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余映潮《夸父逐日》课堂教学述评——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024) | |
作者:余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5 | |
在坚实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在传统教法中蕴育创新 ——余映潮《夸父逐日》课堂教学述评 珠海市五中 余鲲 应珠海市香洲区教科培中心的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珠海八中给区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夸父逐日》。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余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学根底、“鲜活”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是体现出一个具有多年教学经历与丰富教学经验的名老教师在坚实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在传统教法中蕴育创新的风格特点。 余老师讲叙《夸父逐日》,主体是以“读”这一活动为线索,串起学生三次学习活动,构成三个教学活动“板块”。而所有活动无不是围绕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行的。 第一次学生活动余老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细地认读”。在这次阅读活动中要求学生认识一种语法现象——“文言文的省略句”,对省略现象做简单解释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要读出文中哪里有省略,省略了什么。从学生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基本掌握省略句的特点,补充所省略的内容。 第二步要求学生用成语印证词义。余老师展示文中几个重点词,如“走”、“泽”、“道”、“至”、“弃”、“化”、“饮”、“渴”,要求学生解释词义后,说出一个相应的成语。这一个环节余老师既抓了字词基础的落实,又进行了知识的扩张与提升。几个学生分别说出了“走马观花”、“涸泽而渔”、“道听途说”、“宾至如归”、“千变万化”、“背信弃义”、“饮水思源”、“望梅止渴”等成语。学生在掌握了词义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进行组词,这个活动加深了他们对词义的认知与理解,而知识的拓展更是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次学生活动为“精妙地朗读”。在这个活动“板块”,又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步要求学生能读出句号与分号。告诉学生“句号”表示一个情节,分号表示情节中的细节。在教师范读带领下,学生自己品读领会节奏与轻重。第二步,余老师要求学生读出雄壮与悲壮的色彩。读出“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所表现的雄伟气魄,读出“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悲壮与不甘。第三步,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结构。读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尾声。这个环节余老师一方面运用朗读这个手段,理解课文词句的含义,领会课文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结构。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与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能力,对文本理解领悟的能力。 第三次学生活动为“精要地品读”。首先要求学生品味一个字:“渴”,从“渴”字我们能够品味出什么?其次要求学生品味一句话:“弃其杖,化为邓林。”这句话为什么好?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余老师再做出点评。从内容上看,“渴”体现了“逐日”的辛劳,反映了我们先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艰苦卓绝,不屈不挠;“渴”,在课文的结构中,起到情节的开端到情节的发展的承接作用,由于“逐日”,才有“渴”,也由于“渴”才有后面的“饮”;对情节的高潮与结局来看互为因果,因为“渴”,饮不足,才有“道渴而死”的结局。“弃其杖,化为邓林”好在哪里?英雄虽逝,在其悲壮的身后留下一抹绯红的色彩。在这个活动中,余老师通过品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培养学生对篇章地理解分析能力。 课堂的最后环节是对课文主旨的归纳。对学生的各种意见,对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都给与肯定,鼓励学生的发言与思考。最后,余老师采取开放式的方法总结,他列举了多种观点,供同学们思考。讲课在余老师投影展示:“神话阅读的经典格言:人类借助神话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后结束,给学生留下回味反思的余地。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今天我们回顾反思余映潮老师这堂课,我想可以有许多的收获与体会。 一、“发现”课文,活用教材。《夸父逐日》一篇包括标点符号仅仅50个字的课文,在余老师的课堂里像是一座无尽的语文宝藏,字、词、句、篇;结构、内涵、意义等无不包含。在别人眼里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讲,没有什么可以练的短文章,在余老师手下可以有知识的传授,可以有能力的培养。关于对教材的处理,余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地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要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要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要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夸父逐日》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余老师“发现”课文的内在价值,把教材用实、用活、用巧到了极致。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如何认识教材,如何处理教材有许多的学问,“发现”课文,用好教材,体现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对讲好一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返“璞”归“真”,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自实施新课标以来,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过多地否定与批判,割裂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这也导致今天语文教学出现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即:重外在的表现形式,轻内在的教学实质;重表现手段,轻基础知识。而要解决教学实质问题,最重要的是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那么怎样才能返璞呢?返璞即“返朴”,返回朴素的语文教学行为,去掉一切的“奢华”。当然,我不是说要排斥任何现代先进教学技术手段,我赞成的是内容与手段的完美统一。“归真”将解决的是语文教学本质问题。即:语文教学教什么。余映潮老师说得好,“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作积累,练能力,老师要少一些花架子” 。去掉花架子便是返璞;做积累,练能力就是归真。 其实,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余老师用他的这堂课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如何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夸父逐日》这堂课中,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如抓住文中八个关键词,结合课文进行理解掌握,并进行知识拓展,要求学生用成语表达其含义;有对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如“渴”在篇章中的作用,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结构;有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的训练;还有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三读课文,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如词义在成语中表现,即知识的运用;又如对整篇文章主旨的理解概括,等等这些都有效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整堂课下来给人们的感受就是“学语文,作积累,练能力”。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造新型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结构单调。作为资深教师余老师可以说从传统的教学中蜕变化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崭新的道路。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结构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如《夸父逐日》中构建了三次学生活动,就是三个板块。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板块式结构”,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板块”之间,不是孤立的,它是有机地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这种“板块”既可以是知识的训练,又可以是能力的强化,无论是内容,还是操控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于“块”的生成,可以布局,可以迁移,可以拓展,可以穿插。“块”与“块”相连,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是,在余老师的运用中,老树开新花,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它也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它还可以是一种教学整体布局的结构方法。《夸父逐日》就采用了这种以反复朗读为教学主线,在朗读中变换角度,同时有步骤有层次对课文进行品析的结构布局。这堂课首先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精细地认读”,其次是要求学生“精妙地朗读”,再是学生活动为“精要地品读”,不同的“读”有不同的要求与目的,但它构成了课堂的整体布局的三个“板块”,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中不曾有的。 这堂课最后的安排,在学生对课文主旨概括后,老师提出“奇妙观点”,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采用开放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它恰恰表现出余老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思想。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使听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以“双基”为灵魂,以“板块”为框架,以“阅读”为手段,突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氛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长远、全面的发展,在坚实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在传统教法中蕴育创新,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给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而秀美的广阔天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