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阅读教学 >> 正文 今天是:
04人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简案
作者:XSY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7

九年级()第四单元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XSY
 【单元教学设想】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求知。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讲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讲的是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短文两篇》谈的是读书问题。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进行阅读;注重整体阅读,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的思路;注重读写结合;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单篇教学方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理读

主要教学步骤:

1 .找要旨。弄清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2 理思路。结合下列提示,开展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谈到要论述的话题的。关注课文中的过渡句。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此文的写作思路:首先其次讨论后归纳理清课文思路的方法。(注意寻找衔接课文内容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在本文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设问句,因为它很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又启发了读者的思考。)3.析论证。仔细阅读48段,把它看作一篇独立的小议论文,找出论点、论据,简析其论证方法。4.联实际。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出怎样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然后对照这个标准自查自己的情况,清醒地认识自己;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有何意义?

方案二

教学角度:多角度悟读

主要教学步骤:

1.趣味性导入。出示题一:出示四个几何图形,学生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出示题二:出示由两个人头构成的高脚酒杯图象,说说图中画了些什么?背诵《题西林壁》。得出结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2.多角度悟读。读出文章思路:首先由问题提出要论述的话题,然后论述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接着谈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最后谈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基本条件。读出你的收获。角度提示:写作方法,内容启示,修辞运用,结构过渡,论证方法等等。

3.积创新名言。由学生大声背诵自己课外收集积累的有关“创新”的名言警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穿插助读材料,加深学生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

1.整体感知,读文寻脉。通读课文,课文只要谈的是什么问题?试拟出行文的思路。

2.穿插材料,加深理解。学生根据观点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找论据,析论证方法。穿插助读材料――关于儒家重伦理而轻科学的论述。学生根据观点B“中国学生大多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而不愿动手”找论据。穿插助读材料——丁肇事中教授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讲,寄语故国的青年们,希望他们重视科学实验工作,在未来的年代里为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对实验的认识。

方案二(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教学角度:探究性学习

主要教学步骤:

1.根据问题寻读。什么是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是否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中国学生现状如何?什么原因造成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布置探究话题:举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试谈实验精神在个人行动上的作用。中国学生动手能力真的比外国学生差吗?浅析中国教育的弊端。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教师指导研究方法:确立话题;查询资料;得出结论,撰写论文。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协作,认真查询,资料来源要广,文后要注明出处。4.交流探究小论文。5.出一期探究小论文的黑板报。

《谈读书》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积累品读

主要教学步骤:

第一个教学板块:朗读

1.第一遍,读准字音,积累一批二字词语和一批四字词语。2.第二遍,读懂课文,如有不懂的,结合发放的何新译的版本《论求知》,比照阅读。

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

1.课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在书上划标记。2.两人一个小组,共同品读这些名言警句,说说这些句子的妙处。发言时,要求两人合作,一个大声朗读,一个深入品味,看哪组合作愉快。品读角度可以多样。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运用一组排比写出了读书的三种目的。又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三个教学板块:竞背

试试看,给你们3分钟,看能记下多少名言警句。

方案二】

教学角度二:仿写

主要教学步骤:

第一个教学板块:质疑。认真读课文,把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拿出来在小组共同讨论解答,还不能解答的再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答。

第二个教学板块:仿写。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找出来,赏析其妙处,然后指定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仿写。

品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提示:运用一组三列式的句子写出“运动”或者“绘画”“弹琴”“书法”等的不同目的。

品读:狡诈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提示:运用一组排比句子,写出不同的人对待“时间”(或者“机会”“失败”“生命)的不同态度。

品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提示:运用先分述后归纳的分总结构模式写一段文字。(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不求甚解》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渐进式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

1.课题导入。解释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思。一般的人们是怎样理解的?作者又是怎样理解的呢?找出“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认真读课文。

2.浅析论据。为了进一步强调“不求甚解”的含义,课文中运用了很多例证、引证。试找出来,说说这些例证和引证有什么作用

普列汉诺夫(例证):强调读书要虚心,还要活读书,理解其精神实质。

诸葛亮(例证):说明读书要广泛阅读,全面了解。

陆象山(引证):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因小失大,不懂的地方暂且放过。

3.学生发问。不求甚解是不是就表示读书可以马马虎虎?陆象山说“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如果这样读书,是否会让我们失去一股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会不会是走马观花式的读书?

4.  总结思路。用完整的文字表述此杂文的写作思路。

【方案二】(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教学角度:助读

主要教学步骤:

1.梳理课文。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阅读课文,说说对方的主张是什么?作者的主张又是什么?为了进一步强调自己的主张,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最后得出怎样的结论?

2助读。(1)再读课文,将你认为能够对你的学习方式有所启示的或者激起了你的联想的或者你还心存疑惑的句子做上记号。(2)交流感想心得。共同解答疑惑。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插进助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不求甚解值得提倡的一种阅读方式》http://www.zgsnb.com.cn/c/n2/ca3681.htm

余秋雨《青年人的阅读》中“名著读不下去也可以暂时放下”一节。

《不求甚解好》http://learning.sohu.com/class/sen-writing/sszm/ss5.htm

3.成语新解

辨证分析下列成语,为它们翻出新意:“见风使舵”“拔苗助长”“班门弄斧”等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改编为访谈节目

主要教学步骤:

1.第一次合作讨论。查询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查词典,解决生词。熟读课文,广览资料,小组展开思考讨论: 作者是针对什么观点展开批驳的?悲观论调者的观点是如何得出的 作者是怎样反驳的?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2.第二次合作讨论。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正反,反方,观众,主持人 以新的小组为单位,进入角色,再次合作讨论,为访谈做准备。教师指导方法。

3.进入角色做访谈。(1)主持人提问。可能涉及的有:请问鲁迅先生,您当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请问反方,你们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悲观想法?请问鲁迅先生,您怎样看待这些公开的文字?您有什么证据证明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呢?“脊梁”怎样理解?您列举的四类人如何理解?您能列举一些具体的真人真事吗?请问,反方,您还坚持您的观点吗?您认为您犯了一个怎样的错误?(以偏概全)(2)观众质疑。观众就不懂的句子或者其他的问题可以向正反或者反方提问。

【方案二】(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教学角度:辩论活动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导读指导。第一遍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检查:体裁?(驳论文)作者针对怎样的谬论展开反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树立的正方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说。(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穿插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第二遍读课文,深入讨论。你发现支持错误观点的论据了吗?作者认为对方的推论有什么问题吗?你能给作者的论据补充一些鲜活的事实论据吗?教师小结文章的思路。2.辩前准备活动。选出代表。正方反方各四人,其他做观众,兼评委。教师做主持人。正反方各自组织辩论材料,要求发言时口齿清楚,观点鲜明,作为论据的材料充分有力。评委及其观众要总览全局,事后评选最佳辩手。3.开展辩论活动4.评选最佳辩手。(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