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日记 >> 正文 | 今天是: |
|
|
余映潮:今天我在做什么?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7 9:44:06 | |
今天我在做什么? 余映潮 2009-5-8 2009年5月8日 结束了四月的繁忙奔波。 五月里外出讲学的的余波也渐渐平息。 可以坐下来享受一下平静的读书生活了。 像退休两年来的所有日子一样,今天依然忙碌: 一、给大连一所中学发去我讲课的方案: 给贵校安排了两套活动方案。 请自选一套并尽快回复我: 第一套方案 (26日下午) 1. 第一节课:《说“屏”》(八上的课,在七下上。) 2. 第二节课:《行路难》(八下) 3. 一个讲座: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与创新教学设计 第二套方案 (26日下午) 1. 第一节课:《荷叶 母亲》(七上的课,七下重新上。) 2. 第二节课:《行路难》(八下) 3.一个讲座:发展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 二、与天津一所学校联系讲课情况: 文件已阅。安排很细致,谢谢。 我讲的课是: 五年级下《刷子李》。 八年级下《行路难》。 讲座:《谈“炼课”》。 如果两节课中的课已经上过,我再换内容。 两篇课文的预习题发您。 预习题在我讲课之前的一两天发下去就行。 请当班的语文教师落实预习,但老师不要给学生讲什么。 三、与柳州一位校长联系: 校长好。 问候。 贵校之行,一切历历在目。 我的讲课和讲座录像,刻录出来后可放在您那儿。 去年讲课的录像,如果学校里有,也帮我翻录一份。 我四月份比较忙一点,五月份可以好好休整了。 谢谢! 四、给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刊物写了一篇近700字短文《研究名师,发展自己》并发出邮件。 研究名师,发展自己 余映潮 研究名师的重要意义在于感受本学科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研究、教学艺术的前沿。 研究、学习名师,可以让我们少走好多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少走好多羊肠小路,少走好多走进去又退回来的路。 我曾坚持数年,研究过中学语文界非常多的名师。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一批名师,可以说是被我“尽收眼底”,即使是上海本地的老师也没有像我这样研究过他们。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何等雄奇壮丽的队伍啊,这是何等才华横溢的队伍啊! 名师研究贵在长久,贵在深入,贵在品味,贵在提炼。 如下研究角度与方法都是可行的: 观摩,观摩名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 收集,收集某位或某些名师的各类作品,进行阅读与探究。 收藏,收藏名师们特别经典的论述或案例,以作长时间的揣摩,感悟,品味。 摘抄,摘抄名师的名言和精彩的教学片断,缩写著名案例的主体内容。 评说,对名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点以及课例进行评论或批评。 提炼,提炼名师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及其教学技艺之中的精华。 综述,从宏观的角度对名师的思想体系、教学体系、教学风格进行评介。 比较,或从纵向、或从横向对名师群体进行比较研究。 …… 如果你想学到真本领,想成为真名师,如果你立志超越名师,你就得在研究名师这条路上走一走。苦心孤诣,扎实深入,乐此不疲。 我坚持得最好的地方是尽可能地多形成文字的书面的研究心得。不仅仅是从理性上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提炼出很多知识的精华。 我超越名师的突破口就是在论文和课例上:大量地撰写实用性的教学论文,用大量的课例支撑我的教学设计艺术的观点。 用“大量”来表现“力量”,这或许是奋斗之路上的一条警示语。 五、给《语文教学通讯》发去原来我讲的《七颗钻石》教学实录与评点。 六、给山东淄博某区拟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工作的设想: 一、活动时间三年,每年秋季集中活动一次,每次两天。 二、三年培训活动的主题 1.2009秋,教材的研读与教学创意的形成 2.2010年秋,提升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方法 3.2011年秋,提升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方法 三、每次活动的大致安排 第一天:上午听初中课两节,名师评课 下午听名师课两节 第二天:上午听初中课两节,名师评课 下午名师专题讲座 四、其它工作要求 区最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30-40人左右要求连续三年参加活动。 这些优秀教师每年要结合活动的主题写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七、写下两则“2009,我的工作之最”的提纲约500字。其中一则是: 最有创意的讲课 我的“一课两讲”的创意,在山东青州市得到了实践。 2009年5月7日,青州市举办“全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专家余映潮语文教学艺术研讨会”,我在会上讲了《散步》和《读<散步>,学作文》两个课。 这是第一次在外面的讲以《散步》为载体的“一课两讲”。 所用的教材是苏教版的。 我在八年级讲阅读课《散步》(新方案) 我在毕业班讲《读<散步>,学作文》。 课文,在我们面前被撩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展现了她的美丽动人的面庞。 青州市西书院中学的学生参加了听课活动。 八、寻找并下载关于“小说人物出场艺术”的正规论文。 如:《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刘景丽 《文学教育》 2008年第5期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技巧 曾海云 《文学教育》 2007年第9期 课文中的人物怎样“出场” 吴建南 《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 2007年第3期 《红楼梦》人物出场浅谈 李志云 《文学教育》 2005年第16期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设计廖志斌 《职业圈》2007年第20期 人物出场四法 《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 2008年第7期 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 高万泰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8年第9期 …… 九、读书,读网上杂志,做读书笔记。专门读与《孔乙己》有关的内容,精选的内容约有10000字。