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微文 >> 正文 今天是:
0057.懂得课文研读的重要性——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1)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3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1)

 

懂得课文研读的重要性

 

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课文研读,伴随着每位语文教师的一生。

课文研读,就是提炼、整合课文教学资源,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分析教材;这是阅读教学所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经过精选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

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奠,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

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有质量的课。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

课文研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课文,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课文,都不大会有精致的结果。教师的课文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非常多的“文学知识”: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外”字,即课文可以给你牵连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研读《行路难》,得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题、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等,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文研读要坚守一个“细”字,细细地品味,细细地欣赏。读《夸父逐日》,如果注意到文中的分号与句号,便能够立即感受到本文的情节结构。你会发现,《夸父逐日》37个字中,有:故事的开端:夸父逐日。故事的发展: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故事的高潮与结局:未至,道渴而死。故事的尾声:弃其杖,化为邓林。37个字中,有着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有着永远的雄壮与悲壮。

课文研读要讲究一个“美”字,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读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你会感到它的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高度赞美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写山,写红军对山的征服。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全联用语新奇,境界阔大。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字冷峻,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尾联抒发喜悦之情。诗的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如果能确有心得地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反过来说,一位连教材、课文都无法进行独立阅读、欣赏的语文教师,一定设计不出有训练价值的语文课。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