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阅读教学 >> 正文 | 今天是: |
|
|
03人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简案 | |
作者:LF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7 | |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LF 【单元教学设想】 少年时代,是人生难忘的诗章,这首诗是一颗怪味豆,让我们在酸甜苦辣中感受阳光的灿烂、体味生活的雨雪风霜,然后在心灵深处铭刻下岁月的诗行……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些少年,有的忍辱负重,被生活的艰辛压得麻木而迟钝;有的在放鸭的孤独之旅中成熟成长;有的被现代教育不公平地对待,却努力挣扎,终于释放出自己生命的精彩;还有的亲身体会了最亲的人的薄情寡义,发出了无奈的呐喊……学习本单元,要求:1.明确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在文中的体现;2.理解作者意图,对文章的内容有独特的见解;3.揣摩小说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创造性地阅读,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单篇教学方案】
《故乡》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专题阅读——将文中的“对比”作成一个学习专题,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故乡的巨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作者带来的情感震撼。 【主要教学步骤】 1.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及相关事件;2.初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感觉到了许多变化,主要是故乡景、故乡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请列一个人物表。3.学生在人物表中选择作者着墨最多的人——闰土,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他的变化。4.再读全文,合作探究,教师适当补充。友情提示:主要从外貌、动作、对话、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角度进行对比。5.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找出其他“故乡人”的前后对比。6.回读课文,发现“故乡景”的对比。7.分组对这些“对比”的作用进行品析。8.将品析结果写成小论文。 【方案一】教学角度:个性化解读——尝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进行个性化解读,训练学生思维。 【主要教学步骤】 1.由小说的三要素导入。2.小说的核心要素是人物,那么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 明确: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宏儿”“水生”。3.分别找出课文中与这些人物相关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4.将这些描写按人物分类,然后细读,用一两句话评价这些人物,对有创新光芒的见解,给予鼓励。5.回读全文,筛选信息,给文中的主要人物写一个小结。6.合作讨论文章的主题,然后指名发表意见。7.投影出示对课文主题的众说纷纭的多种理解,学生再争议,表达观点并说明理由。 《孤独之旅》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归类品读——将小说中心理、环境等描写进行归类,让学生在反复品析中感受阅读成功的愉悦,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 【主要教学步骤】 1.学生自由诵读,说说读后的感受。2.好的小说离不开描写,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描写。3.将这些描写按环境、外貌、神态、心理等进行归类。4.指导学生发现“心理描写”上的规律与特点。明确:课文基本上以心理描写贯穿,并且详尽地写出了杜小康心理的变化。从“想上学——茫然——害怕——恐慌——惊喜”。5.指导学生对文中的“环境描写”按对象进行归类。①有关“鸭群”的描写;②有关“芦荡”的描写;③有关“风雨”的描写。6.用“……写出了……”的句式品味描写的作用。7.学法总结:寻找——归类——品味——小结。 【方案一】教学角度:层层扩读——通过对本篇文章之外的有关情节和类似作品的阅读,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成长中磨砺的痛苦与成长后甜蜜的喜悦。 【主要教学步骤】 1.初读文章,基本理清课文中小说的三要素四部分;(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再读文章,思考:文题《孤独之旅》中“孤独”是什么意思?3.回读课文,用一句话评价“杜小康”。4.教师指点:本文是一篇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布置课外自渎完整的《草房子》,再次评价“杜小康”,并跟上次的评价进行比较。5.布置课外还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鲁滨逊漂流记》,再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孤独”的理解,也可以将心得体会写成读后感。(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课本剧编演——将小说尝试着改编成课本剧并自排自演,调动学生积极探索语言的奥秘的兴趣,迅速让学生兴奋起来,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编演的过程中自然地体悟精彩。 【主要教学步骤】 1.自读文章,将课文中所有的人物列一个人物表,理清人物关系,对人物性格进行基本感知。2.再读文章,探究: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原因是什么?3.如果将这篇文章改编成剧本,我们应该怎样改?改编指导:①剧本和其他文章的样式不同,主要由人物姓名和对话两部分内容构成,比较有特色的语气、表情、神态、动作要在人物姓名和对话之间用简洁的语言交代,并且用括号括上,假设要说明的内容较多,还可以在对话后附上。②完整的剧本还应该有时间、地点、环境的简要交代,复杂的还必须进行道具、服装的说明,这些一般在主体部分前后,必须尽量简洁。③情节较复杂的小说还要分几场进行改编。4.教师进行改编示例。5.分小组将课文改编成“盼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三场剧。6.用视频展示仪当堂展出有代表性的改编文本,学生点评并修改。7.分小组、分角色演出剧本。8.评出最佳改编奖和最佳表演奖。 【方案二】教学角度:比较阅读——将本文与《故乡》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赏析,进一步把握小说的阅读方法。 【主要教学步骤】 1.读:仔细回读《我的叔叔于勒》和《故乡》。2.比: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友情提示:可以从内容、写法、主旨、人物、描写等方面去发现。3.结:相同之处:①两文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世态人情;②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③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写法;④从作者的理想来看,两文都不失积极乐观的思想;⑤两篇文章都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心理;⑥人物的描写方法也有很多相似……不同之处:①时代背景不同;②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不同;③要表现的人物的身份不同;④对比的对象不同……4.将这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进一步拓展、丰富,然后形成研究性文章。 《心声》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教学角度:自主阅读——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说、自理、自评等活动完成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把握并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主要教学步骤】 1.自读: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③读出感情。2.自说: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要求简洁明了,步骤:①自己说给自己听;②小组内每人说给组员听;③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轮流说给大家听;④学生点评,老师点评。3.自理:按小说结构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出文章思路。友情提示: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4.自评:教师首先示例,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对小说的标题、人物形象、线索、写法、精彩的描写进行评点。5.将点评的结果互相交流。 【方案二】教学角度:多角度阅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读文章后,从不同的角度说话、概括、评价、积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主要教学步骤】(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1.多视角说话。分别以下面人物的视角说话①以“李京京”的口吻说这个故事;②以“程老师”的口吻说这个故事;③以“李京京同学”的口吻说这个故事。2.多侧面概括。分别从下面几个侧面概括文章:①从内容看,这是一个 的故事;②从作者的情感看,这是一个 的故事;③从语言看,这是一个 的故事。3.多角度评价。分多个角度评价人物,如对程老师的评价,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着手①从教学水平看,程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②从对学生的态度看,程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③从课堂上的表现看,程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对其他人物进行评价。4.多方式积累。可以从下面角度积累文章的精华:①文中的佳词;②文中的美句;③文中的精段;④文中的特别的写法;⑤读文章后的启示或感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