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85.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于福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11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包钢九中  于福义

 

参加昆区教育局组织的“余映潮名师工作室”培训已经接近三年。在这三年里,我和昆区其它兄弟学校的18名老师一起,接受余映潮老师的指导。一年两次,余老师亲临昆区,听我们的研讨课,给我们上示范课,做讲座,同时布置学习作业。在学习中,我一方面参加这些培训活动,一方面购买阅读了余老师的一些著作,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总结,感觉收获颇丰。现梳理如下:

一、原来语文课不能热闹

培训之前,为了更好地了解余老师,我做了许多功课,查阅了一些有关余老师的资料,拜读了余老师的一些文章。我为他由农民、乡村教师、教研员到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的传奇经历而感慨,我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勉于语文教学的热忱而敬佩,我为他独创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理念而叹服。

但我似乎没有“读懂、看懂”余老师。我是个感性的人,更喜欢那些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般教学风格的名师,他们的语文课常常有着无法预约的精彩,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可是,我没有从余老师的教学实录中感受到这种“精彩”。第一次培训时,我上了一节研讨课,课题为《再塑生命的人》。课前我做了精心地准备,自认为能上一节“精彩”的课。该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介绍海伦的基本情况

同学们,你觉得你幸福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思索,这样可以和海伦的生活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海伦的坚强、乐观精神。)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这个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巨大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再塑生命》这篇文章,走进一个奇迹,见证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主人公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海伦·凯勒。(出示海伦的简介,请学生自由阅读)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后来,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在她的爱和智慧的引导下,海伦自强不息,学会了写字和手语并且克服巨大困难考上了哈佛大学。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海伦·凯勒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她的自传体著作《生活的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一生中,共完成14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并参加了许多社会公益性活动。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帮助海伦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陪伴海伦50年的安妮·莎莉文老师。

她是怎样帮助海伦创造奇迹的,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是如何走出心灵的禁锢,海伦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

(二)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阅读

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1、借助书下注释,把字音读准,不熟悉的词语多读两遍(提示:如果不会读的词语注释中没有,可以举手示意);

2、标出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并在书上简单地标注阅读感悟(提示: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思考,如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来表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

3、在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旁边,标注疑问。

(三)学生自由读书,按阅读要求汇报阅读成果。

首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然后全班交流。

1、出示生词,学生读

搓捻  觅食  惭愧   譬如  栖息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企盼  迁徙  繁衍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请学生辨析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如:

栖(qī)息  小憩(qì) 迁徙(xǐ)

迁徙,徙,右边不能写成走或步;

不可名状,名,不能写成明。

2、汇报喜欢的段落

汇报的顺序:先说明是哪一个段落,然后为大家朗读一遍,最后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结合学生汇报情况,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海伦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精妙。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自由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相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纠正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错误。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海伦内心的喜悦、悔恨、欣喜等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如理解:

1、在得到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之前,海伦的心态是什么样的?(文章第4段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感受到海伦的痛苦吗?可以组织一个小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体会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是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受到的痛苦,朗读文章。

品析段落中精彩的比喻:“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指南针和探测仪有什么作用?以此来作比,表现了海伦什么样的心理状况?

2、文中有许多海伦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感受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成长历程。

    比如:第6段,写出了海伦第一次学会写字时,内心的喜悦与自豪;第12段,写出了海伦内心的悔恨;第13段,写出了海伦对明天的企盼;第14段,写出了海伦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第17、18段,写出了海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狂暴;第21段,写出了海伦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融入大自然后内心的满足与兴奋。等等。

3、学生质疑。重点语句,学生没有涉及的,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思考。如:

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海伦真的得到光明了吗?

2)海伦为什么说爱是花的香味,是太阳?她的理解没有一点正确吗?

结合莎莉文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理解: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爱给人以温暖;爱给人以快乐,让生活变得美好。

可以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你认为爱是什么?

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总结。

1、从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是两线并行的。一条线索是海伦的学习,一条线索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那么请你总结一下,从本文中,你感受到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莎莉文的教育你喜欢吗?为什么?

明确:

海伦·凯勒: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善于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在活动中帮助海伦。

2、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不仅教会了海伦认识具体的事物,还引导海伦了解了          ,并引导海伦明白了        

正是因为莎莉文老师教会了海伦认识事物,了解了自然的美妙神奇与狂暴,认识了什么是爱。所以,打开了海伦禁锢的心录,让海伦了解了她以前没有了解的世界。在海伦看来,莎莉文老师帮她——再塑了生命!

