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让学生学会品味欣赏课文——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80) | |
作者:沈 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9/3 | |
让学生学会品味欣赏课文 ——学习余映潮老师阅读教学中“美点寻踪”的启示 南京四中 沈 凌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美的词语、句子或是写法等。对于这些文章的美点妙处,应该教会学生进行品析。然而我们平日的语文课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课文的讲析浮于表面,忽略对文本的品味赏析,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对文本的“美点寻踪”之旅。 “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写得美在何处啊?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这样千篇一律的问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否则必然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余映潮老师在2009年《语文教学通讯》第3期上发表的文章《美点寻踪,品位高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余老师在文中对“美点寻踪”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解释,他称这种阅读教学为“品位高雅的阅读欣赏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请学生在研读、品味、探求、欣赏之中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恰切、生动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生动的启迪的好语言、好笔法、好画面、好形式等等内容”。首先明确了“美点”的概念,强调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见不是随意提出一个问题就行了,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的“美点寻踪”之旅进行得顺利与否,前提是教师能否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有效的途径,告知必要的方法。 关于这些方法,余老师也做了准确而翔实的表述,即“让学生学会从字词运用、句式表达、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以及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写得精妙的地方。”《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怎样让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做出正确的感知、合理的评价、精妙的品析,教师的指导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仅靠一两节课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渗透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余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有机地适当地运用这种品读课文的方法,可以逐步养成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素质”。如何指导才算是“有机地、适当地”呢?有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对课文整体进行的审美式阅读。 既是针对课文整体进行的审美式阅读,那么此种阅读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想方设法把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引入课文,方法可以是尽可能宽泛的、多角度的。 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教授《满井游记》时,就对课文的整体进行了美点赏析。 教学过程为1.听读课文。2.朗读课文。3.译读课文。4.教师:这篇课文充满了“美”,请同学们就课文内容从文中找出实例,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要求每人都说,至少要说一句话。5.同学们读课文,写“话”,进行“美点赏析”式说话。6.结合同学们的“说话”内容,教师小结。 课文美在写景、写物、写人、写情。以写物之美为例,“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鸟鱼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悠然自得之感。作者甚至发现和感受到在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见《余映潮阅读教学50讲》第42页)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美点。 再比如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两个例子,一是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我是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始品读课文的。教师提问,“请朗读题目,说说你能从中读到哪些信息?”让学生自由去说,引导学生关注“泊”、“消逝”、“仙”这几个关键字。“泊”是“湖”的意思,“消逝”是逐渐失去的意思,“仙”表示美丽。这个题目的意思是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湖泊,现在它消逝了。这样,从题目入手,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据此思考,罗布泊昔日的美丽和荒凉的今天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可以在文中寻找具体的文句或段落进行深入的品读。 二是《旅鼠之谜》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文学的笔调介绍了科学的知识。这样类型的文章是否就无需进行审美式阅读了呢?余老师在文中说“‘美点寻踪’是一种审美的教学,是一种作品欣赏式的教学,它既可以运用于文学作品,也可以运用于一般社科文章。”我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进行审美式阅读教学的。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归纳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后,提出问题“这三个奥秘之间能否调换一下顺序呢?”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思考几大奥秘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一个奥秘与二、三奥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二、三之间又是“递进关系”。这种对结构安排的品读目的也是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然后再细致深入地品读几大奥秘的具体语句。这样的做法,既对课文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读与发现,又为下一环节更加深入的审美式品读的教学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对课文局部进行精细深入的审美式赏读。 从标题来看,第一个的关键词就是“赏读”。第一种方法强调的是“审美式阅读”,而第二种强调的是“赏读”。显然,“赏读”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没有阅读的铺垫作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赏读环节了。第二种方法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课文局部”。这里的“局部”,指的是课文的“某一部分、某一片段或者某一精段”。这时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文章的审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现能力与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之中获得审美的享受。我在教学中也颇有心得。 1.对某一部分的赏读。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散步》的教学设计中的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读下面两段文字:一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析:①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写景有诗意。②借新绿和嫩芽讴歌生命的活力,同时使人感到生之快乐,进一步渲染了散步时的快乐。③这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④是春的气息的透露。⑤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⑥是对生命的礼赞。