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余映潮课堂教学漫谈——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71)
作者:开花在梦里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geyingyu123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30

余映潮课堂教学漫谈

开花在梦里

http://blog.sina.com.cn/geyingyu123

 

    

人说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但在语文教学方面能把每一节课都上得很精彩的还应该是余映潮老师。他在我们学校应邀上的两节课着实掀起了一股余映潮热,一位老师课后评价说“大师就是大师”。赞叹之余不如理性地去研究一下余老师的教学思想,或许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现就他的课堂谈一点拙见。

 

    一、对教材的提取能力

余老师说,自己在讲《夸父逐日》前查阅了十万字的资料,为了一篇27字的文章付出

如此心血,可见他对教学的精益求精。很多老师在备课时总是先打开参考书,不愿意多思考;连魏书生都说不看参考书老师又能了解多少文章内容,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余老师总是先阅读文本,力求对教材有自己更多更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中老师自己的东西就多了,教学就可能自如些了。我在备课中有时也按余老师的说法去做,但却发现自己能提取的东西真的是微乎其微,这样设计的课堂当然层次极低。听余老师的一次讲学时他说自己50岁进课堂,但之前用了10年时间研究了100个课例,写了100个课评,二十年来他没有过一个节假日,他的很多教学成果都是在休息时间创造的,至今依然如此,惊叹之余大约也就明白了他的对教材的提取能力了,厚积薄发。

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下面的“话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段话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石潭”的“小”,“小石潭”的“石”, “小石潭”的”潭”,“小石潭”的“啦”,“小石潭”的“清”, “小石潭 的“秀”,《小石潭记》中的“近与远”, 《小石潭记》中的“色与光”,《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小石潭记》中的“虚与实”,《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小石潭记》中的“观察与描写”,《小石潭记》中的“语言美”,- 试用绘画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试用摄影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试用音乐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请自己提 一个小小的“话题”并进行阐述。这是余老师的《小石潭记》课堂设计的一个环节,可以想象这节课学生的收获会有多丰富,同样一节课,因教师提取的多,奇,学生自然能得到更多的训练。

《岳阳楼记》的词语教学,则是 通过“迁移联想”之法来集聚课文“四字美词”的: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霪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山岳潜形 薄暮冥冥 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 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重岩叠嶂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林寒涧肃 空谷传响 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 游鱼细石 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 横柯上蔽 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西日欲颓 积水空明 林壑尤美峰回路转 佳木繁阴 溪深鱼肥 人影散乱 鸣声上下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良田美池 鸡犬相闻 香远益清 日星隐耀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锦鳞游泳郁郁青青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 隐天蔽日 回清倒影 飞漱其间 晴初霜旦 高猿长啸 两岸连山 天山共色 奇山异水 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 夹岸高山 好鸟相鸣 疏条交映清澈见底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月色入户 藻荇交横 水声潺潺 野芳幽香 风霜高洁 夕阳在山 树林阴翳 芳草鲜美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积累会有多丰富,平时哪位老师能有这样精彩而又丰富的提取呢?

可能很多内容我们会忽略,可能很多内容我们不会发现,因而从教材中提取出较多有价值的东西是一种能力。像上面两例还只是余老师课堂的其中一个环节,但哪本参考书能设计出如此精彩的内容。教师提取的多,学生才可能获得得多。

 

二、恰当地切入

选择恰当的角度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变成课堂的活动,很可能事半功倍。余老师认为在角度选择时要“求新、求活、求美”。

1)师:“孔乙己”与“酒”是本课表现人物的重要角度。现在让我们进入课文,品一品孔乙己平时到酒店喝酒的情节内容。(第一次切入)(师生活动)

(教师过渡)师:现在让我们再进入课文,品一品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节内容。(第二次切入)

这种选点品读的方式直接切入到文章的重点内容,快速入线,节省时间。

2)《月亮上的足迹》教例:师: 同学们,“月亮上的足迹”的含义就是“人类登上了月球”,但它的表达却是多么的生动形象,像这样“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在课文中俯首可得呢。

这种切入,新颖别致,学生感兴趣,角度新,比平常的赏析句子又多了一层对照。

3)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苏州园林有花墙和廊子。

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这种捕捉要言,提取信息的切入方法不也更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解读文章内容吗?

