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字词教学 别有洞天——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77) | |
作者:朱佳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8/3 | |
字词教学 别有洞天 ——浅谈余映潮老师《爱莲说》一课中的字词教学 南京市西善桥中学 朱佳伟 2011年1月7日,余映潮老师在我校报告厅奉献了一节匠心独运的名作重读课《爱莲说》。这节课里,不断超越自我的余老师再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创意,其中字词教学的环节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一、其实真的很平实 这节名作重读课,余老师充分考虑到了我校的学情,设计了“课文难点突破”这个教学板块。该板块的第一个子版块是“字词理解难点”。余老师确定的四个字词理解难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显示的是“【爱莲】”。这是难点吗?爱莲不就是爱莲花吗?似乎没有理解的难度。 第二个是“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在这里似乎难度也不大啊? 第三个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在古文中一般是“单独,仅仅”的意思。难度也不大。 第四个是虚词。“菊【之】爱”。这个对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把“之”误解为“对于”。但是在“名作重读课”上,余老师这样设计,是不是太平实了? 余老师的课,我向来是不敢以己之浅陋妄加菲薄的,在余老师与学生对话之后的讲析中,我稍微能体会到什么叫“匠心独运”: 爱莲——在文中就是“爱君子” 世人盛爱牡丹——盛:十分;非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特别 菊之爱——爱菊,指爱菊的人。“莲之爱”、“牡丹之爱”同理 由第四个“之”的教学,余老师轻巧柔和的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卡片——“之” “之”的特别用法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之”其作用是将动词的对象提前,以表示强调,突出“爱”的内容。 下面句子中的“之”,就是这种用法: 孔子曰:何陋之有? 平实的字词理解,原来不只是回顾旧有的知识,还可以过渡到到厚重的知识教学。但余老师的设计,仅仅是为了过渡吗? 二、平实处别有洞天 余老师的文言文教学,特别重视积累:积累字词,积累方法。他的很多设计都是初见平凡无奇,细品别有洞天。 1.教学选择中有深意 在这个字词理解板块的教学中,余老师选择的四个教学点,既有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也有虚词的理解,仔细看余老师的课件,这四个点的选择是各有深意的。 爱莲,不是表面所见的“爱莲花”。爱莲,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是“爱君子”。从名作重读课的角度而言,学生应该可以答出“爱莲即是爱君子”的,这个设计似乎有余老师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因素在里面,通过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敏捷程度,既而调整课堂教学难度。 盛爱,一个“盛”字,其实有范围广和程度深两层意义,余老师在这里选择的注释是“十分,非常”,在学生已知“范围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程度深”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理解的角度,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层次。 “独”字的理解则耐人寻味。我在备课时也看到了类似的文献,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流畅性,没有把他单独列出品析。余老师则给出了“独”的正确理解:特别。因为文章开头的“可爱者甚蕃”以及陶渊明相关写花的诗句告诉我们:单独只喜欢一种花,是有违常识的。余老师的选择体现了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和对常识的尊重。 “之”字,则是常考的虚词。余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回顾并出示正确答案,还将“之”字用法以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述:其作用是将动词的对象提前,以表示强调。相比我以往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用术语“提宾标志”来给学生笼统的印象,余老师字词教学扎实。让学生知道意思,还让学生知道了用法规律。 2.角度变化中有统一 余老师的四个字词理解难点融合了实词与虚词的教学,象征手法的运用等,其实也有四个角度变化在其中。 爱莲,盛爱牡丹,独爱莲,菊之爱。 四个角度分别是莲、牡丹、莲、菊。其实就是文章出现次数最多的三种花。莲出现了两次,恰恰表明本文的重点在莲,菊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而存在。 这不仅仅是巧合。 再看,四个角度又以“爱”一字贯穿,字词教学暗中扣住文章的核心词展开,无论词语理解的角度如何变化,余老师的选择始终围绕关键词核心词将这些内容融合在一个视角里。 我以为,这才是余老师版块式的精髓。版块式的外在呈现方式,线条式的内在构思线索。 余老师的字词教学向来匠心独具,他的“文言文积累板块”历来是广大一线教师的珍宝。因为我们往往能“轻易”的收获余老师的研读成果,也能在这些成果中揣摩余老师的设计意图。比如《陈太丘与友期》的字词教学中,余老师让学生找了五组字,每一组都是“两个……”开头,让学生久久的徜徉在文本里理解、比较、挖掘。虽然五组各有不同:有意义难以理解的,有形同意不同的,有意同形不同的,还有上升到文本主题的点睛之字。这些丰富的角度都有一个抓手:两个!这样的抓手既具有十足的牵引力,又将丰富散乱的词语聚合统一到一个视角中来,用余老师评课的话来说,这或许也就是“严整”吧。 3.知识教学中有方法 通常我们的字词教学主要进行的是拉网式、开火车式的翻译,重在考察学生对实虚词的记忆能力,但余老师的字词教学却蕴含着思维方法。这里的方法既有文章写作方法的再认识,又有文言文词语积累方法的熏陶。 比如“爱莲”这个词语。余老师透过这个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一种意识:解释词语不能简单的望文生义,要深刻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在解词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重要写作手法的理解,将原本孤立的字词翻译升格到文本整体理解上来,升格到“爱莲就是爱君子,解释这个词语其实是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想”的层次。这种字词教学方法或许可以称之为“一词立骨”。由一词,理解全篇。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写作方法的再认识,更是一种文言文学习意识的提高。 再比如“之”字的讲析。虽然学过了,但是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普遍有误,大多误解为“的”。余老师在点拨中除了指出这是一种特别用法之外,还以精炼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其作用:将动词的对象提前,以表示强调,突出“爱”的内容。在学生对这类文言文现象理解别扭的时候,余老师又适时穿插了“是”字的介绍,用“唯才是举”、“唯利是图”这两个成语来阐述这类语言现象。让学生明白了“之”的特别用法,掌握了这个用法的规律,也了解了这类用法的特点。 4.选点突破中有整合 余老师将这四个词语作为“字词理解难点”板块,基本涵盖了本文中最难理解的字词。尤其是对“之”字的用法,讲析精炼,教学深透。 在四个点的教学之后,余老师将全文翻译再次投影到屏幕上,带领学生耐心的把全文翻译又读了一遍。这一遍看似多余,其实也有巩固学习成果的意图,将所突破的难点整合,“趁热打铁”让学生再次在全文中理解这四个词语的意思,为后面的赏析“美感和意味”打下坚实的基础。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