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强化训练意识  营造丰美课堂
作者:孙竹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0

强化训练意识  营造丰美课堂

南京29    孙竹青

在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课活动中,初中组评委、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明确指出,我们要“把能力训练真正地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多实施一点”,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多认一些字吧,多认一些词吧,多背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断吧,多安排一些集体训练活动吧!”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课堂的训练意识。

一、强化课堂训练的依据

1、强化课堂训练是初中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以便适应将来高中学习的需求。这种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单靠讲析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训练。

 2、强化课堂训练是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及目的任务所决定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使用语文这个工具,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必须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达到。

3、强化课堂训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都应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处于听教师讲析的位置,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讨论,去动手练习,那么,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培养起来的。

二、强化课堂训练的要求

1、训练的目的要精心设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使其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训练的内容要精心选择。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的培养、美育熏陶、智力开发等等,都是我们课堂上丰富的训练内容,从中加以精选,恰当地确定训练重点。

3、训练的方式要精心安排。阅读、写作、答问、解说、讨论、辨析、鉴赏,等等,这些训练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努力形成灵活和谐、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训练方式。

三、强化课堂训练的设计

提到语文课堂训练,不得不提到余映潮老师。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可以说,在老师的每一节课中,都有着丰厚的训练因素,这些训练,有机灵动,收放自如,丰富着学生的知识,锻炼着学生的能力。这里仅就老师的朗读教学训练谈点自己的体会。

     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朗读也不只是“大声”地“读起来”。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讲求语音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是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学习活动。

 余老师朗读教学训练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角度丰富灵动

1)小步轻迈——层次细腻。所谓小步轻迈,指的是在课堂朗读训练中,设计若干个训练的步骤,每一步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几个步骤连起来,可以明显的看出训练过程中的层进的轨迹。在《天上的街市》第二个教学板块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中,老师从节奏、停顿、重音、押韵等方面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进行细腻的朗读活动,进而体会诗的音乐美。在本文第四个教学板块“品味感受诗的情感美”中,老师指出,诗的情感,显露于诗的字里行间。全诗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想象、热烈的向往之情;表现出微波荡漾的感情,低吟浅唱的韵味。因此,第一节表现出一种惊喜;第二节表现出一种赞美;第三节表现出一种欢乐;第四节表现出一种甜美。

2)有引有读——重点突出。所谓引读,指的是教师的引导。教师此时的引导表现出一种诗意的表达,引导着学生有选择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在《紫藤萝瀑布》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分别以赞叹的、喜爱的和感叹的语调朗读了课文第二段、第六段和第十段。这样的朗读训练以语调”为线索展开引读,突出了课文最突出的段落,重点突出,指导细致,时间俭省。

3)表情演读——震撼心灵。所谓表情演读,指的是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朗读训练,即,像组织节目一样的组织课堂朗读。如《沁园春雪》的演读编排。在师生的共同演绎下,营造了活泼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4)一词经纬——体味深刻。所谓“一词经纬”,指的是朗读教学始终围绕着一个关键词进行。如《马说》一刻的朗读教学就是以“语气”一词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2指导细腻到位
   
以前,学习余老师的课例时,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他所任课的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那么高?怎么就那么能领会老师的意图的呢?后来,通过多次揣摩课例,尤其是聆听余老师的示范课,才发现原来是老师的指导在起作用。   

请看《律诗二首》的读指导。

老师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吟读:吟读就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接下来,老师又告诉学生吟读有什么特点:吟读和朗读不同,吟读时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要有拖音。然后,老师示范吟读《过故人庄》。在老师这样细腻的指导下,原本对吟读这种朗读方式比较陌生的学生对吟读有了最基本最直接的认识。

在学生自由吟读诗歌以后,老师分别就学生的读音、情感做了指导:“斜”字可以读为“xiá”,“家”、“斜”、“花”是押韵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再次吟读时,显然比第一次要好了许多:字音准确、停顿得当、情感充沛。如果在一般教师身上,朗读指导进行到这里就结束了,老师却没有。他趁热打铁,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吟读方法,自己练习吟读了第二首诗《游山西村》,并就其中的主要问题——情感欠缺做了必要的指导:“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读出叩你家的门到你家来作客的快乐情感。这样的朗读指导,不流于形式,不泛泛而谈;这样的朗读指导,实在扎实,细腻到位,极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得以与文字亲密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得以深化,。

再如《我愿意是急流》的朗读设计。第一遍读,重在整体把握,读准语音。第二遍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第三遍读,重在进入情景,把握语气。老师不是简单地提提要求,而是细细讲解,慢慢引导。例如,先范读第一段,指出,“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这样的指导有的放矢,指向明确,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3、层次分明渐进

一般的课堂朗读就是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角色朗读,教师指导的层面主要是让学生“出声”,很少关注对文本的反复体味。与之相比,老师的课堂,书声琅琅却并不单一杂乱,而是层次分明渐进

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老师从四个步骤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训练: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纸船》的朗读设计也很不一般:请同学们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这样的设计,不仅仅只是朗读活动的有序推进,也不仅仅只是欣赏角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将学生引入到恬静优美的诗情之中,深刻体悟作者当时的心境,为下文的分析欣赏奠定了基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朗读训练更是巧妙:以自由吟诵的方式读给自己听——互相说话的方式讲给对方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说给心灵听。这么精巧的方式,这么渐进的层次,既实实在在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给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时间,还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足见教师的设计之精妙,匠心之独特。

