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巧设铺垫,有效推进——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65)
作者:孙竹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1

巧设铺垫,有效推进

——余映潮老师教艺初探有感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    孙竹青

 

那是一次记忆犹新的学习经历。

那次,在共青团路中学,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同课异构《水调歌头》。

两堂课,虽是“异构”,却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着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余老师一贯的儒雅从容的教学风格,讲读结合的教学形式,灵动流畅的教学流程,精炼高雅的教学语言,繁简相生的教学设计……

两节课听下来,发现余老师的课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也是这两节“异构”中的一点“同”,就是在正式实施教学目标前,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教学铺垫手法。

在这两节课上,余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铺垫的:

第一节课,出示了三次屏显,分别是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课文注解补充(青天、何年、乘风飞去、弄、恨、长向、婵娟)。

第二节课,出示了五次屏显,分别是作者简介、“水调歌头”词牌介绍、“阙”的介绍、背景介绍、对此词的评价。

    于是,我想,这两节课之所以上的这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

得益于这种铺垫手法的运用?由此引发了我对教学铺垫的一些思考。

教学铺垫,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进行敷设,使之形成合理认知结构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艺术。它的内容灵活而多样,如引入知识、简介背景、释疑解难、调动情绪等。有效地进行教学铺垫,有助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化解疑点,有助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丰厚教师教学素养。铺垫可以用于课文整体的阅读教学,也可以用于课文局部的阅读教学,更多地适用于文学作品和文言诗文的教学。因此,研究教学中的铺垫手法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余老师课例的再学习,我发现他向来非常注重教学铺垫的运用。在他的课堂上,铺垫手法俯拾即是,信手拈来,内容广泛,妙用迭出。下面结合余老师的具体课例予以解说。

一、文体类知识铺垫

这类教学铺垫主要是指在教学时,为扩充教材中某个知识点的含量而进行的铺垫。

如教学说明文时,引入有关的科技自然知识进行铺垫。

《卧看牵牛织女星》课例:

摘要式阅读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读写笔记的一种方式。 阅读议论文、说明文或者科技、文史资料,常常要摘录要点,用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保存资料。

摘要式阅读有着通用的阅读要求:1、尽量用语文的语句进行要点摘录;2、金莲干原文的顺序进行要点摘录;3、尽量不遗漏语文的要点。

摘要式阅读对不同的文体、文章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科技说明文的摘要阅读,还有如下一些阅读要求:1、不摘录故事、传说;2、不摘录形象的描述;3、不摘录生动的阐释;4、不摘录书法的情感;5、不摘录作者的设想;6、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开头和结尾。如果我们按这样的要求阅读课文《卧看牵牛织女星》,就可以形成一篇含量丰富的读书笔记。如教学古诗词时,引入有关的诗词格律等知识进行铺垫。

《行路难》课例: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登高》课例:

近体诗: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极大贡献是创造了两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通称近体诗。

《水调歌头》课例:

“水调歌头”词牌介绍、“阙”的介绍

如教学寓言时,引入有关寓言文体知识进行铺垫。

《蚊子和狮子》课例:

(1)寓言,是用假托的精短故事来表现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警示或讽刺目的

的文学作品。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3)寓意:寄托或蕴含的道理、思想。寓言寓大于小,寓庄于谐,言近旨远,耐人寻

味。

《夸父逐日》课例:

神话是古代先民以幻想的方式集体创作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这类铺垫放在开课伊始,既有助于学生从文体角度熟悉课文,又增加对这类文章的文体知识的了解,同时也丰厚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释难式铺垫

这类教学铺垫主要是指在教学时,为了化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而进行的铺垫。它往往带有很强的知识性,有时也可与背景式铺垫合二为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例:

(1) 丧乱: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发生在755至763年唐朝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叛

乱,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2) 茅屋,就是草堂.是当年杜甫在亲朋的帮助下花了一两年时间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

建起的一座茅屋。

《我愿意是急流》课例:

