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从余映潮老师的课谈语文课堂的诗意追求感念余映潮——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72) | |
作者:范慧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0 8:16:02 | |
从余映潮老师的课谈语文课堂的诗意追求 顺平县大悲中学 范慧妍 2014元月 这个冬天无雪。无雪的冬天,是枯燥乏味的,没事诗意。我走过坚硬苍黄的大地,细看每一处缝隙,每一个角落;穿过峭拔枯落的林子,端详每一根树干,每一条枝柯;攀上沉暗青黑的远山,翻拨每一块碎石,每一株草茎,想寻一点诗意的影子,得窥它红纱白纱绿裙的曼妙身影。可是,一无所获。黯然回首,却见一个老人,唇角噙笑,从容步来,翻开题着“语文”两个秀丽都雅大字的书,轻轻采拮,朵朵莹蓝、翠绿、粉白、浅紫、橙黄、桃红,从灵动的手指间旋舞飞落,落成一条五彩斑斓,芬芳馥郁的花路,循着这迷人欲醉的小径,我终于找到了一座诗意满盈的园林,白墙黑瓦,水榭亭台,端丽中有整肃,清雅中有古朴。 在这个单调的冬日,这给我满目诗意的老人,便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他的课,给我们展示了课堂上既沉实又轻灵的诗意。 我想,语文课堂的诗意最重要,当是用智慧的双眼努力发现教材所蕴藏的诗意,用富有创造性的巧妙地诗意手段,开通一条深入文本的隧道,挖掘出那些由诗意凝化成的光彩夺目的翡翠珠宝。余映潮老师的课是诗意处理教材的典范。 切看他的《十五从军征》:在艺术化地初悟诗意,深情范读,指导朗读后,他向课堂的圆盘中,抛出第一颗玉珠,让学生用“这里没有……,只有……”语句描述诗歌内容,这富有创意的手法立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在余老有效示例之后,学生思维被开启,热情被调动,他们全心投入,写出了这样美句“这里没有亲人的欢笑,只有死亡的沉寂”、“这里没有温馨的家园,只有累累的坟墓”……恰似颗颗大大小小的玉珠,接连落入圆盘,叮咚不绝,像是那美妙的琵琶之语。继而,要求学生用对称句概说诗歌深刻的内涵,他们乘着想像的风帆,自由驰骋,思如泉涌,字字珠玑。“往日的生机,今日的荒芜”,“美好的回忆,残忍的现实”,“回乡的盼望,失家的凄凉”……每字每句,都是自己对文本内涵的真切理解与体验。最后,让学生自主品析诗句的表现力,不管是品词论句,还是分析手法,欣赏画面,他们都能畅所欲言,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伴着余老亲切中肯,富有表现力,富有情韵的评价、点拨、阐释,课堂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达到了高潮。余老诗意的教材处理,诗意的教学设计,表现出“实、精、美、活、丰”的特点,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心灵得以自由放飞。在余老的引导下,学生与文本之间擦出了诗意的火花,整堂课,他们读得诗意,引得诗意,说得诗意,就像一条条活泼的鱼儿,在诗意的课堂中,顽皮地追逐云影,快乐地吐出七彩的泡泡,每个泡泡里都映出老师、学生、文本间诗意美好的对话。 再如《乡村四月》解读诗句内容的诗意手法:“山原青青, ;子规声声, ;乡村四月, ;忙完养蚕, ”,让学生根据每句的内容,填写四字,这个高妙的手法,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理解,概括,想象,写作等。总结诗歌表现手法的诗意手法同样简而精,活而巧。让学生根据诗歌天空,“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内容到理解再提升到技法探究的高度,易操作,具实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观之悦目,思之叹服。 余老的课,是真正诗意的语文课堂。他的根深深扎在文本的肥沃的土壤中,长出的是经得起风雨的粗壮的枝干,厚实的叶片。倚着这样的大树,抬头仰望,透过斑驳的光影,似乎看到了飞上语文天空,那诗意的云端的可能。 闭上眼,细看,再细细地品味,那享受仿佛是在柳湾桃坞荡舟,在十里荷花酣眠,在万顷波中,对一壶酒,赏满渚花,在天地大静时,枕着溶溶月色,做着一场关于诗意的惬意清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