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133.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刘淑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4/23 | |
听余映潮老师《金色花》有感 余映潮老师执教《金色花》教学过程如下: 活动一、基础知识积累 1. 整体感知1.ppt展示:学习欣赏《金色花》,一曲柔和甜美的爱得颂歌——(学生齐读) 2. 作家简介——(齐读) 3. 文体知识——(齐读) 4. 请同学圈点阅读提示 5. 读拼音字词、词语解释 活动二、自读训练一文一诗,让诗意沁入心灵 1.练习:和美地读①生齐读 ②师点评(响亮,并提示学生注意语气及情感训练)(1)朗读《金色花》进入温馨意境①生自由朗读(生大声读)②师点评(语气、语速需要提升) (2)朗读《金色花》读出亲昵语气①生自由读②师点评,师范读(注重细节、亲昵、调皮的语气) (3)朗读美文中的细节①生自由读 ②师点评(读出文章的层次)请同学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做圈点勾画。(明确:看着你工作、当你沐浴时、吃过午饭) 2.练习:精美地评析用四个双音节的形容词概括孩子对母亲的爱是:《金色花》一曲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孩子对母亲的爱:( )( )( )( )提示:整篇文章概括提示(圣洁、童趣)(生自由发言、师结合诗歌引导)展示:纯真、甜蜜、圣洁、依恋 3.练习:细腻地欣赏思考:揣摩、品析《金色花》的表达艺术提示:如:想象、第二人称手法明确:《金色花》1.撷取美好物象来抒写心灵2.从儿童的视角来抒情3.“我”是文中抒情主人公4.画面生动,展现场景和情景。5.在“反复”中抒情。 美妙技巧:1.“假如”一词,往往在诗文中引领者抒情。2.“第二人称”常用“独语”的方式抒情。3.用问句抒情。 活动三 深情背诵展示《两颗心》王宜振 听了余映潮老师讲的这节课,我受益匪浅。 “成功的教学创意的设计,要求之一: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要求之二: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提问是预设,答问是生成。”这是余映潮先生在《教学创意十谈》中所讲的。两句话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简”而“丰”。余老师的这堂《金色花》,便一丝不苟地向我们演绎了他的这种教学创意。简在导人。先熟悉课文,再了解作者,对作者的介绍也仅止于跟本文密切相关的六个字“母爱,自然。童心”。开门见山。一点也不繁华。没有半点煽情的新手段,用到的课件也只是简洁的几段文字,似乎仅仅为着省去板书的时间,让学生和听课者看得更清晰,如此而已。简在思路。三个环节,干干净净,前后呼应,简明而流畅。简在点拨。老师主导,只有寥寥数语,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讲对的他肯定:学生找到了说不清楚的他补充;学生找不到的他直接告诉。课上多次静静地等候学生旁批关键词,很常态,很从容;没有一丁点儿使出浑身解数大费周章的诱入“陷阱”,很自然,很真实。余老师的“简”,妙就妙在好像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其“丰”处处可见——“术语点评”之“丰满”。余老师用两个例子引路,便负手而立,任学生默思静想。片刻,学生的灵感纷至沓来,十来个学生踊跃发言,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等等,如数家珍,像模像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当然,如果要更深入地解读,单是这一环也可以讨论个一两课时的,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其旨仅在让学生多知道一些术语。充分地、感性地认识一下;但是,又绝不放任学生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课文集美”之“丰姿”。并未因这一环貌似简单而放任学生,而是先组织诵读,反复地玩味,深入地体悟作者的情感。其间既有训练又有指点兼有范读,读足了火候才让学生慢慢去勾画。发现勾画有了问题后,并未回避,而是立即有针对性地点拨,并气定神闲地静候学生修正。这也是一种“丰”。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后,余老师的评价也见“丰姿”,“丰”就“丰”在对其创意的评析。最难得的是。自始至终,几乎每次学生答对,余老师都不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这样的评析远非一个廉价简易的“好”字了得,这样的“丰姿”远非一句“绅士”了得! 总结一下余老师的创意:四个字——“简”中求“丰”。教师的“简”,求的是学生的“丰”。一方面,教师的创意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真正做到了他所推崇的“既可用,又有用。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实实在在让学生学语文,实实在在地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作积累,少一些花样。”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样的课看起来上得轻松,其实需要教师作更充分的准备。不止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更有对学情的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机智应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让我们且读且思且悟且行吧——愿与诸君共勉!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