课文背景介绍,特别介绍了作者被贬到黄冈的经历(因为教学中一定会涉及到课文中的“闲人”二字)。然后交代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要求:读背,欣赏。 “读背”这一块的教学: 朗读的过程非常细腻,一点也不赶急: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读出宁静的氛围,读出欣然的心情,读好作者的感慨。 背读的过程更加细腻,请同学们听我的“指令”进行背诵。第一遍:背故事的起因,背故事的发展,背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背作者的感慨。第二遍:这是一个记承天寺夜游的故事(背),这是夜游之后的感慨(背)。第三遍:这是叙述部分(背),这是描写部分(背),这是抒情部分(背)。以上细节其实是让同学们多角度地感受课文的脉络与内容。 “欣赏”这一块的教学: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一点之美,为什么美,表现了什么。 可能是读背过程的细腻,欣赏的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不少同学就凭着那一张复印纸上的83个字,表达了称得上的是“欣赏”课文内容的看法,有个别同学甚至进行了我所评价的“微型演讲”。 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我都在对话之中进行内容的细化与优化。 教学在师生的对话中圆满结束,会场上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节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样在这个七年级的班上上课。 趁着上节课上课之时,主办方将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复印了,课间发给了同学们。 但巨大的困难横亘在我的面前。 我问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什么想法,对课文有什么看法,同学们发言说:我们一点也看不懂。 我说,好吧。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就放在“读懂一点”上。 随即在黑板上板书了四个大字:读懂一点,并顺势说道,我们还要训练两种能力,一种是解说能力,一种是朗读能力。此时,面对这种窘况的教学创意已经清晰地出现在我的心中了。 第一个步骤仍然是非常细致的铺垫,作家,作品,文体,读音,词义,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做过来。在文体的介绍中,巧妙地让同学们在文章不同的地方旁批上“驳论”与“立论”的字样,为以后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然后进入“读懂一点”的教学并告诉同学们这是在练解说能力。解说这篇文章为何而写,从课文与注释中寻找答案。同学们居然能够找出一点内容并表述出来。这一点做得比较浅易但效果非常好。读懂了文章为什么而写,就基本上懂得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就是比较理想的了。 接着再进入又一个“读懂一点”的教学并告诉同学们这次是练朗读能力。这次读懂什么?读懂作者是怎样在立论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与前面让学生进行旁批相呼应。) 此后就是比较长时间的反复朗读,我的范读穿插于其中。因为我说了要读出阳刚之气,学生就读得非常带劲,“那简直是诬蔑”一句,读得尤为着力、响亮;即使是学生个体的演读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提出,咱们还是学一点知识吧。 我将课文巧妙地进行了“变形”,给学生们讲了关于“立论”的知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点)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概说式论据之一:古)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概说式论据之二:今)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结论) 讲完之后让学生当场演练: 论点:我们喜欢 (学生)论据:余老师讲课的方法非常好,让我们听得懂。 (学生)论据:余老师很和蔼,很风趣,我们上课一点也不紧张。 (学生)结论:余老师真好。 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请同学们再将“立论”部分最后朗读一次。 在前面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四字短语评价学生的朗读,诸如“阳刚之气”、“有模有样”、“有板有眼”等等。 当同学们这最后一次集体朗读完毕的时候,我说,请大家一起说四个字来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 全班同学竟然一起大声喊道:有板有眼! 于是在热烈的掌声中下课。 一切都似乎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像溪水一样淙淙流淌。 …… 会后,老师们纷纷过来,签名,合影,题词,延续了半个小时左右。 至于会上为什么有这样离奇的罕见的错误的班级安排,我再也没有问过。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下午一点三十分离开遵义,主人派车送我前往贵阳乘飞机回家。 小车在绵延起伏的青色群山中穿行。 到底因为没有午睡的原因,此时松弛下来的我酣然入梦。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