在《口技》朗读教学时,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训练: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读,读得有请有境;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的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角度精细,活动充分,形式多变,场面活泼。

其实,朗读训练只是老师丰富的课堂训练中的一个细微方面,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就会发现,课堂训练大有所为。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我们的课堂一定是理性与诗意共存的,一定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掌握更多的方法、形成更强的能力。让我们做得更好,走得更稳。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心声》教学设计

南京市二十九中    孙竹青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概括小说情节。 

2、揣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主旨,畅谈“心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揣摩描写,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学习准备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建议:可以从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换入手。

时间: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地点: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课堂上

事件:

1、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以他嗓子沙哑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2、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3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4
、公开课上,面对被指定的同学怯场,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打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 

ppt
明确情节结构:

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教师小结(一):曲折跌宕是本文最突出的情节特色

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万卡》,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的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李京京心里很不服气,他不仅自己努力练习,而且还去纠正被安排朗读的同学的错误。最后公开课时别人怯场,给了李京京一个机会,他终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借此发泄了心中积郁的块垒。故事虽简单,情节却曲折跌宕,摇曳生姿,扣人心弦。

三、学习活动一  引读课文——读心声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师生参与评价。

本课朗读训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面对着自己非常喜爱的课文,李京京渴望朗读,却只因自己的嗓子沙哑被老师断然拒绝,只因自己指出同学朗读存在的问题被嘲笑。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无奈的事啊。朗读这篇《心声》,我们要注意全文笼罩的感情氛围,或者说感情基调:淡淡的感伤。这就叫做:朗读,要把握基调。

指名朗读“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万卡》……朗读课文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这一部分。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2、京京和万卡有着相似的命运,因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由于老师拒绝,非常喜爱这篇小说的京京只能躲到远远的小树林里悄悄读。越读越想起从前和爷爷及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再联系现实,想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京京的心里怎能不伤心难受呢?这时的朗读,我们要注意体会这个小学生的心理感受。这就叫做:朗读,要渗透情感。

指名朗读“哦,多叫人怀念的事……京京心里难受极了”这一部分。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3、公开课上,听课人多,气氛紧张;林蓉完成任务,程老师满心欢喜;赵小桢临阵怯场,程老师有点焦急;鼓励同学无效,程老师有点慌乱;被迫同意京京读书,实属无奈之举。这一部分,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这时的朗读,我们要注意读出变化,随着情节发展人物的心理变化。这就叫做:朗读,要读出层次。

指名朗读“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这一部分。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4、因为赵小桢的怯场,京京的朗读格外引起程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有点担心,有点怀疑,有点无奈,又有点期待。因为是用心灵在体验,在交流,在表达,京京的朗读成功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时的朗读,控制语速很有必要,不能过快,稍舒缓的语速更有利于表达京京的朗读效果。这就叫做:朗读,要控制语速。

指名朗读“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我知道那个地址”这一部分。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ppt逐步呈现朗读要求

ppt教师小结(二): 两相映衬是本文最精妙的写作手段

小说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万卡和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

紧紧缠绕在一起。由朗读《万卡》,带出李京京的家庭和他对爷爷的思念:“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望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这个万卡写的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由万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最后朗读时他仿佛和万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最后“他心里在想……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现实和小说《万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李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四、学习活动二  揣摩描写——探心声

本文之所以令人感动,原因有很多,有曲折的情节,有细致的描写,有传神的词语。这里,我们主要从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的角度来体会文章带给我们的感动。

课文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多,充分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示例: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他对朗读课文的渴望,表现孩子纯真的童心。
   
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讲义从他的手指间滑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
   
后来京京长大了,妈妈说要让他到城里来上学,他就再没见过爷爷。可是爸爸妈妈总吵架,总吵架。一吵起来,妈妈总是打他,一边哭一边打,他害怕极了。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这个万卡写的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

   
这两段心理描写,写京京想念乡下的爷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京京对父母的不满意,对乡下爷爷的思念之情。
    
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住在爷爷家对门。……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乡下小伙伴的怀念之情,充满伤感和无奈。
   
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京京甚至想像得出万卡写信时的心情,那种期待、盼望、急切的心情。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他真想大声地读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读,这是个多好的故事!
    这一段心理描写,又一次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极度渴望。
    
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老师的意见和难受的心情。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万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不该有这样撒娇的腔调。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京京对万卡感同身受的理解,表现他纯朴认真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京京气得要命。怎么能这么说呢?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忌妒别人。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京京被误解后的难受心情。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情。
   
后面还有几个心理描写段落。这些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京京独有的的心理活动,展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ppt教师小结(三)描写细腻是本文最重要的表达风格

   文中丰富多彩的儿童化的心理描写,逼真细腻,情趣盎然,切合人物身份,极有个性和特色。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五、学习活动三  理解主旨——悟心声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一层含义: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希望老师理解的“心声”;

第二层含义:李京京受课文感染想念爷爷和家乡好友的“心声”;

  第三层含义:作者借主人公的故事呼吁教育工作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的“心声”;

第四层含义:通过李京京的生活遭遇,反映了某些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了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心声”。

本文题目内涵丰富,发人深省。

ppt教师小结(四)内涵丰富是本文最鲜明的主题特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读课文,读出了人物心声,通过揣摩描写,探究了人物心声,通过理解主旨,领悟了课文《心声》的含义。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黄蓓佳《小船,小船》、《请和我同行》等作品,做读书笔记,并准备交流。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