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81.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王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3/1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包钢第十二中学  王强

 

其实早就想写一点这样的文字了,不做秀,不说空话,脚踏实地做一点总结和反思,积累经验,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

在前五次培训中,我上过三次讲台,说过一节课——《女娲造人》,讲过两节课——《马说》和《桃花源记》。现在我就想通过这两节文言文课,来谈谈在余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收获。

一、我的第一节学员课——《马说》

在昆区“余映潮名师工作室”第二次培训前,我接到了教研员李老师的电话,通知我第二期培训时讲一节课,在四节备选课中,我挑选了《马说》这一课,并开始备课,最初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序曲(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解题)

二、主体

第一部分 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明晓寓意

第三部分 品析特色 鉴赏技巧

三、尾声

作业上交后,余老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给了回复:“简化序曲部分,不同序曲字眼。深化字词积累,形成书面译文。”

于是在上讲台前,我根据余老师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背景导入 简介作者  解说文题

第一部分 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明晓寓意

第三部分 品析特色  鉴赏技巧

    积累有关人才的古诗句。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一节课是根本进行不完的,所以那天的课我只进行到了第二部分的中间,在齐读译文后就下课了。课后余老师指出这节课“中间层次不甚分明”,“中间要有活动,朗读是一条线,活动是另一条线”,于是我趁热打铁,又一次进行了修改:

1.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教学活动:

⑴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标注字音、停顿

⑵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⑶教师指导,学生自读。

2.二读。

要求:注意文中的关键字“不”,读的要慢一点;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活动:

⑴读出关键字“不”。集体朗读,点名朗读

⑵学生活动,自读课下注释,字词竞赛。(积累重点字、一词多义、通假字)

3.三读。

要求:精读第三段;整体感知。

教学活动:

⑴训练学生精读第三段,注意文中三种不同语气。

⑵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意。

⑶翻译课文。大屏幕展示全篇译文,学生自由朗读。

4.四读。

要求:背读全文;明晓寓意。

⑴齐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语气。

⑵背诵课文。提示:按照层意和结构背诵课文。背诵时同样要注意语速、语调、语气。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师小结。

这次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虽没有机会再得到余老师的评语,但是我感觉这次修改后的教案思路清晰了许多,尽管可能还不完美,甚至是漏洞百出。

二、我的第二节学员课——提高课《桃花源记》

在第四次培训结束时,在教研室李老师的推荐下,我争取到了一节学员提高课,这节课是余老师定好的,我将在第五次培训时讲授《桃花源记》。在分配任务时,余老师说这节课不好讲,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所以难度很大。培训一结束,我就着手准备这节课,大量阅读,反复设计,思路如下:

一、背景铺垫,导入新课

二、初读——积累字词

三、细读——评说文章

学习方法: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学习形式:教师详解第一段,学生分小组分析二至五段

这个设计的思路就是“初读——细读”两个环节,在背景铺垫后进入“初读”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在利用课下注释解决了常见词语后,把重点放在了本文特有的古今异义词语和成语上;“细读”环节的任务是赏析文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赏析古诗文的方法是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我采用了批注式阅读来评说本文,为降低难度,在教学中我会先示范文章第一段的解读,然后分组各自赏析阅读,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及实地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交了作业,在焦急不安中等待着余老师的评语,很快余老师的点评反馈回来:“很落实。有效果。朗读教学需要考虑穿插进来。”

得到余老师的肯定,我沉浸在喜悦之中,可还没等到我高兴多久,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课容量太大,根本完成不了。教研室李老师说,学生连课文还没看懂呢,怎么可能写出批注?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眼看培训的时间将至,我只能日以继夜地重新备课,试讲,这其间我修改了五次教案,上了五次讲堂,同时也被毙了五次。

正当感到无路可走之时,我突然想到了余老师曾经说过,“语文阅读训练一定要有精读训练”“一定要变散打为扭打”,一下子我的思路就“豁然开朗”起来,与其讲那么多的内容,而且讲野讲不完,不如就分析一段,在特定的范围内,集中思考,感受文章的妙处。

选哪一段呢?当然是最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厚学习资源的部分,所以我选择了文章的第二段;

怎么品析呢?我又想到第二次培训时另一位学员的二次修改课《安塞腰鼓》,借鉴其中选点品读的部分,结合名家的品评,自己先从各个角度写品析文字,这样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设计思路如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陶渊明简介

二、朗读——读顺文章

1.正音正字

2.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读。

要求: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读出美的味道来。示范朗读第一段。

3.分段指名朗读。

三、译读——读懂文章

1.读一读,译一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老师的提示一段一段口译课文。

2.强调各段应注意的字词。

        3.学生译说各段。

4.概说全文

请同学们以渔人的经历来概说各段内容。

请同学们用两到三个四字短语来概说每段桃花源的特色。

5.小结。

四、品读——精段阅读

学生齐读第二段,要求:注意四字词语的节奏。话题:美点欣赏。

明确:

美在层次的分明;

美在语言的简洁优美;

美在情节的曲折;

美在内容的丰富;

美在情感的寄托;

结束:

在朗朗读书声中结束全篇。

为了验证新的教案是否可行,我备好课后赶忙试讲,得到了认可,有一位老师说道:“我终于弄明白你要讲什么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为了能上好一节流畅的课,我反反复复将教案大声读了十多遍,直至背了下来。

终于等到了九月十八号,我惴惴不安地上了讲台,当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下来后,李老师过来说,讲的不错,余老师对你这节课感到满意,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当然就是“品读”的部分,因为自己先从各个角度写好了欣赏文字,又大声朗读背了下来,所以学生在自由发言时我就能从容不迫地进行引导,师生间的对话质量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课后,余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利用课文,丰厚积累,训练能力,对话精致,选段精读。当然,这节课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学表情和字词处理上,余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这两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构思到修改,从示范课到提高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好课是“磨”出来的。而在这“磨”课的背后,余老师的两点教学智慧给我的帮助最大,也可以说通过这两次课,我已基本掌握并能自觉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这两种教学智慧。这两种教学智慧用毛泽东同志的两句话来总结就是“伤十不如断一”和“自己动手”。

“伤十不如断一”,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与敌作战的经验时曾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阅读亦然。教师有时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仅加重学习负担,而且收效甚微。同时,教师为最求大信息量,必然讲解过多,学生活动偏少,有活动也是走过场,于是就会出现语文人所诟病的“满堂灌”“填鸭式”,语文课堂“臃肿”。“选点品读”这种阅读方式,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选取课文最具有亮色的地方展开深入探究,从而达到以简驭繁、提高课堂骄傲学效率的目的。

“自己动手”,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为克服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目标,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教材研读也是如此。教师在教授一节课前,必须研读教材,必须占有大量资料,从中提炼,组合,从而制定出最优化教学设计。“拿来主义”固然很好,但是哪一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的,孰优孰劣,都需要“自己动手”,一一鉴别筛选。必要的时候还要自己去写,余老师说过“教材研读的最难技能是‘写’”,当我讲完学员提高课《桃花源记》后,有其他学员问我和学生间的对话为什么那么流畅,是不是对话也背过?其实学生到底能说出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能背呢,这节课我之所以和学生间的对话质量这么高,那是因为我事先“自己动手”从各个角度写了欣赏文字,所以就能够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探究。

余老师的这两条教学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尝到了无穷的语文教学乐趣。当然,余老师的教学智慧不只这两条,每一条都能带给我们无穷尽的启迪,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慢慢领悟,这些宝贵的教学智慧就能帮助我们驱散语文教育中的各种迷雾,引领我们走上语文教育的康庄大道。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