关于“诗中的形象”,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 “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

这样的铺垫有效地降低了教学推进时的坡度,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易于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堂教学。

三、背景式铺垫。

这类铺垫目的是介绍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从而拉近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教学名家名篇的时候,有时还需要进行多重铺垫。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行路难》课例: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

在进行背景式铺垫时,我们要注意明确引入目的,以免教学目的含糊莫辨;要注意适当整合引入内容,以免教学内容过于繁杂;要注意合理编排引入顺序,以免课堂结构支离破碎。

四、氛围式铺垫。

这类教学铺垫主要是指在教学时,为了酝酿课文学习的氛围、表现教学的情感倾向、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而进行的铺垫。

《珍珠鸟》课例:

师: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小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生(七嘴八舌地说):一只神气十足的小鸟,一只肯靠近我的小鸟,一只乖巧可爱的小鸟,一只贪玩听话的小鸟,一只对人很信任的小鸟,一只稚嫩懂事的小鸟……

五、作家介绍式铺垫  

这类铺垫,在教学中经常用到,多是为介绍一些名家而进行的。

    《登高》课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杜甫离开四川,漂泊峡中的时候,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晚年的杜甫,贫病交加,心情凄凉郁愤。诗中作者借登高望远,抒发胸中郁结的苦闷。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

   苏轼(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湖心亭看雪》课例:

关于张岱。老师补充:岱字是泰山的别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 

他是俄国诗人(1799~1837),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六、作品评价式铺垫

有一些作品,多年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伊始,适当地进行这类铺垫,介绍一些对这类作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作品的感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 

(1)(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第16章)

(2)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这样的教学铺垫可谓匠心独运,一石三鸟。教者在纷繁的学术资料中,精心选择了这两则,并辅之以精练的解说,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为接下来的朗读奠定情感基调,更为分析欣赏课文做了一个铺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

他的这首说理诗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已的座右铭

在课文开讲后,教师并不是急着把学生引进课文,而是宕开一笔,插进一些别人的读后感受。这个美妙的细节能够立即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酝酿了课堂气氛,并为学生下面的品析性发言作了极好的范例。

《我愿意是急流》课例: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十九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

《蚊子和狮子》课例:

《伊索寓言》: 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文中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内容大部分与做人处事有关;常用最后一句话点示故事的意味。 

《夸父逐日》课例: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极具英雄色彩的神话之一,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逐日》对后世影响很大,几乎所有的文史选本都予以收录,无数的学者都对它发表过深刻的见解。

《云南的歌会》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有人说了这样三句话来评价它: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这篇课文的片段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

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间接明晰。教者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递给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铺垫,着实令人击节赞叹。

七、解说标题式铺垫

《童趣》课例:

师:“童趣”是什么意思?

生:童年里有趣的事情,童年里比较幼稚的思想想法,童年里带有儿童特点的有情味的生活。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是邹忌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威王接受建议。

(2)《战国策》里的“策”其实就是“册”的意思。《战国策》用来记录战国时代谋士的言论或故事的书策。

    这样的铺垫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没有什么迂回曲折,干净利落。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在第一时间消除了学生对文题的陌生感,更顺畅地进行下面的教学流程。

八、必要补充式铺垫

《莫高窟》课例: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彩塑为莫高窟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等。其彩塑形式丰富多彩,题材多样,手艺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莫高窟是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石窟寺。莫高窟壁画主要绘于洞窟的四壁和窟顶,内容博大精深,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鞋匠的儿子》课例: 

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1861年到1865年)。林肯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美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余老师在南京的一次小学语文课上进行的教学铺垫。既为学生补充科相关的课外知识,又非常贴近文本,真可谓积累巧妙又不蔓不枝。

总之,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在铺垫艺术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多加揣摩与吸收。同时,自己还应不断实践,大胆尝试,努力探索铺垫方法,充分发挥铺垫在教学中的作用。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