二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析:①走向美好②担负责任③表达感受④微妙地表现出尊老爱幼的心情⑤作为中年人,母亲和儿子就是整个世界,这种感情是人类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措辞更有震撼人心的效果⑥使文章的主题一下子升华了。 再如,我在教《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时,对两段非常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进行了细致地赏读。第一处是“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一段真实地刻画了海伦在未见到莎莉文老师之前对未知的世界和自己即将面对的人生之路的迷惘和不安的心情,也为下文莎莉文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处是“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这一段是描写了海伦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有了一种对周遭世界想去了解认知的强烈愿望,有了亲近大自然的冲动。这个变化完全得益于莎莉文老师的教诲。将两个部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赏读,莎莉文老师对海伦起到的再塑生命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且第二段中的排比句句式并不复杂,完全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 2.对某一片段的赏读。例如:《雷电颂》里的一个片段,“哼,还有你这河伯……哦,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我是看得很清楚的呀!当我被人们押着,押上了一个高坡,卫士们要息脚,我也就站立在高坡上,回头望着龙门。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的呀!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结果,你是被人押进了龙门,婵娟她也被人押进了龙门。 ”我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独白的激情澎湃、气象雄浑进行赏析的时候,学生的发现令人欣喜。学生们注意到,屈原在面对这一群“土偶木梗”时,只有对河伯的态度是不应该憎恨的。但是文中的“哼,还有你这河伯”里的“哼”,无疑是表现了一种不满和憎恨的态度。这说明主人公在上文向“土偶木梗”的控诉过程中,内心的气愤已经到达了顶点,以至于看到河伯之时都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还沉浸在这样的一种情绪之中。从“哼,还有你这河伯……哦,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的后半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了省略号的停顿,代表了主人公的一个短暂的思索过程,然后态度才有所转变。这样的片段赏读,经过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体现了思维的快感。学生们的关注点从一段内心独白,到一句话中的一个语气词,甚至到一个标点符号,这样的深入细致的审美式赏读让学生领悟到的深意已经远远超出一个片段的品读与赏析的作用。学生们真正走到了文本深处,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进而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3.对某一精段的赏读。余映潮老师在《精段阅读,注重效益》一文中有过详细的阐释。“精段阅读,是课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教材处理方式之一。阅读教学离开了精段阅读,在深入课文文本方面就有可能失之于肤浅。”例如:《大雁归来》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对描写“大雁之声”的部分做了“精段阅读”。其中有一处对四月夜间大雁声音的描写,虽然语言文字不如三月的多,但是却显得更为生动精彩,仿佛在欣赏一部童话故事一般,有集体的声音“激烈的辩论”,还有总结陈词的“最后发言”,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大雁们在湖边发生的动人的故事。为了能够倾听大雁在集会时的鸣叫,作者在屋外等了很久,先是聆听了“沙锥鸟”、“猫头鹰”、“蹼鹬”的叫声,这些声音描摹得都很仔细,说明作者正在静静地等待着他心中的大雁。而大雁的声音变化也是很复杂的,有“翅膀的拍打声”、“激烈的辩论声”、“深沉的总结发言”,然后“喧闹声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辩论”。即便是如此,作者仍是饶有兴趣的在听着,那种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真是溢于言表。我们甚至可以透过语句背后,清晰的看到作者在聆听时面带微笑的深情。这样的精段阅读,不仅赏析了作者描写的语言,对于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对课文句子词语的深入细读。 对于课文的美点寻踪,最后还要落实在“细”字上。怎样把课文教得细一点,深一点、实一点、美一点,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思考的问题。首先是要细化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对课文的品读,对重点内容、主要人物、精彩段落、突出特点、特别手法进行反复而又细腻的析读。对课文的“美点”赏析,最后都要落实到一字一句的理解品味上。 余映潮老师在这方面有着许多课例和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他在教授《夏天也是好天气》时中的第三个教学板块,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师:下一步的学习更艰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寻读”。寻什么?寻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字词,说一说“发现”的话。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句“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句中就有几个字用得好,如“闷”、“舒”。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这是第三个教学板块。课文在这儿得到了有力的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深谙课文的阅读教学不是老师的分析能够代替的,从而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从学生发言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令人赞叹。(见《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再比如,余老师在教授《鹤群翔空》中的一处教学板块。师:咱们继续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天空未留痕迹,鹤群已经飞过。可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一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等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种或一处,用一个句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水平。 教学板块之三: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这个环节的设计颇有创意。教师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课文,欣赏课文。学生从多角度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思索,既有新意,又有深度。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内容,视野开阔而又见解独特,表达是那样的富有诗意而又充满哲理。这些对文本理解的真知灼见无不得益于教师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一步步走入文本深处,在对一字一词一句的美点寻踪过程中提高了解读课文的能力。 余映潮老师带来的课文“美点寻踪”的方法,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机地运用,这样才可以逐步养成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于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准备比较详细的教案,增加自己的积累,提高与学生对话的水平。这种作法也就在无形中促进了教师提高研读教材的水平。在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的文件下发之后,我们每一位教师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靠挤占学生课余时间,拼命补课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我们就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做文章,每一位教师都要有精细备课的意识,深入钻研教材,进而艺术地精妙地设计教学。作为“潮水之家”的一员,我会始终以余映潮老师为榜样,带领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进行“品位高雅的阅读欣赏”之旅。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