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读余映潮老师《顶碗少年》实录有感———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3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扬州市网上家长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15

明确的目标 高效的课堂

——读余映潮老师《顶碗少年》有感

 

[出处:扬州市网上家长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今年第六期刊登了闻名全国的中学语文教师——余映潮执教的《顶碗少年》的实录。虽然没有机会亲自聆听余老师的课堂,但是余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其质朴简约的风格和博大精深的智慧,他的的课堂演绎了朴实中美丽,简洁中精彩的本真语文。整堂课“简约而不简单”。

    

教学环节一:交代任务,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今天咱们学习《顶碗少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生:赵丽宏

    师:这节课咱们做三次练习。课件出示要求:一、请你勾画2请你评说3请你分析。

    ……

    师:好。我们把这一课的学习小结一下。

    我们这节课,大家在一起做了三件事:(课件出示)

    练习一,第一件事,其实是概括内容。

    练习二,第二件事,其实是理解文章的意思。

    练习三,第三件事,其实是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赏析:众所周知 ,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模糊所致。语文课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可分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文本已定的教学内容是显性的教学内容。而隐性的教学内容指教材编者未确定,由教师为达成某种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这方面,确立的难度最大。这些目标要靠教师自己去揣摩,自己去确定,自己去添加,精确把握。余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就跟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且目标充分发挥课文的特有价值。课文学完后,余老师又再次总结本节课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渐次展开,学生学得条理清楚,思维活跃,在轻松灵活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明确的目标做保障的。

    语文课最应该有目标,有情趣。

     

  教学环节二  请你勾画——概括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

    请在课文中用横线勾画,组合成非常简洁的一段文字,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

    什么是“请你勾画”?就是要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我们来看怎么操作:用在课文中横线勾画的句子,组成一段非常简洁的文字,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

    看例子,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话先读一次。(课件出示)

    生: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的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 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师:好,再把老师打横线的地方连着读起来。读——(课件展示)

    生:一位少年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师:是不是简化了?

    生:是。

    师:对。看课文中三次顶碗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方法简单地画一下,然后你就画出了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开始吧!

    ……

    师:这是不是浓缩课文了呢?再让我们来复述课文是不是很简单了?

    生:是。

    师:刚才咱们学习的其实是一种方法。通过勾画文字,然后把他们连接起来就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

    (课件出示内容)

    

赏析:吴忠豪教授说:如果说学课文之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增量是“1”,那么学完整篇课文,其知能总量应该是“1+ x ”,“ ”就是指这堂课的增量,“ ”值与这堂课的价值成正比。如果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人文”,而语文价值增量值为“0”或微弱到无可测量及描述,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堂课对学生语文能力增量无效或低效。余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目标非常明确,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为了实现目标,在课堂上,余老师没有设计课件让学生欣赏顶碗少年的精彩表演;也没有播放音乐,渲染惊心动魄的顶碗过程……余老师是先让学生读描写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的内容,再要求学生把老师打横线的地方连着读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后,布置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概括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用语文的方式教得那么朴实,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扎实的训练,概括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这种用基本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比之我们现在许多花哨的语文教学来说,更值得学习、推介。

    说简洁一点就是——去浮返真!

    

教学环节三 请你评说——理解文章内容

    请你自选角度,用一个成语评说顶碗少年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个成语。

    要说明理由。

    师:再看老师的例子(课件出示)

    例:一波三折

    那一打叠碗突然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这是 一折;接着又掉了下来一次,此为二折;但少年恢复了镇定,开始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所以说是“一波三折”

    师:请大家各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少年顶碗的故事,好,开始思考。

    ……

    生:我觉得应该是“勇于拼搏”,……

    生:我觉得应该是“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是“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请说。

    生:……(略)

    赏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儿没讲,那儿没到位,处处不放心。还有的课上得很满,把课堂教学分成琐碎的环节与步骤,但是低效。余老师的这一教学环节在“请你评价”统领下,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有较大的包容空间,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余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整体认知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训练。教师也及时发现了学生中闪现的智慧的火花。这种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任何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须臾不可或缺的。

    

教学环节四  请你分析——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请你研读这篇文章,说说你觉得哪里的表达处理得最好。

    (生长时间沉默)

    ……

    生:我觉得就是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一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个“不约而同”还有“爆发”,就说这个“爆发”吧,如果不是用“爆发”的话好象这个声音不是很大,没有怎么激励他。如果是“爆发”的话好象这个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给人振奋和震撼。

师:这暴风雨般的出自内心的掌声,都是为少年在喝彩,他终于顶住了。好,这句写得太好了!

    ……

    生:我觉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课文详细描写了少年三次顶碗取得成功的故事,简略写了开头和结尾。

    师:你看,她抓住了老师的提示语,详略处理非常好。下面我还要提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让你思考,你可以不回答。写故事的时候,写三次顶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高妙的详略?好,那一位再来?

    ……

    生:我觉得侧面的烘托作者写得很好,比如像老者对少年的那一句话还有其他观众说的捣乱的话以及描写表现出害怕的一些动作,都描写得很细致。

师:对,这种气氛的烘托非常好。老者的话我们虽然没有听见,但我们可以想到,他会说别紧张,坚持,对不对?然后还有很多人,打口哨、呼叫,那是不文明的表现,但少年也没有慌张。好,你发现了一个很——

    生:这几句话更能体现出少年的镇定自若。

    师:对了!侧面的烘托,也是写得很好的。

    ……

    赏析: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只重课文内容而轻语言的现象,花很多时间在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的表达形式很少关注。特级教师王崧舟也说“其实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注视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怎么让学生睁大眼睛?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处、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处、在谋篇布局处时时唤醒,常常提示,庶几方能使学生双目炯炯,切实受用。”余老师设计的这一教学片段,一个 “你觉得哪里的表达处理得最好” 的问题让学生静静地沉潜到文字的深处,引领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并揣摩其妙处。学生渐渐悟到“爆发”、“不约而同”等词语的精妙,也悟到好在侧面烘托,详略处理得当的妙处……余老师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审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作者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表达形式丰富多彩。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一种有深度的教学,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余映潮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目标明确,课堂过程流畅,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是高效的。这一节课也阐释了语文课主要不是“学课文”,而应该是用课文让学生“学语文”的朴素真谛。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