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余映潮新著《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出版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8/20 | |
余映潮教育文丛又添新作 小学语文教师案头必备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余映潮 著 策 划:源创图书 出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定 价:68.00元 I S B N :978-7-300-26002-0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在源创图书微店上的链接地址: https://h5.youzan.com/v2/goods/2xcqcplpw1qp4?step=2 编辑推荐 ◎ 余映潮教育文丛又添新作,余映潮老师十多年集中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智慧结晶 ◎ 小语界首次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全方位展示,小学语文教师案头必备 ◎ 经典案例的解读让您轻松掌握教研方法,艺术的实用的创意十足的教学设计让您的课堂熠熠生辉 继《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余映潮文言课文教学实录及点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之后,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再出新作——《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是余映潮老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C刊)写的专栏文章的结集。 余老师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大量实践,即大量创造新的课例,大量上课。第二种方法是细致提炼,即在收集资料、研读课文、认真备课、课堂教学、回望反思的过程中随时关注不同教学内容的资料积累,关注其中的“精华”与“规律”,随时将有关的发现变成文字,或再进行教学可行性的研究,或用以指导日常的教学,或提升为重要的教学理念。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历经十多年的实践,便有了本书。 余老师的教研梦想是,让艺术的实用的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他希望每位语文教师都关注、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把事业的阳光洒在自己的身上,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语文教育。 内容简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余映潮老师结合十多年研究、上课的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师发展等,做了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整理,旨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研究视角新颖、课例丰富实在、教案借鉴性强。语文教师细读此书,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法。 作者简介 余映潮,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名师教研中心主任,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已在各类专业报刊上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700余篇,出版有《余映潮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余映潮文言课文教学实录及点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等17本专著。 目录 序 1.语文教师的课文细读 2.教材研究的横向联读法 3.养成提炼教学资源的习惯 4.学会运用教材 5.教材资源的活用与实用 6.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7.苦练教学设计的本领 8.崇尚语文教学技艺 9.教材处理的技巧 10.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 11.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 12.深化对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 13.营造字词学习的美好天地 14.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15.变教为学,综合训练 16.创新记叙文的课堂阅读教学 17.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研究奥妙无穷 18.了解一点议论文教学的基础知识 19.说说小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 20.小说阅读教学要有审美的味道 21.下大力气研究文学作品的教学 22.苦练文言诗文的教学本领 23.开发段的读写训练新形式 24.设计课堂微型写作活动 25.细化对写作指导的研究 26.拓宽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思路 27.练一点文章写作的功夫 28.在专项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 29.在读书看报中积累教学资料 30.做有智慧的语文教师 序 本书是我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C刊)写的专栏文章的结集。 在几十年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上,2007年,我于60岁时开始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艺术,迄今已经10多年了。 我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大量实践。即大量研究新的课例,大量上课。因为我在很多地方开设有“余映潮工作室”,所以我上课时面对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沪教版、冀教版、鄂教版等教材中的课文,都曾出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知道,实践才能出真知,唯有大量实践才能充分占有资料,才能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表现出实践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的力量。 大量的教学实践给予我的磨炼是超常的。课文的研读、教学资源的提取、“板块式”教学思路的整体设想、以“主问题”为手法引领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以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课文的教学创意,还有长文短教、短文细教、难文浅教、美文美教、课文联读、一课多案、读写结合的教材处理等,都带给我实实在在的困难,让我感受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艰苦,让我常常为一次又一次的创意而释然、欣慰、自信。 