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阅读教学 >> 正文 | 今天是: |
|
|
01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简案 | |
作者:LF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10 | |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LF 【单元教学设想】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屈辱的战争,我们不应该忘记;和平的阳光,我们更应该珍惜。解读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世界应早日铸剑为犁……本单元选文以叙事类文章为主,有新闻、小说、通讯、书信等文体,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有的记叙争议战争的胜利;作者既有“指点江山”的一代伟人,也有“激扬文字”的中外著名作家。学习本单元,要求:1.把握课文内容;2.评价人物形象;3.品味特色语言;4.体验特定情景与人物心情。 【单篇教学方案】 《新闻两则》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新闻阅读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巧妙掌握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品味精彩词句。 【主要教学步骤】 1. 放映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2. 听录音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要求能听出五个“w”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因) how(结果如何)。 3. 模拟播音员语气自读。要求思考: ①如果你只想简单了解新闻的内容,你应该只读哪句话? ②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信息,你应该只读哪段话? ③如果你想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你应该读文中哪几段话? 明确:简单了解只读标题;快速了解主要信息只读导语,详细了解则要细读主体。背景和结语有时明显出现,有时则暗含在主体中。 4. 用刚才老师教的学法自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自主阅读、自由发现、自行表达。 【方案二】 教学角度:综合性活动课——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锻炼自己、学以致用、增长见识,培养实践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 将学生分成四小组: ①主持组:设计若干有价值的、大家关心的与两则新闻内容有关的的热点问题,准备分类别采访专家; ②专家组:作为军事专家上网或者进图书馆查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相关背景资料准备接受采访,并向观众点评、分析战况; ③绘图组:根据课文内容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一张作战地形图,以供荧屏展示; ④为新闻播出设计导播广告、并写出导播语、结束语。 2.学生模拟活动。 3.教师点评。 《芦花荡》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配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给文章配乐、配图、配画外音、配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 自由沸沸扬扬读,整体感知。 2. 给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鱼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经典国乐,要求根据文字与内容选择朗读时的背景音乐。 明确:读文中景物描写时宜选配《平湖秋月》,而朗读“老头抓鬼子”的内容宜配《十面埋伏》。 3.播放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指名朗读1—8段,要求给这段内容配一幅插图。 明确:可以是美丽的芦花荡为背景,一个干瘦的老头在荷花淀里撑着船。 4.分组读老头护送女孩子挂花的内容(9—64段),想象老头没完成任务时的心理活动,给老头和二曼配上独白式的话外音。 5.师范读老头抓敌的部分(65—73),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老头的情感,以“老头的形象”为主题,给前面的插图提上一首诗。 【方案二】 教学角度:研究性学习——以课文为基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感性鉴赏诗体小说的艺术美. 【主要教学步骤】 1.第一次上网,查询写作背景及芦花荡的地理特征。 2.第二次上网,发现孙犁其人。 3.第三次上网,更多地了解孙犁,扩展阅读“诗体小说”的另一篇代表作《荷花淀》,具体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4.更多地寻找并阅读在孙犁影响下的“荷花淀派”作家群“诗体小说”的代表作。 5.将阅读收获交流共享。 《蜡烛》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说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表达,感受战争的残酷,感受生命的美好. 【主要教学步骤】 1.说说战争 ①引导学生关注对“敌人炮击”的反复叙述,并探讨反复叙述的意义. ②与战争对话,要求有理有据,以情动人,最好能变换视角,有创新. 2.说说蜡烛 ①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说说“蜡烛”的来历. ②对生活习俗进行综合,说说“蜡烛”的含义.(在西方,蜡烛、烛光象征圣洁、光明、温暖、安宁。) ③将前两者结合,说说“蜡烛”为题的好处。(昭示老人对生命的关爱,希望年轻的灵魂有一个美好的归宿,更代表着作者希望世界温暖、安宁、和平的愿望。) 3. 说说人物 ①说说老妇人的性格特点。②说说老妇人的心理活动。③说说老妇人的形象内涵。 4. 说说主题。 ①战争残酷 ②人民伟大 ③生命可贵 【方案二】 教学角度:体验式改写——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听读。在低沉的音乐中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然后以“老妇人是一个 的人”为题说话。 2品读。寻找文中老妇人的动作描写,想象:老妇人做这些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3.分组改写。 ①假如你是老妇人,你会怎样记下这件事? ②假如你是敌人,你会怎样记下这件事? ③假如你是那位牺牲战士的母亲,你有什么话对老妇人说? ④假如你是一直战斗在那位牺牲战士身旁的战友,请你写下你的见闻和感受。 4.强调改写注意事项: ①尊重原文中人物的主体性格;②尊重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情感倾向;③考虑人物不同的身份与国籍;④从细处着手想象。 5. 写作并交流评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读课——品味作者充溢于字里行间的对圆明园的的赞美、对侵略者的谴责,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人类文化的情感。 【主要教学步骤】 1.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著名作家雨果对圆明园和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各持什么态度?(对圆明园极尽赞美,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愤怒谴责) 2.指名读1—4段,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能表明作者对圆明园赞美之情的句子进行品味。 如:“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 3.指名读课文剩下的部分,仿照上文的品味方法,自选最能表明作者对侵略者愤怒谴责的情感的句子进行品味。 4.综合两组品味内容,得出结论:作者正是以圆明园的伟大来衬托、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方案二】 教学角度:对话——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深切感受的基础上与人、事、物进行对话,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与情感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学生说观后感。 2. 自读课文,学生说读后感。 3.自选角度,以“ ,我想对你说”为话题构思说话。 参考角度: ①圆明园,我想对你说 ②英法联军,我想对你说 ③雨果先生,我想对你说 ④巴特勒上尉,我想对你说 ⑤清政府,我想对你说 ⑥战争,我想对你说 ⑦中国,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析读——通过对文章关键句和主要表现手法及主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 听读。析一析“沉重”和“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2. 联读,析一析“历史”和“现实” 文章开头两部分紧紧围绕纪念事件本身叙述,同时穿插历史,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3. 选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明赫白代表的西德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真诚忏悔,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日本代表自私狡辩,强词夺理,手到人们冷落。 4. 寻读。析一析“意味深长”的句子。 如“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不仅写天气,而且写心情,渲染悲哀的气氛。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方案二】 教学角度:多角度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主要教学步骤】 1. 初读,理思路。 全文结构清晰,四个部分内容依次如下:参加纪念活动途中——开展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讨论——摘录血腥悲剧中的片纸只字。 2. 精读,品美句。 结合课后习题二对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进行品析。 3. 回读,探主旨。 鼓励与众不同,可以参考的说法: ①控诉战争的残忍。②歌颂爱的伟大。③揭露非正义战争维护者的自私嘴脸。④我们应该不停地反思历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