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有效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守正 | |
作者:刘宏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8 | |
有效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守正 宁海中学分校 刘宏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开始有意识运用课程论的原理,分析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指导教材处理,安排课堂教学流程等,出现了一些新颖、高效的教学设计案例。但是我们在追求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了还有一个教学设计规范的问题。正如 一.教学目标设计:简化头绪,优化内容 教学目标的设计,涉及到“教什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起点。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他们在备课时往往一开始就陷入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中,在“怎么教”上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试图从“怎么教”入手去解决“教什么”的难题,这就造成教学中出现大量无效的劳动。总的说来,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从重字词、语法的分析转到重文章内容、思想内涵的挖掘,而轻视文本特征指导、新知识的开发。因而出现教学目标定位的大而空、多而杂,甚至出现教学目标的完全错位。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的失效、无效,问题主要出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目标,那么无论在教学设计上玩什么花招、竖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 如某位老师在教学《竹影》时,为了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出奇,“一堂课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生处’,大大小小,几乎有二十个教学目标,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有教、什么也教不会。”②最终导致教学内容不清,教学目标不明,更严重的是, 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其实涉及教材阅读和教材处理两个问题。 二.教学主问题设计:统领文本,贯穿始终 对全文内容的统领作用和对教学过程的贯穿作用,这是设计教学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用主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用主问题来结构学生的课中活动,用主问题来制约课堂上无序、零碎、频繁的问答,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笔者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曾围绕“泛滥”一词设计一个主问题③:作者端木蕻良的情感特点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语概括?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用“泛滥”一词概括。然后,围绕“泛滥”进行了追问,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1.泛滥的本义是什么?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2.作者用泛滥形容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3.能体现作者泛滥情感的语句有哪些?请画出来。 4.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泛滥情感的? 这些问题涉及到词语基本内容的理解、课文情感内容的感知、作者情感特点的把握和情感表达方式的赏析等重要教学内容,既让人耳目一新,又贯穿全文的教学,可谓牵一词而动全文。 从上述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教学主问题,一方面要力求生动、巧妙、新颖、有趣,能一下子引爆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而作漫无边际的联想。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三.教学流程设计:逐层推进,调控自然 教学流程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学流程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想当年语文教学流程有一个公式: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积累生字词,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意思,分析写作特点。这个模式早已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千课一面,缺乏新意。但是人们在寻求教学流程创新的同时,又不能矫枉过正。比如,作者和背景资料介绍要不要?如果需要,安排在哪个教学环节?字词积累要不要?如果需要,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积累?在诗词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但朗读应该怎样安排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呢?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又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的备课功夫,就是要花在对流程中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和流程的调控疏导上。教学流程具体落在哪个点上,要视情况而定,看学生能不 四.文本解读设计:深入语言,以本为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文本解读又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语文教学设计中就要特别注意文本解读的问题。新课标提倡的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等主张,都是具体落实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师肯定并激励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只是基本要求,更应该具有充分的辨别能力,将学生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与那种天马行空式的阅读区分开来。教学的实践中,一些富有新意的文本解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走向割裂文本与解读的本质联系,最终导致反文本。教学《愚公移山》,批评愚公没有环保意识、没有经济头脑;阅读《背影》,当学生提出父亲攀越铁栅栏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解读时,教师评价“独具匠心”;学习《斑羚飞渡》时,学生质疑自然界中斑羚根本不可能具有如此神奇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教师大加表扬,引起一场激烈的讨论……所有这些,都表现出对文本的绝对漠视态度,文本已经只是一个引子,它不再是阅读对象,而只是一个引发随意解读的“由头”。 笔者教学周国平的寓言《白兔与月亮》时,曾引导学生对教参的解读“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一寓意进行讨论质疑。学生在争论中出现了脱离文本而泛泛而谈的局面。为此,笔者巧妙地引导学生从文章最后一节(见下文)入手,深入语言,以本为本,设计“一句三析,解读寓意”,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的争论。 (注: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灭,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一析,我们的主人公——那个独具慧心的白兔,为什么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这一疑问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回到全文的阅读。理解白兔心情前后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不是出在“拥有月亮”上,而是出在“拥有月亮后的心态上”,从而为把握寓言的内涵奠定基础。 二析,白兔在决定放弃月亮的拥有权时,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这个问题带出对句中“终于”一词的品味,从而加深对寓意的解读。“终于”让读者联想到在决定“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前,白兔该经过怎样的心理斗争啊!白兔最终的决定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人活在世上,万物均有归属,但这里有一个“楚河汉界”必须守住,尤其是那些原本属于大众的东西,决不能掠为已有!这样的细读,无疑使文本的解读更深入一层。 三析,如果去掉“和人类不同的是”可不可以,为什么?这一疑问促使读者进一步反思, 通过对最后一节反复细读,反复追问,《白兔和月亮》的寓意也就清楚了:在拥有巨大的财富(利益)时,能与别人分享,不被财富(利益)所奴役,以一颗澄明之心去享受欣赏,才不会生出得失之患。由此可见,《教师教学用书》上对《白兔和月亮》寓意的解读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五.资料穿插设计:适时适量,灵活穿插 教学设计中,有时为了配合教学内容,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穿插一些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特别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被大量引入语文课堂,这大大改变了以往“单媒体”课堂的教学面貌,让阅读课堂表现得丰满厚实,活泼灵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新奇和激动。 再如,读懂鲁迅的文章,了解写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出示写作背景必须恰到好处,方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 六.学生活动设计:活动充分,收获丰厚 学生活动充分,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关于这一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有两句话非常值得品味与重视: 1.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一个是“大量”,一个是“广泛”,足见强调的力度。 《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的一篇科幻小说。小说语言质朴,情节曲折,结尾出人意料又富有哲思。教学 反观现在的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设计,很多“优秀”教师热衷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不遑固本而忙于逐末,竞相在学生活动上搞花样,在课堂气氛上玩“火爆”。可谓浮躁至极。其结果或是个别精英学生的表演赛,或是充斥浮躁之风的自我放逐。这样的活动,除了博得听课师生廉价的笑声外,学生可以说一无所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虽下愚,知其不可。”教学设计追求创新,以达到更加有效,本无可厚非,但一味创新而失去语文教学之根,在舞台上跳跳蹦蹦,十分卖力,却不知道自己是谁,其结果必然是害了自己,也误了学生。 将有作,则思守正以创新。 参考文献: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①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P339(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 王荣生《听 ③ ④⑤⑥课例均引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年7——8期)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