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在精致的讲析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78) | |
作者:王生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8/13 | |
在精致的讲析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南京二十九中 王生福 提高课堂效率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近几年提出的“减负增效”一类的说法也都在强调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老师的课堂中精致的讲析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点自己的看法。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析是有一些错误认识的,导致出现了老师不敢讲,不能讲的现象,一切都由学生“自主探究”。这其实是片面的,从课堂实践来看老师的讲析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几次聆听余映潮老师的示范课,感受最深的就是余老师在课堂中精致的讲析,高雅地传授知识对于学生产生的效果之好。 如余老师执教李白的《行路难》。余老师的教学创意是: 从背景材料和教学铺垫切入; 学习活动一:朗读,感受诗中美句。说说你感受到的诗中的美句。 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句意。说说你对文中难句的理解。 在两个学习活动中,余老师穿插了“警句让诗文生辉”和“用典以传情达意”两个课中微型讲座,对于“警句”和“用典”分别进行了集中地知识讲析。 请看两个微型讲座中余老师的讲析。先是从美句的感受中谈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点,顺势引出警句的讲析: 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一首因警句而情韵飞扬的诗。 讲完之后,又联读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指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因警句而情韵绵长的效果。 在第二个学习活动中,在对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理解中进行了用典的讲析: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表现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 同样在讲完之后联系“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用典的魅力。 这两次的专题讲析,无疑是课堂上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我们在课堂上往往对学生说到“用典”这样的名词就肯定一下过去了。用时可能只要10秒。而这样的讲析不但解释了“典故”和“用典”的含意,还结合本诗具体分析“用典”的效果,而且还联系其它诗句印证。这样的讲析是完整的,立体的,有尝试,很透彻。学生对这样的语文知识有了真切的理解,易于消化。 一段时间以来,“淡化知识的理念”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尤其在公开课、示范课中更是极力避免,似乎一讲知识就落伍了,就是填鸭式灌输了,就不是新课改了。殊不知在学生的积累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的积累。没有知识的积累学生何以形成能力的发展?何以谈素养的提高? 当然,我们也很容易能够发现这样的“讲析”与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填鸭”是截然不同的。它不是随意的开口就讲,它不是无重点的泛泛而讲,它不是冗长的满堂讲。只有精致的、艺术的讲析,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讲什么”的选择是一种精湛的技术。所讲内容的选择充分体现出老师对教材研读的深度,它能反映出老师是否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它也能表现出老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更能表现对重难点处理的智慧。 本节课中,对警句的选择突出了对作品主旨与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尾两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是作者从茫然困苦中释放出的乐观心态,雄心勃发,激昂奋进;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时的讲析是一种高度的提领。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这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学生都不是很熟悉,理解起来就有困难。这时的讲析是学生前进的台阶,攀登的抓手。 因此,精致讲析的内容首先要能突出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作品中形成知识的积累。精心选择讲的内容,要讲得准,要能切中文本最有价值的核心! 如余老师教学《荷叶 母亲》一课时讲析“术语”,因为本课虽短小,但集中了许多写作手法,余老师充分利用了文本这一特点采用“术语点评”法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术语”讲析,当课中一学生提到课文用了“蓄势”手法时,余老师顺势精要的讲解“蓄势”,虽然它超出了老师的预设,但老师没有放过此处的讲析。余老师在这个富有创意的设计中大胆讲析,帮助学生积累了文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如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进行“诗联赏析”地写作指导讲析。先讲析“诗联赏析”写作常用的八个角度,再讲析诗联赏析中常见的十种关系,不但让学生理解诗联赏析的知识,也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下笔之处。 这样的讲析是非常有效的,这一点只要从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就能看出来。无论是“术语”还是“诗联赏析”都是有较大难度的学习活动,但在老师讲析引领之后,学生说、写都完成得很好。这就是精致地讲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奇妙之处。 因此,精致讲析的内容一定是能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内容。 其次,设计“怎么讲”是一种高雅地艺术。讲的形式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形式,因此要精心策划。 如余老师的课堂上用了一个很有学术意味的环节——“课中微型讲座”,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用的“讲一下”“说一下”等等。用“微型讲座”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吸引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能有听讲座的机会是不多的,或者说是很少的。因其少而感到新鲜,因新鲜而有兴趣,因兴趣而集中注意力就是自然的了。用余老师自己的话说:在课堂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变化角度,让学生喜欢,其用心之良苦或见一斑。因此精致讲析的形式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听。 讲析的艺术还在于不为讲而刻意讲,它讲究的是不着痕迹地顺势生发,而非生拉硬扯,强行灌输。它要选择适宜的讲析时机。 在上《行路难》感受美句时,学生自然会说到最后两句,因为它的乐观豪迈,因为它的“知名度”。余老师先是和学生一起交流对这两句的美点感受:乘风破浪,沧海扬帆;意境开阔,壮思飞扬;千古雄句,激荡人心。由讨论交流的美点自然引出“警句”的讲析。警句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诗句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所以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千古雄句的缘由所在。 这样的讲析是在学生已有理解的基础上深化的讲析,它是感受美句一个更深层次的内容。它与前面的师生交流一脉相承,并非孤立地空洞地讲。因此,在学生需要提升的时候讲无疑是给学生飞翔的翅膀。 在理解难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时,学生说到作者希望象他们一样;也有学生说到这句中作者引用典故,表达心意。余老师顺势轻轻一问:哪什么叫典故呢?学生一怔!因为他们中可能有部分学生知道这个术语,可能有学生是看了一些参考资料,也可能有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名词。轻轻一问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思考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期待。这时老师才进行讲析,。 所以在学生有困难,想学而不能深入,思而不得的情况下进行讲析无疑是最佳的时机。 还有要注意“讲”就要讲透。平时我们讲“用典”就会和学生一样只是说一下用了典故,几秒钟就讲完了。但什么是典故?什么是“用典故”?为什么要用?用了有怎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却不曾去想过。也就没有讲透,学生只知道一个空洞的名词,就不能很好地体味它的妙处。余老师还用其它诗句来例证,加深印象,巩固效果。我想这就是效率提高的原因所在。 当然,讲析的内容除了语文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如对课文内容、精段、美句、雅词地讲析。讲析的形式除了“讲座”之外,还有课中小结、资料穿插、知识卡片等等都可以尝试。 总之,精致的讲析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师精心策划的讲析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高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境界,愿你我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好!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