我的大部分教学创意都是新颖实用的,它们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利用课文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学用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力求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如下面若干篇课文的学生课中活动的设计。 《赵州桥》。活动一:课文集美,顺势背诵。活动二:认字识词,用词说话。活动三:课文朗读,美段背诵。 《新型玻璃》。活动一:实践一种概说文意的形式。活动二:知道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活动三:评说一种文章开头的方式。活动四:尝试一种解说事物的写法。 《小英雄雨来》。活动一:文意把握——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大意。活动二:专题赏析——这里的描写是为表现雨来服务的。 《桂林山水》。活动一:课文朗读,字词学习。活动二:课文朗读,美段精析。活动三:课文朗读,背诵积累。 《古诗词三首》。一课多篇教学。活动一:略读《四时田园杂兴》。活动二:细读《乡村四月》。活动三:精读《渔歌子》。 《颐和园》。体味这样写游记。活动一: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活动二:段落写作——总启一笔,分述几笔。活动三:细节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活动一:“概说人物”训练,用一个富有情感的句子概说课文中的小女孩。活动二:“揣摩写法”训练,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时就看到了奶奶的幻觉呢?活动三:“品味语言”训练,品味课文最后部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学弈》。文言短文四步习得法。活动一:理解文辞,翻译文句。活动二:故事复述,知晓文意。活动三:流畅朗诵,准确读背。活动四:四字短语,点示文旨。 第二种方法是细致提炼。即在收集资料、研读课文、认真备课、课堂教学、回望反思的过程中随时关注不同教学内容的资料积累,关注其中的“精华”与“规律”,随时将有关的发现变成文字,或再进行教学可行性的研究,或用于指导日常的教学,或提升为重要的教学理念。 下面这些内容,都是我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 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角度主要有八个。 1. 课文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联方法。2. 课文起笔和收笔的表达艺术与表达作用。3. 文章的展开顺序或章法结构特点。4. 文章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或修辞方法。5. 文章中段的作用,段中的语文知识,段的精读训练价值。6. 文章的语言品析、语言特色欣赏。7. 文章的特别笔法,文章中的文学味。8. 课文教学资源的综合提取与分类整合。 好课设计有“八字诀”。 1. 实:实实在在学语言,练能力,增知识。2. 新:课堂教学结构新,学生活动形式新,教师教学方法新。3. 精: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思路,精致安排话题,突现精读训练。4. 美:美美地读,美美地写,美美地说,美美地品析欣赏。5. 活:学生实践活动充分,活动形式变化有致,教学手法灵活高雅。6. 趣:富有教学活动的情趣,富有思考探究的乐趣,富有读写结合的雅趣,富有积累厚实的意趣。7. 丰:教师教学内容有厚度,学生当堂收获很丰富。8. 深:有一定的教学深度,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有一定的训练力度。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基本特点有八个。 1. 教程清晰, 逐层深入,逐层细化。2. 突现学生的实践活动,每个板块都是一次训练活动。3. 用话题、任务、活动来引领教学板块中的学生集体训练。4. 讲究板块活动形式的协调与变化。5. 明显地表现出教师利用教材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的理念。6. 杜绝“碎问”,师生对话有一定的深度。7. 讲究板块收束时的教学小结,顺势进行知识教育。8. 各板块的教学时间大致相同,形成课堂教学的形态美。 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素养和提高教学能力应注意八个问题。 1. 轻慢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要彻底地改变。2. 漠视教学思路设计的习惯要彻底地改变。3. 零碎提问的陈旧习惯与方法要彻底地改变。4. 永远只与单个学生对话的教学方法要彻底地改变。5. 提高利用课文设计精读训练的能力。6. 提高利用课文设计动笔训练的能力。7. 在课文教学中大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8. 在课文教学中重视训练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远离课堂教学中如下方面的平淡与庸俗。 1. 课前长时间地与学生“交流”“撩拨兴趣”“做游戏”“猜谜语”。2. 面对不论什么样的情感基调的课文,都先要与学生调侃几句。3. 课文品析时总是让学生谈感受。4. 课文解读中常常纠缠于对一个学生进行追问。5. 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形式基本上没有变化。6. 教学中不过渡、不交代、不示例,没有活动之后的知识性小结。7. 夸张地无原则地表扬学生,常常要求学生鼓掌,乃至成为一种习惯。8. 常常进行煽情地迁移,时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某某说一句话,或写几句话。9. 上完了一节课,非得让学生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10. 常常在课中、课尾对学生进行说教。 在我的教学积累日益丰厚的时候,2013年,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先生邀请我为他主编的《语文教学通讯》(C刊)开设“问道”专栏。2014年1月,专栏正式启动,裴主编专门写了“编者按”予以说明。 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钻研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二是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部修订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也着重强调了这两种关键能力。为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快速、更优质地提升阅读教学素养,我们特请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开设“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专题讲座,设定目标,传授技能。余老师的讲座从教材研究、课文细读、教材处理、活动组织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生动扎实的讲述,本刊将进行连载,希望广大语文教师予以关注。 于是就有了我连续3年共计30个话题的专栏文章。 这30个话题,着眼于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它们角度新颖、内容实在、例证丰富、方法好用、操作性强。 