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01.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蔡永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1 23:18:32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001)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蔡永如

 

20121011日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又一次不辞劳苦来到塘厦初级中学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这次,我终于有机会站在余映潮老师面前上课了,更有幸的是,这次的教研活动比以前更有挑战性,余老师评完课后会提出修改意见,第二天我们再上一次。由于机会难得,我很珍惜这次上课的机会。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针对铭文的特点,通过诵读和翻译,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感受铭文的音韵之美。教学中,扣住德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领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余老师这这样点评我的课的:

陋室铭》我们把它放在今天这四节课里横向比较是最难上的一节课。我们其实把它放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整册课文里面,也是极难上好的一篇课文。我们纵观大量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几乎可以说很少有人把陋室铭上得那么的美那么的雅那么的深刻,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训练。此课难上!我们来看这节课的教学脉络。第一朗读,第二分析,第三讨论,第四写作,大致上是这样一种思路。朗读这个环节很细致,读好韵脚,读好节奏,读出课文的层次感。这几步表现出朗读训练的细节化的处理,和一般的我们指导学生朗读不同,一般的把它读得流畅把它读得准确把它读得有情感,但这里是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读好韵脚、读好节奏、读出层次感、在朗读之前还听了一次朗读、还大略地让学生感受了一下文章的特点。这个环节做得很扎实。“品析”这一块重点抓“德馨”两个字,通过师生的对话,知道了“德馨”在全文中的重要的作用。“讨论”这一块给了一个讨论话题“作者写了自己的陋室不陋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操“,师生讨论,老师小结: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顺势引出托物言志,然后顺势让学生写作 “松树”。 

教学流程很清晰,教学结构很完整,一般而言,这个课像这样上下来也就可以了,但我们还是要细细地看。我们再来看环节,朗读之前有一次听录音。这是世界上最差的录音,简直不像老师读的东西,就像文盲在读书,这录音既读不好节奏也不好重音,也处理不好情感,(这就是选材不当, 所以这个录音其实是害人,倒胃口的录音。《陋室铭》的朗读录音一定要找名家版,朗读录音要能让学生倾听、享受。这是细节问题。我们再看朗读这三个环节是好啊,但恰好差一个字“情” !(接着余老师范读一遍《陋室铭》展示如何读出其中的情致。)“品析”这一块上课的老师主要是硬讲,一处一处的问!为什么要问?这就是我们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问太多会失去美感。另外这节课难点没解决,比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到底起什么作用,含义是什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表达效果如何?没有深下去。再看最后一个环节写松树,好像是为了落实托物言志,其实就本课的教学来讲,画蛇添足。我们的陋室铭本身深刻的优美的精致的内容还没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最后来写作?为什么不开头写或中间安排写作?这是呆板的形式!

接下来,余映潮老师跟我们一起研讨课文,他是这么分析的: 

《陋室铭》的朗读很难。第一句要读好(余老师示范读),“德馨”两个字要强调、要扬起来。《陋室铭》的后半部分两个“之”的技巧很大:第一个“之”字带过去,舒缓句子节奏,语法来讲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后面一个“之”字用语法来讲是宾语前置,朗读来讲是强调语气。《陋室铭》它的开头叫“突起”。“山不再高”这两句起笔高远,它的中间是“纡形”,接下来各个角度都写到,婉曲地写下来,最后一句收得很有警策性、收得很险峻。它的细部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例如为什么起笔高远?意在写陋室。 开头以虚引实,“山”、“水”、“仙”“龙”等都是很崇高的东西。“室不在陋,有我德馨”写“山”、“水”、“仙”“龙”其实暗含着是写自己。“苔痕上街绿,草色入帘青。” 这句写静为动,“苔痕”是静的,“草色”是静的,但因为“上”和“入”就变写静为动。这里虽然写的都是微小的景物,但是有色彩感、有生命感、有宁静感,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的心、写自己的精神状态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运用衬托手法,用写客人来衬托自己,一个正衬,一个反衬。“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琴”和“经”,选材高雅、志趣高雅、悠闲自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应该是写他心境好。“丝竹”是靡靡之音、吵人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它指的是和古琴相比,声音不好听,其实这是写物也是抒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里写的是作者的抱负,不是现在的人说的“类比”,“南阳的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叫“用典” ,用典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抱负。“孔子云:何陋之有” 用孔子的话来赞叹自己的清高,这句话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把“君子居之”四个字藏起来了。这就是文学,不同一般的引用,文学讲究婉曲的表达自己的心迹,用典也是!

最后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陋室铭》:

上课老师要以四次朗读成为线索贯穿全文,一定要做好背景铺垫(强调作者此时是一个贬官, 刘禹锡在古代文人里面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先安排第一遍朗读(要求:读好韵脚、节奏),读后安排一次“自读训练”(自读自讲: 读课文看注释给自己讲文章),老师应该把注释里边没有讲清楚的个别的难字词再给学生提醒一下,自读自讲就是文意把握。接着,老师让学生进行第二次朗读(要求:读出层次),读后安排一个“释难训练” (讲解“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和“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三个难句。)这个环节结束后就把整篇文章的翻译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进行第三次朗读(要求:读出情味),读后老师安排第三次活动“赏析训练”(用一个“雅”字来说一句话),老师举例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写的是德行之雅。例子出来了后面的内容老师就请同学们去赏析。同学们自己思考,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预设学生的答案会出现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清静之雅、情趣之雅、志趣之雅等,老师的板书最后还要添上起笔之雅、诘句之雅,那么整篇文章就由一个“雅”字带出来了。最后以背诵全文结束这节课。

我的感受如下:

纵观整个课堂,朗读贯穿有始有终,且各有任务,不停的朗读之中,课堂也渐行渐深。现在的很多朗读教学,有朗读之形,而缺朗读之神,真该好好学学这样的课堂。而且这节课的设计脉络清晰,学生活动充分,更重要的是我不用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生硬地去问,然后让学生答。余映潮老师这种大师级的风范真的让我顶礼膜拜!我们可以学习余大师的什么呢?仅仅是余老师的板块教学吗?为什么我们推崇余老师的板块教学,因为它的脉络清晰、可操作性强,但更深层的我应该认为是余老师每次来都会反复提到的四个字:研读教材! 我们发现余老师在上课前,都会有丰富的研究积淀和思考,先把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都想清楚,所以余老师的示范课才会那么精彩叫人觉得什么都是顺理成章、心悦诚服!还有余老师非常强调的在教学中应用创意思维,其实也是他注重研读课文的一种表现。他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均独具匠心,体现了一定的创意水平,可想而知,老师在课前的教学预设和在教学准备阶段是很下工夫的,他重视课前的教学研究。余老师的课堂都很简洁。他倡导活动板块教学主张一节课侧重解决二三个问题,设置三两个活动板块。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其在课前对课文的教学内容的科学剪裁有关系的。另外,余老师这次评课也指出了我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课堂上我问得太多,显得课堂非常的生硬呆板。我们读余老师的课例或观摩余老师的课就发现,他的许多任务都很小巧,提出任务的时机把握也很巧妙,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行动。课堂上,任务似乎没出现,其实处处在暗合课堂开始提出的积累任务,任务完成而不露痕迹,实乃高妙之极。我深知这都是因为余大师功底深厚且懂得用智慧来教学,这些不是听余老师评一两次课就能学到的!不过幸好,我们有余老师这盏明灯照耀着我们,指引我们前行,我会继续努力的,期待余老师的下一次到来,期待又一次的洗礼!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