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的猜想
——2010年我的工作之最(2)
3月,初春的寒意还萦绕在人们的周围。
南京雨花区初中语文教师中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美好热烈的猜想。
这是因为我要去他们那儿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这是因为我的这次的讲课是“一课两构”,“一课两讲”。
于是雨花区的教研员戴锁清老师便建议大家猜猜余老师将会如何上课。
雨花区共青团路中学的语文组便组织了下面的活动:
余映潮老师将于12日来我校讲学,这次他带来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两种上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词中流传最广的作品,网上对于这篇词的教学设计不可胜数,余老师此次带来的定是不同寻常的上法。
请各位语文老师来猜猜看,余老师究竟会怎样对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他会怎样设计教学板块?使用什么教学方法?
下面是戴老师五月份发过来的老师们的猜想。
这是异彩纷呈的浪漫温馨的畅想。
这是语文教研活动中的珍品。
每一位老师的猜想后面,都是辛勤的劳动。
每一位老师的猜想之中,都表现了自己对于《水调歌头》的创造性的教学构想。
细细品味,中规中矩,创意丰富,各有千秋。
猜想一:顾旭霞老师
根据余老的一贯风格,在入课上,他会秉承其一贯的简洁明了——直接导入课堂,然后分为这样几个教学步骤:
1. 与文本对话:
请学生在预习基础上进行文本疏通,拎一拎重点词句,应该会有个别字词的示范赏析
2.与作者对话:
结合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这样的文章背景,体会情感。
3.比读中品析
最后可能会由月而感,比较几篇中秋诗歌在语言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猜想二:姚新老师
揣测余老师这节课的构思,我仍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幸好大家关起门来都是自家人,也斗胆来说两句。
这是一首词,一首豪放词,一首浪漫主义的豪放词。而词的教学就在于读,因此我觉得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活动:读出词的韵律美(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平仄);读出词的画面美(找出词中的意象);读出词的想象美(以月为中心展开的纵横虚实结合的写法,);读出词的情感美(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穿插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豪放词的特点);读出哲理美(重点分析词的、下阕)。
究竟余老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带给我们精彩,谜底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猜想三:周勍老师
余老师功力深厚,又创意无限,实在不知从哪猜起,还是学习余老师的板块教学,来试着设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教学吧。
教学内容:吟诵、欣赏
教学步骤:
一、资料助读
1.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译读小序,着重介绍苏轼的人生遭遇及本词的艺术成就。
2. 介绍一些关于“词”的知识。重在苏轼首创的豪放词风的解读。
二、教学内容
(一) 诵读。
读出一点词的味道;读出一点波澜(欲、恐、恨、愿);读出一种旷达;读出一点理趣。
(此教学环节会穿插一些字词读音与含义、对课文的初步评点欣赏、雅致词语、名句的积累)
(二) 欣赏。
优美的意象-------月亮。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太多的情感、理想和憧憬,承载了苏轼 太多的心事、情思,也成就了一篇中秋绝词。
丰富的情感-------赞美向往、矛盾留恋、忧伤埋怨、宽慰释然、美好祝愿
豪放的词风-------插翅的思想,自由飞翔在天上人间;与青天作友,和明月对话。潇洒浪漫,乐观旷达
完美的意境-------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丰富的情感、人生的哲理、共同构成了豪放而阔达的意境。
哲理的表达-------皓月当空,作者仰古今变迁,慨宇宙流转,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达到了的高度契合。
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表现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此环节穿插有关诗歌意象、意境的知识介绍)
猜想四:汪晓春老师
教法一:
1.吟诵 (分层次分要求朗读)
2.品析 意象之美——以月亮寄托情思
意境之美——诗句表现的浪漫旷远的情致
意蕴之美——深刻的人生哲理
3.拓展 李白《月下独酌》
教法二:
1 .与诗人相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与诗人同游——想读,说读,吟读
3 .与诗人对话——表达你的感受
猜想五:周遇老师
整堂课以读贯穿全部
一、导入: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卷三九)。《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说明《水调歌头》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静静的听。
三、细细的品:
品景美,用散文的语言描写。
品情深,补充苏轼兄弟情谊甚笃,咫尺天不相见的情况。
品理趣,结合书下注释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比较品评,领悟苏轼天上人间的选择,体会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感受苏轼善处人生,热爱生活,旷达的情怀。
四、回味的读。
五、格式仿写。词牌格式。
猜想六:韦忠琴老师
余老师的每次上课都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此次的共中之行一定也是如此,对于他将要上的《水调歌头 明有几时有》妄加猜测如下:
导入:以极其精练的语言介绍作品、作者、课题,开门见山。
过程:
首先自己吟诵这篇千古绝唱,从节奏、停顿、音韵、画面等方面指导朗读,使学生融入诗情画意里去;
接着,从诗歌内容、情感、哲理、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品析诗歌美点,欣赏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最后可能会进行比较阅读。
猜想七:将光明老师
一、美读古诗,品尝诗味。
1.生读。自由的放声的读。
2.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读出重音。
3.学生说说初读的感受。
4.配乐读。
二、句段评点,品悟诗情。
1.学生说说这首词的意思,要求说通畅。
2.学生说说这首词的背景,了解苏轼写词时的遭遇和心情。
3.给学生一个示范,让他们点评词的某一句,或者上阕、下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赏析技巧,品悟诗美。
1.教师做鉴赏的示范。提示:从构思、语言、意境、手法等角度赏析。
2.学生模仿鉴赏诗歌的美。
四、联想比较。
可能选择苏轼同期的诗、词做比较阅读。
猜想八:沈梅老师
我知道,我想也是瞎想,才也是“白菜”,大师到底怎么上,我实在是揣摩不出,只好聊聊自己的想法啦!
一、倾听作品 ,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读解词前小序的含义,领会苏轼此词除了抒写个人对待贬谪的态度外,又多了一种思念亲人的情感。
2.出示要求: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三、重点词句品味赏析
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写作背景。全班交流。
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联系何在?
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四、 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
五、再读文本,体验内化。
欣赏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歌曲优美的旋律,宁谧的氛围,与本词意境吻合,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产生美的感受。
解读作者
结合你所了解的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苏轼的介绍。
猜想九:曲丽丽老师
看了余映潮老师布置的《水调歌头 明有几时有》预习题:
1.反复朗读课文。
2.反复研读注释。
3.查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4.自读自讲这首词的意思。
我猜想他的教学设计可能是:
一、吟诵:播放课件展示画面,配上音乐,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学生模读
或演读,适时点评,及时鼓励。
二、品情:【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资料助读: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这首词既流露了诗人缠绵悱恻之情,又显
示作者乐观旷达胸襟,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请从诗中举例说明。
三、绘境
这首词上片问月,下片问人,想象奇特,意境豪放,富有浪漫色彩。请展
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描述词中呈现的画面;联系作者的心情,体会词的意
境,并做片段赏析。
四:拓展 此词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就情趣、理趣、和意境方面比较阅
读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这些美丽的构想,将留存在我的工作的记录之中。
让我时时感受到真诚与友谊。
在语文教学的绿色土地上,我们一起享受着“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