这30个话题,从教材研读到教学设计,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教学艺术到教师发展,体现了覆盖面大、逻辑性强的表达特点。 我年轻时的教研梦想是,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课堂。 我现在的教研梦想是,让艺术的实用的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课堂。 诚望每位语文教师都关注、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把事业的阳光洒在自己的身上,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语文教育。 唯愿本书对一线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一点实在的作用。 感谢裴海安主编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指导。 【书摘】 余老师说—— 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并不是像有的人说的“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永远”二字,说得过于绝对。大到科学研究,小到日常小事,都需要在“怎样”二字上下功夫。课堂教学如此,美好的充满情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崇尚高雅的语文教学技艺,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崇尚语文教学技艺 辩证地看,客观地看,从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角度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考、不顾及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真学、趣学与乐学,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美感的呈现。 以下种种,其实都是不得法的教学。它们表现不出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更表现不出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艺,课堂教学的手法不美、内容不深、知识不厚,学生当堂的收获不大。不得法的教学,是教学水平很低的教学,蒙受损失的,一定是应当享受到优质学科教育的学生。 1. 教学设计马虎。有的教师缺少教学思路的设计意识,缺少语言学用的活动设计意识,缺少读写训练的设计意识。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时间安排的切分,无教学环节的过渡,无课堂活动之后的小结,无精心展开的课中讲析。很多语文教师淡化语言学用的教学,有的教中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甚至连字词认读的教学都不进行。 2. 教学内容浅显。不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内容概括、结构分析、层次划分、语言品味、人物评价、事理分析、手法品析、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的阐释等必要的技能训练常常淡出课堂教学的视野。很少有教师善于利用课文的精彩部分对学生进行精读训练。 3. 教学细节粗糙。不关注集体训练和动笔训练,不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做好学习笔记,不强调课中积累。不知道名篇、重要课文、难教课文的教学需要事前的铺垫,不介绍作者,不介绍背景材料,或者课上了一大半甚至快要下课时才穿插介绍有关背景材料。难点内容的品析、动笔写作的活动、学习方法的运用、课文朗读训练,教师都不进行示例,甚至要求没有学习经验的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书。 4. 教学方式简陋。一节课常常或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或小组表演到底,或一纸作业做到底。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考虑活动形式的变化和教学手法的变化,一般不考虑教学节奏的变化,一般不考虑教学难度在不同年级教学中的体现。一问到底、碎问碎答成为近乎唯一的组织课堂活动的方法。大量零碎单调的无效提问充斥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于简单、过于频繁,不少的课堂答问方式是教师说前半句话,学生凑热闹似地说后半句话。 5. 滥用平俗方法。几乎所有的课堂,学生的发言都需要按照教师规定的句式表述。从小学二、三年级到六年级,课堂上很少有不用句式说话的教学。这种说话形式,无非就是在所谓的句式中填上一些简单的文字。在一些所谓教学模式泛滥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甚至时不时地中断教学,对学生的活动表现打分、加分,将无聊的形式渲染到极点。 6. 追求满堂热闹。一种是传统的碎问碎答的热闹,问题没有难度,没有思考的价值,教师一问,学生百应。一种是上假课的热闹,整节课都是学生的小组展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一种是教师人为的热闹,上课起立时要呼喊口号,读书时要配乐,学生答问之后教师立即号召“给他掌声”。 一种是形式上的热闹,热闹的小组活动代替了班级授课,代替了学生的个人阅读,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关于“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的重要要求。反过来说,大量的课堂没有给学生成块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得安宁的课堂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课堂教学现象。 7. 教师语言不美。不少教师课堂语言粗糙肤浅,教学中基本上全用口语,缺少教师的味道。很多教师不修炼职业技能,永远用一种语调应对各类课文的教学,总是用一种表情面对所有的课堂。课堂上,教师的“你来说”“还有谁”“非常好”“孩子们”等单调的语言高频率地出现,“非常好”三个字成为最机械最不负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 8. 动辄迁移拓展。一节课将要收束时,教师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某某说话。如果课文写了爸爸的故事,则要学生“对爸爸说一句话”;如果课文写了妈妈的故事,则要学生“对妈妈说一句话”;如果课文写了小孩子的故事,则要学生“对小朋友说一句话”,有时也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草、木、猫、狗说话,几乎是见什么说什么,以为这就是思想情感教育,全然不理会新课标关于不应该把思想情感教育“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的告诫,让学生说空话、假话、套话。 其实,新课标早已对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对教师的教材提炼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提升的要求。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实在是洞察教育现状之后的高超见解与严肃要求,句句都值得我们反复体味,句句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为了学生能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为了课堂教学有效与高效,我们都要崇尚教学技艺,苦练教学本领,提高教学水平。 