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今天是:
名师的“秘笈”
作者:刘 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0 7:30:50

 

名师的“秘笈”

                            

新建中学  刘 松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名师出高徒。

有位名师曾形象地概括了荆州市的一种教育现象:荆州市中学语文界因为有一位高人掌舵,近年来人才辈出,成果昭著——指的是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担任教研员期间,不仅仅著作等身,以身示范,更以其孜孜不倦的勤勉和甘为人梯的精神,打造了一支在全国范围都颇有影响的语文教研队伍,无论是高层次教学比武还是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荆州的教改新星们都在频频亮相。余先生的专业引领可谓做到了极致。

好多同行都以得到余先生的教诲而骄傲,好多同行都因得到余先生的关照而成功。我的身边也有一位余先生的“关门弟子”,脱颖而出成了省特级教师。实践证明,个人素质的提升有赖于专家的指导,优秀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名师的辅佐。

然而,我们的耳边常常听到的一种声音是:我没有得到名师的秘笈,所以我平庸。

我也是平庸之辈,我深深理解这些同行的苦衷。茫茫教海,成名成家者毕竟寥若晨星,谁不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风火火?只是现代社会里“急功近利”这个通病太过流行了,以至于我们往往将自己的主观因素置之度外,一味寻求心理枷锁的解脱。于是,名师的“秘笈”理所当然地困扰了众多的寻梦者。

其实,大师们都喜欢将“秘笈”公之于众,毫不保留。凡是听过名师演讲报告的人,谁不对他们的成功之道心领神会?谁不为他们的坦诚相待而深深叹服?听得千言万语谆谆告诫,浓缩为一句话:坚持,永不放弃。可是说来容易做到难。多少雄心勃勃的好汉,或在短暂的三分钟热情之后复又归于平静,或在误打误撞偶有所得之后浅尝辄止,或在屡屡碰壁之后以为抵了南墙……

如此说来,这“秘笈”毫不神奇,人人可得,只是修炼的程度有别罢了。

笔者由于热心教改,时有文章见诸报刊,又因有幸参加过余映潮先生主持的教研会,多次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免不了有青年教师探讨我所得到的“秘笈”。在一个交流场合,我讲了下面几个小故事。

一次语文教育年会上,余先生对参会教师提交的论文进行点评。我因时间仓促抑或别的什么原因,匆匆赶凑了一篇《课外阅读的指导环节》交了上去。我心里很不踏实,因为此文由四节内容构成,分别列出“引”“导”“辅”“评”四个小标题,我在修改时总觉得“评”的环节设置不妥,似乎超出了“辅导”的范畴,但当时又好像没有别的变通办法,权且将就着蒙混过关。我想,余先生日理万机,一时半会还能对这百十来篇杂七八拉的所谓“论文”评出什么道道来?不料,在点评会上令人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余先生对我的这篇予以基本肯定之后话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挑出了那个让我原本存有侥幸的软肋。事情过去了多少年我已忘了,我只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觉不是羞愧,也不是懊悔,而是震惊,被余先生的非凡敏锐与悉心指教震惊得目瞪口呆!

曾有一段时日,我针对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进行质疑勘误,在一番深入探察和精细考究的基础上,先后写了《〈周处〉注释析疑》、《〈十三岁的际遇〉勘误》、《咬文嚼字,理应审慎严谨》等文,集批判性与建设性于一统,踌躇满志到处投送,结果都如石沉大海。难道我无名小卒一个,不配向国家权威教材发难?我不甘,忽然想到了余先生,像暗夜里窥见了一盏明灯,我把这几篇文稿全部寄给了他,并附上一封求教信。哪知不到一个礼拜,余先生回信了:“你写的这几篇文章,都有道理。别人不用,也有他的理由。建议你投寄x xx x刊物一试。”回信很短,一共只有三句,却言简意丰,令我百感交集。我反复玩味着先生的话:第一句是肯定,说明我的文章还行;第二句委婉地指出了某些刊物的用稿原则,怪不得别人;第三句告诉我怎样投稿,这是鼓励我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先生的苦心我何尝不知?因此到后来,文章发表与否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我透过这件事,明白了我并非孤军作战,特别是有像余先生一样富于智慧和经验的良师,用他们的感同身受来为我们这些教坛新人作默默的支撑。

还有一件事,我也是不会忘记的。那时我刚刚组建一个学生文学社团,趁着到市教科院参加培训之机找到余先生,请他为我校的社刊题字,此时先生的名望已是如日中天,享誉海内外。我在会议间隙递上一张附有简短说明的纸片,他收下了。紧张的会议进行了两天,在我以为余先生差不多忘了这事儿的时候,他竟然在与会的100多人中径直来到我面前,亲自把他写好的题字交到我手里。我一看,题字俊逸潇洒,意味深长:赠新苑文学社的少年朋友:诗化写作,让你的每一篇习作都成为一艘青春的小船。余映潮  2002315日”。我非常惊讶,惊讶的不是终于得到了这幅梦寐以求的题字,而是惊讶他过目不忘的好记性,因为他对我并不熟识,甚至可以说相当陌生。先生是一个泱泱大市的教研员,历时数十载,阅人无数,怎能做到如此细察入微的地步?

是的,上面的事例对于余先生们来说,也许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但对于一个时时刻刻渴望得到名师濡染的我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我珍惜与他们接触的每一个细节,我感念他们给我的每一点哪怕是不经意的关照。我非名家,且与大师的距离很遥远,可我自诩得到了大师的“秘笈”。我认为,他们能给我的真正“秘笈”既非做学问的技巧,也不是某一道门槛边的提携,他们用自己那普通而伟大的人格魅力,帮助我趟过冰原,摆脱泥沼,不知不觉筑起了一道充满自信的精神堤防,从此我可以逍遥自在地徜徉在我的精神家园,永不后悔。(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