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聆听大师余映潮讲《记承天寺夜游》 ——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42) | |
作者:孙秀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29 | |
聆听大师余映潮讲《记承天寺夜游》 (转载自孙秀云老师博客) 开课:直入课题,今天我们上《记承天寺夜游》。 投影: 助读资料:苏轼书画家简介。让学生对苏轼有个简单的了解。读起来。 助读资料:黄州流放元丰三年,乌台诗案。 助读资料:苏东坡传16章介绍他写这篇文章。 助读资料:有一种画轴,神品。 (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助读资料,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积累充分,铺垫有致,研读透彻。神品二字,給全课定下一个感情基调,神品,让我们品一品神品吧,简洁含蓄,韵味无穷。) 板书:读背,欣赏。 (导课简洁明了。此处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突显板块式教学思路) 再出示投影:重点字词,解,户,遂,盖,(读这句原文,做课者朗读有情有味,声音像从远方氤氲而来)但、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文,朴素,无华。) 指导朗读活动: 学生齐读,师评价:读文言文,要有味道。 师:文言文阅读,关键词音节延长,下面同学们在课文中做标注,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然后学生试读,师评价:有一点味道了。再试一次,节奏要舒缓,声音轻巧,读的再有灵性一点。 生读,师:大有进步,但月色入户,什么样的心情?同学们体味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高兴心情。 师引导:试一试,哪一个字还能看出高兴心情? 发言,遂,相与,闲,怀民亦未寝。怀民未酣然入梦,这个词体现出此文宁静高兴感觉。 学生试读,再来一次,师评价:最后一句,读出感慨,这一次读的有板有眼,有模有样。 (师指导阅读阶段,逐次增加要求,重点语句范读,学生至少阅读十次,教师评价语言经典,很富有诗意) 师投影:一次读背练习。 活动,课文读背。试将课文进行变形。按课文结构所表现出来的规律,进行背读。 自由划分课文结构层次,二三四层都可,说出你的理由。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学生议论纷纷,余老师形象清癯,精神矍铄,沉静微笑,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浑厚深沉的天籁。) 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一:三层,理由,叙事,写景,然后写苦闷心情。 学生二:三层。叙事写景,然后把抒情分为两层。 学生三:支持第一个同学,叙事写景但少句子抒发作者感慨感叹感想。 学生四:支持第一个同学,说内容。中间特写镜头写景。 师:有两层的吗? 生:有,我认为第一层叙事写景,第二层借景抒情。 师:有四层吗? 生:有,欣然,念——寻——庭下——何——。事情的起因,发展,特写镜头,抒情。 师出示投影,对全文层次结构总结。 全文分两个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送至承天寺寻张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拍影也。 叙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抒情
全文分三个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送至承天寺寻张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叙事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拍影也。 写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抒情
全文分四个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起 念无与乐者,送至承天寺寻张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拍影也。 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合 师结,同学们从内容层次上理解,现在开始背吧。 学生试背,师评:抑扬顿挫。一起再来,很成功,很好听。 (此读背环节既让学生理解了内容,又使学生梳理了文章思路,且主问题设计巧妙,一问能抵许多问。) 活动二:课文观感。 请谈谈自己欣赏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层次,描写手法,表达方式,情感等。 学生思考。 (余老师面带微笑,总是谦逊地双手握在一起,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师:可以发言了吗?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生:入户一词,给人寂静的感觉。 师:感觉宁静,淡淡月亮色彩,给人一丝温暖。读“月色入户”节奏轻快,自得其乐。 (评价好) 生:欣然起行,心情高兴,作者背景不好。可以看出乐观的性情。 师:结合作者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虽然人生沉浮,在苦中寻得快乐,由此看出作者达观、旷达的个性。更可揣摩作者童心未泯的情怀。 生:闲字,可以看出作者淡淡的愁绪。 师:是啊,由此我们想到失意文人的情怀,值得品味。 生:写景句,写的巧妙。 师:怎样巧法?(加深引导) 生:有水中的藻荇写月亮。 师:作者以实写实。写庭院中的摇曳多姿,其实是写月亮的美,但作者未有月字。 生:我也喜欢“庭下”这句。作者特写镜头,运用比喻修辞,句式比较奇妙。 师:写出此情此景的静谧之感,很玄妙。 生:最后一句闲人。体现作者悠闲的情趣。 生:念无与为乐者,由此看到作者和怀民两个人心有灵犀,且怀民亦未寝。 (忽而一个念头,怀民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冷夜无眠?课上到这,自己的疑问竟纷至沓来。我顿觉文中的怀民看似闲人却不闲,友人知心,共步寺院,共赏月景,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做课者假如简单介绍一下怀民情况,也许更能表现闲人之心情吧。) 生:何处无月?一句,体现作者惆怅深沉。 生:水中藻荇交横句,描写优美,宁静心境中光明磊落的情怀,可以读出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师总结: 投影:美在篇幅的精短,内容的丰满。师解说:这一文只写了一夜,一游,一境,一感。 美在结构的灵动。师解说:文章可以分为二三四层。 美在月色描写。师解说:作者一笔两写,写庭院却又写月色,高妙之处。 美在情感的波澜。师解说:先是寂寞后是欣喜再失落,如此微妙的感情波澜。 美在“闲人” 的意味。师解说:闲人表现作者悠闲情致,宁静心境,旷达胸襟,惆怅心绪。各种复杂心绪在此处意味深长。可见神品真是有道理。 (此欣赏环节更让人耳目一新,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不是只分析内容,或者讲文章结构,亦或品味语言,而是融全文精美于一体,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言说的情境,妙哉) 总评:朗读有情有味,指导不急不缓,分析深入浅出,总结纲举目张。诗意盎然地一节课,可以深入揣摩的一节课,犹如天籁之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