收获了许多的好材料,其中又有许多是我们原来理解不深或者完全不懂的内容: 《孔乙己》是落魄的旧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人生评传,是"小伙计"畸形的成长史,是孔乙己被无情消费的文本举证,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过渡的特殊投影,是智力文化被经济文化冲撞后落败的一幕残局,是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在时代变迁面前的不适与凋零,是鲁迅有了宏阔西方文明视野之后重新检讨中国社会实况的清醒与焦虑,是中国在被迫走入现代性的前夜所留下的匆促与慌张。 《孔乙己》包含三个层面的叙事,即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故事和鲁迅的故事,在分析该小说的叙事技巧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区别,还要注意到鲁迅的表现技巧是如何模糊了这些层面之间的界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表现技巧,探寻其中叙事的修辞性痕迹,体验鲁迅在叙事的更高层面上创造的修辞意义上的效果。 小说《孔乙己》,由于作者鲁迅先生在叙事策略上不愿以"超叙述者"的面目出现在文体中,而运用了现代叙事理论称之为"有限视角"的手法,导致了许多学者对该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与分析,顺延了一个特殊的叙述人"我"的眼光,从而走入了一个理解误区。 《孔乙己》的主旨并不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不是表现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也不是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孔乙己》中最基本的情感体验是孤独与虚无,它是困扰了鲁迅一生的森森鬼气的形象化。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通过对小说中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场景、停顿等叙事方法的运用的分析,剖析《孔乙己》如何通过叙事艺术的巧妙运用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余华谈《孔乙己》: 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有着鲁迅终其一生都抹不去的思索和寄寓。历来对《孔乙己》的探讨,人们更多地侧重于把孔乙己作为一个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实际上《孔乙己》这篇独特的作品,是鲁迅在为我们描画封建社会末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和他们的境遇,反射出几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落魄读书人的悲剧命运,酒店众人及至整个社会对待末代知识分子的态度。鲁迅意在表现这末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并通过这种生活的不幸和悲惨,促使人们觉醒。 剪辑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分别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粘接起来成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手段。《孔乙己》是一个小说作品,作家在作品中运用了高明的剪辑艺术,把一个个细节剪辑成一组镜头,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意义,使作品富有电影的剪辑美。首先,《孔乙己》在细节的剪辑上注意了物质内容的连贯性。法国马赛尔·马尔丹有过论述:“在两个镜头中,应当出现一种类同的元素,使人很快认出镜头和它表现的环境。”《孔乙己》就是这样,上一个细节与下一个细节都有类同的物质元素出现,这样,细节的过渡转换就显得自然圆润。作品写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排”出九文大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人们奚落他: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污人清白。人们步步紧逼: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步步为营,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作品再写孔乙己打折了腿后人们的议论。正在结帐的掌柜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 所谓叙事视角 ,就是讲述故事所采用的观照角度 ,它集中反映了叙事者同他所叙述的故事之间的位置关系。采用独特的视角来叙事 ,有时会产生非同一般的效果。都德的《最后一课》由于采用一个小孩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 ,把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舒婷的《我儿子一家》也采用了儿童的视角来写全家 ,风趣幽默 ,别具一格。鲁迅《孔乙己》的叙事视角更加独特 ,从而使文章的内涵更显深邃。首先 ,采用儿童的叙事视角。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用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 ,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孔乙己》的故事全部来源于“小伙计”的观察。一方面他作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观察者 ,另一方面“小伙计”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孔乙己周围的观众视角 ,代表着真正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冷漠的环境背景。一个孩子尚且如此 ,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来写 ,使读者在阅读这篇小说时感到更大的悲哀———哀其不幸。其次 ,采用回溯的叙述方式。采用回溯型的叙述就拉开了读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小伙计”所讲述的孔乙己的故事是过去发生的故事 ,讲述者与人物之间有着明显的时间距离 ,而且在情感上也拉开了作者与笔下人物的距离... ...... 从早上六点,到晚上11点。 像许许多多的日子一样,我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天,我做了上面所罗列的9件事。 还回复了十几封邮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