最后,送给各位同学两句话:“打开房屋的窗户,你将欣赏到更多的美;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但课后点评时,余老师给我指出了许多的不足。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足,我只是记下了余老师当时说的一些话:

“语文课怕热闹。凡是热闹的课,都是肤浅的课。”

“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越多,水平越差。”

“语文课上要少用‘喜欢’这个词,要引导学生分析。”

“语文课要特别关注‘能力训练’,要变‘感受’式的教学为‘品析式’的教学。”

……

课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这几句话。同时,我也在思索: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语文课的魅力何在?说实话,这几个问题其实是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思考的。但是,答案没有,或者说很模糊。但是,在失败的课堂教学中,我知道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浮华,我的目光开始从“热闹”的花式技法中摆脱。

二、原来教材要这样研读

余映潮老师说:“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余老师对教材的研读细致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比如他对文章“章法”的研读——

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短文,只有84个字,却是一篇极有章法的文章: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叙事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

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景情相生,虚实相映。

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记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

思路明晰,层层推进,表达方式的运用井然有序。

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起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合

起,写出了事件的背景;承,写出了寻友的情景;转,写出了美丽的月景;合,写出了非同不般的心境。由“月色入户”到“月下寻友”到“月影清丽”到“月夜偶感”,一气呵成,精美自然。

一篇小短文,仅仅是章法,就有这样丰富的研读结果。

再比如余老师对段式的研读:

我们都能分析出“总分”这种段式结构,可“总分”都有哪些具体的章法结构特点呢?

在《中国的石拱桥》一文,余老师就研读出了四种不同的“总分”段式: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总分例说式——总写特点之后,分举几个事例来说明。

2.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

总分要点式——总写句后,用序号写出四个要点。

3.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分主次式——分说有明显的主次标志。

4.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和铁路桥,……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总分阶段式——分说部分,有明确的时间阶段。

对一篇文章,乃至一个段落,还有“先叙后议”、“先描写再抒情”、“先景后人”、“排比层进”、“正面+侧面”、“静态+动态”、“实写+虚写”、“反复叠加”、“对比对照”等不同的章法或段式结构。

比如余老师对文章语言的研读。

余老师研读《背影》,读出了“两个唉”、“两次慢慢”、“两次忙着”、“两次惦记”;“三次嘱”、“三个爬”;“四个终于”、“四次流泪”、“四次背影”……

研读《孔乙已》,余老师读出文中“笑”的三个作用:笑声中融贯着情节;笑声中表现着人物;笑声中展现着孔乙已的性格。他读出了“偷”的三个作用:孔乙已的经济来源;孔乙已被人取笑的原因;孔乙已被打的原因。他读出“手”的四个作用:写字;偷东西;写伏辩;走路。

教材要怎样研读?余老师说:要拆分式阅读、提取式阅读、反复式阅读、选点式阅读、连类式阅读、发现式阅读、赏析式阅读、对比式阅读等。

教材研读要读出什么?余老师说:要读出文章的章法美、要读出文章的语言美、要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要读出文章的手法美、要读出文章的情趣美、要读出文章的角度美等。

三、原来语文课要这样上

语文课要怎么上?

余老师说:语文课的课型要明确。语文课就是要利用教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以前,我对课型的理解只是“精讲课”、“自读课”;“阅读课”、“作文课”、“复习课”等这样肤浅的认识。可是余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课的课型应该很丰富,语言学习课,手法赏析课,文意把握课,结构分析课等等。

余老师说:语文课要避免碎问、碎答。语文课上要组织开展大量的集体训练活动。

余老师说:语文课要重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余老师说:语文课要通过开展大量的语文训练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余老师说:语文课的教学要雅致,要富有诗意。

一堂好课有四个要素:要有集体训练,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个人身上;要有积累训练,尤其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有精读训练,语文课不应碎问碎答;要有动笔训练,动笔就是实践,动笔就是帮助学生。

善读才能善教,精读才能精选。语文老师应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辟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教学设计的秘诀。

……

通过学习,我再次反思我上的那节《再塑生命的人》的研讨课,我终于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简而述之,主要有以下问题:

1.碎。课堂提问过多,过碎。细碎的问题,肢解了课文,导致学生不能文章整体构思的精妙,缺少对全文的把握,也降低了文章的美感。

2.散。教学环节过多,教学过程散乱。课堂教学没有主线,也就没有了重点,似乎面面俱到,实际上面面不到。从而课堂华而不实。

3.虚。教学手段花样繁多,但真正有训练效果的手段少。这样课堂上看似热闹,但虚浮没有意义。学生不能从中得到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训练。

4.浅。教材研读的浅——没有发现文章的美点与训练点;问题问的浅——问题提出,学生可以直接答出,丧失了引导学生思考的机会;文本分析的浅——对语言的品析流于形式,忽略了许多可以多角度品析语言的内容。

5.粗。教学语言粗糙,总结语言简陋。教学设计不够精巧与精美,环节的衔接也过于生硬,不够自然流畅。

 

三年的培训即将结束,我自认为在余老师的帮助下,收获颇多,虽然因为我自身愚钝,还不能像余老师一样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虽然知道自己的许多不足,却经常不知如果改正。但,至少我知道一个方向,一个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

有此,三年的学习无憾。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