下面的教学活动设计,表现出来的都是有趣有味的教学技法,都是语文教师可以把握、运用的高雅技法,都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且有一定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例一,《窃读记》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理解。 活动设计:请你来理解一个词,根据课文内容说窃读。 同学们的表述生动美好。他们认为这篇课文写了:小女孩的窃读,无钱买书的窃读,担心害怕的窃读,察言观色的窃读,混入人群的窃读,大雨掩护的窃读,饥肠辘辘的窃读,长久站立的窃读,沉浸快乐的窃读,收获智慧的窃读…… 这就叫作“一词经纬,反复概说”。 例二,《夸父逐日》的教学,朗读训练之后是认字识词训练。 活动设计:请用八个成语分别证明你懂得了课文中“走、渴、饮、泽、至、道、弃、化”八个字的意思。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同学们思考,斟酌,写成语,交流:不胫而走、求贤若渴、饮水思源、竭泽而渔、宾至如归、道听途说、背信弃义、化险为夷。 这就叫作“成语印证,一举多得”。 例三,《牧场之国》的教学,进入语言学用阶段后,请同学们写美段。 活动设计: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或者把“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用在段末,或者把“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用在段首。 同学们写作,交流。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 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这就叫作“利用课文,以写带读”。 例四,《慈母情深》的教学,训练学生学用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运用下面的句子,把它们说成一个故事。 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数落了我一顿。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这就叫作“撷取文句,口头作文”。 例五,《刷子李》的教学,请同学们赏析课文的手法之妙。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语段,结合全文进行品析。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讨论话题:《刷子李》中的“黑衣”之妙。 师生品析出来的主要内容有:“黑衣”表现了刷子李的手艺之奇,“黑衣”表现了刷子李的规矩之大,“黑衣”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美妙线索,“黑衣”设置了故事的悬念,“黑衣”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黑衣”为故事漾起了“误会”的波澜…… 这就叫作“一石激水,满池波澜”。 例六,《凡卡》的教学,训练活动的内容是语言积累。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推荐一则精致的能够让我们进行语言学用的材料。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这就叫作“课文辑美,积累语言”。 例七,《七颗钻石》的教学,指导学生集体朗读。 活动设计:老师指导同学们这样朗读—— 1. 表现美丽的童声,语速舒缓,语调清新; 2. 请同学们带着表情朗读,语音要甜美; 3. 朗读的时候要有孩子们讲故事的韵味; 4. 用重音的方式,用上扬的语调,读好故事中的几次“变”; 5. 读好课文最后一段,最后四个字要慢慢地轻读,好像我们的思绪也很遥远。 这就叫作“小步轻迈,诗意朗读”。 例八,《莫高窟》的教学,组织精段品析的活动。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证明第二段与第三段的结构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两个层次。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同学们安静思考,划分层次,讨论交流,得出这两个段落都有两个层次的结论。 教师小结:这是说明、介绍事物的语段的典型结构形式——说明()+评价()。 这就叫作“课中比读,思维训练”。 以上各例,角度细腻,形式优美,均着眼于学生的课堂智能活动,着眼于学生的集体实践活动,且完全摒弃碎问碎答的平俗手法,表现出雅致的课堂教学技艺。 下面是冰心《纸船——致母亲》的教学设计,它表现出高雅教学技艺的魅力。 【教学创意】无提问式读写训练。 【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后,组织吟读活动、仿写活动。 活动一:吟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味文中情感。 2. 请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打动听众的心。 3. 请用轻声倾诉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4. 全班同学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进行朗读方案的设计。 5. 形成朗读方案,进行集体诵读。 (女领)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男合) 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 (女领)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全班)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女领)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全班)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6. 全班深情背诵。 教学的美好氛围从内心独白式朗读开始形成,从轻声倾诉式到深情演读式,教学氛围逐步浓郁。朗读过程时间长,角度精,体味深,形式美,支撑起一个实实在在的感受、体验、吟读、背诵的学习板块。 活动二:语言学用。 教师指出: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象。现在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形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它可以表达思念,表达问候,表达安慰,表达关心,表达热爱,表达同情,表达敬佩,表达鼓励,表达赞颂……甚至还可以点示一种哲理。 同学们写作,朗读,修改,交流。 老师,假如您桌上有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请不要惊讶它的突然出现。 这是您深爱着的学生细心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它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同您相伴。 ………… 这样的读写活动,其氛围其美感是不能单纯用语言学习几个字来评价的;在诗一般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们体味技巧,学用语言,传达真情,得到心灵的陶冶。 更多详细内容,更多好书: 请搜索“源创图书”或 扫描二维码 购书联系 --------------------------------- 手机:156 1154 7622 QQ:1454 5752 08 联系人:胡老师 徐老师 源创图书·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