东华初级中学蒋志学科长解析标题和点穴的做法和余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海燕》,解释海燕在俄国的特殊指意,既导入了新课,又引人之趣,还进入课文内容;《孔乙己》,最后一段“大约”“的确”是否矛盾,从结尾讲起,大手笔,这样的课怎能不活。

 

三、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设计是主要环节,因而需要老师投入较大精力。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可谓是对中国语文教学的独特贡献。他的课往往是给学生几个话题,让学生讨论,老师和学生展开对话,及时点评答案,发现问题或优化学生答案。这样的课思路简单,但因课堂生成俯拾皆是,调控起来极为困难。然而容纳量大,课堂活,避免肢解课文,避免满堂问,学生感兴趣,收获大,因而层次较高;再加上余老师的课又是以训练为主线,每节课又只突破几个点,这样的课一定会落到实处。

如《鹤群翔空>的教学创意。

创意说明:这是对教材的一种侧面的处理手法。它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三个教学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用一种巧妙的手法让学生充分而有序地活动起来。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鹤的文章”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积累了  ”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 这就是“创造一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这样,整节课以“阅读交流”为主线,通过“扩写一个句子— —续写一个句子— — 创造一个句子”这三个引子、三个话题的展开来理解品评课文,思路简明,手法生动,教学内容丰满而又扎实;这样的三个教学板块实际上达到了这样的教学目的:

(1)速读,整体式概括。

(2)寻读,自主式积累。

(3)细读,多角度品味。

这堂课即是以训练为主线,扩写,续写,创造句子,层次逐步加深,有对课文的理解,有学生的积累,有能力的训练,课堂是一个整体,课文也是一个整体。这堂课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是语文本身的魅力,学生的能力训练和课堂积累落到了实处。事实上余老师也很反对那种华而不实的课,返璞归真,上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是他的追求。

再如(使至塞上》的四个“习点”:

吟读— — 体会情味

译读— — 理解内容

背读— — 积累语言

说读— — 飞扬神思

全诗的教学以朗读训练为线索,将习练过程切分为四步,各个深入而又实在地解决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角度精细,进程从容,活动丰富。

又如《故乡》第二节课(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对课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  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 —

精读品析课教学过程构想:

简洁导入,切入到所要教学的部分。

步骤一: 理解课文— — 请学生多角度概说课文内容(15分钟左右)

步骤二: 揣摩妙点— — 请学生多层次品味美点妙要(16分钟左右)

步骤三: 品评人物— — 请学生多侧面述说人物性格(14分钟左右)

简明小结:我们学习的实际上是一种阅读方法一小说阅读三步法:理解内容,揣摩妙点, 兄人物。

教学设计要求“简”,余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在践行着他的这个理念。求“简”其实很容易,但余老师却简中有丰,比如上文概说课文他让学生多角度,品味美点他让学生多层次,述说人物他让学生多侧面,这样课堂内容就丰富了起来。求“简”并不是老师轻松了,再如上文三个步骤如何引导学生,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丰富,还要全面,还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回答的角度。余老师总能在学生回答问题一秒钟内对其答案做出点评,除老师经验丰富之外,所谓诀窍大概也就是老师准备丰富了。

 

四、坚持教师主导地位不动摇

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但这绝不是说教师的课堂地位就降低了。很多老师谈“讲”色变,唯恐讲多了,被评价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该讲的也不敢讲了,连学生的不准确的答案都不敢轻易否定了,这样实际上就降低了课堂的层次,有必要如此“信任”学生吗?你不对学生答案做点评,他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对呢?他怎么能得到提升呢?如果学生有如此自学能力,那老师也便不需要再“主导”了。语文是丰富的,余老师从来不避讳否定学生答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他也和学生一样有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他总爱出示自己的答案,对学生会有所启发。在学生思维展不开时他总有不同的答题角度给学生,这样不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的层次吗?不更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升华吗?

余老师在上《荷叶 母亲》时用了许多诗意的语言导入,过渡,小结,启发,一篇美文,上出了美感,上出了诗意,学生自学怎能达到这种效果呢。《雷电颂》老师还要大讲特讲,学生才可能有所感悟。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既要让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还要让学生喜欢我的语文科。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语文科时,他才有长远发展的内驱力。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诗意的课堂,追求这种境界,但总觉力不从心,自了解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后,我以为,他是做到了的。因而感悟颇深,亦有几点启发:多建立,少批判,尤其是自己要批判却又建立不了的时候;多践行,少夸夸其谈,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应思考若我做了,会怎样。几点疑惑:导入为什么不能用激趣法?结尾为什么不能用延伸法?课堂激趣手段为什么不能使用?

退而求其次可以,但不可放弃追求;学习以致用可以,但不可放弃自我。保持自我,博采众长,终生学习,终生发展,做一个钻研型的教师,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